第282章、毒方首議
字數:3754 加入書籤
朱慈炅的五個天工院近臣集體低頭,仿佛沒有聽見朱慈炅吐槽內閣。王鐸偷偷瞟了眼洪承疇,從表麵看來,似乎這最後一位的參謀的推薦更貼合上意,孫傳庭和楊文嶽的推薦根本沒用。
朱慈炅快速在筆記本上寫著他“自創”的簡體字,炭筆刷刷飛快。
“應對人口和糧食問題,朕和內閣先生們提出的解法除了整頓土地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新作物這些之外,還有移民墾荒,擴張掠地和發展工商。
工商的確吸納了流民,為穩定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工商目前根本無法反哺農業,相反他們還需要大量糧食。
你們都知道,葡萄牙人剛剛從果阿那邊運了十船糧食過來,可是,南直的糧價竟然還小幅漲價了。
都在給朕說,是春荒的原因,朕有點不信,你們就沒有人統計過,又有多少流民偷偷跑到南直來了嗎?
白澤衛說,南直有些黑工場,半碗餿飯便能誆來大批流民。覺斯,天工院要調查這種情況,更要拿出應對手段,別隻做表麵的行政處罰,人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
還有,南京新城已經接近尾聲,本來朕是不想造城牆的,但魏國公說沒有新工程安置民工了,所以我也同意建城牆了。
朕看這城牆也修不了多久,這麽多人要吃飯,你們待在南京城裏不慌嗎?江防水利規劃弄了多久了?怎麽還沒有完成?”
王鐸的脖頸幾乎縮進官袍領口,原來之前陳子壯不是來旁聽的,是來挨罵的。這個位置的壓力一下就上來了,他都不知道之前陳子壯怎麽應對的,心裏慌慌的,聲若蚊蚋。
“玉笥剛從揚州回來又去襄陽了,他就是在處理這個事。不過工部說他們人手不夠,不是很配合的樣子,我們也拿他們沒辦法。”
朱慈炅冷哼一聲,翻了個小白眼。
“那是你太弱!朕記得倪元璐當初可是把張大司空都訓成狗了的,陳集生也能去工部堵門。你天天待在值房等著,上家就上門配合你了?他們可是啥都沒有,你背後還有閣老撐腰,這麽慫嗎?”
王鐸更害怕了,低著頭不敢言語。這麽得罪人的事,怎麽能做?陳集生,你趕快回來,我實在不是這塊料啊。
沒管事之前,總覺得管事的人不行,他憑什麽站我頭上。結果自己管事了,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不如人,隻看到上司的表麵風光,不知道這背後的功夫。
朱慈炅也是常規的把王鐸當成陳子壯了,他之前是各種嫌棄陳子壯的手腕不夠靈活,也就是態度足夠端正,做事足夠積極這一點點可取的地方。
可是陳子壯出趟差,頂上來的這個王鐸整個就是一個鵪鶉,簡直弱爆了。這個人是沒有啥大的擔當的,也就做做詞臣的工作,混混資曆。
不知道是不是壓力太大的原因,他對自己的天工院眾近臣也是越看越不滿意了。孫傳庭沒有史書上吹的神奇,大約是對楊嗣昌的超拔有些吃醋,越來越官僚化了。
這楊文嶽得到了孫承宗和劉一燝的雙雙器重,跟東林黨人越走越近,沒有了剛來時的耿直boy氣質,開始搞結黨謀私那一套了,大明中樞就是一個臭染缸啊。
吳阿衡就是個老實孩子,工作倒是很努力,但是做事太死板了。讓他管海軍就隻管海軍,其他事有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感覺。朕要的參謀是全麵參謀,分工隻是側重不同,沒讓你們分得死死的。
唯一一個洪承疇各方麵都很亮眼,絕對是水準以上的人才。可是朱慈炅堵得慌啊,這個“不能報國反成仇”的家夥,在他心裏有嚴重的曆史陰影。
用人,太考驗帝王手藝了。
朱慈炅不想理會王鐸了,又想起一件事。
“衛所改製這件事,已經醞釀調研了這麽久了,各地總兵都開始給朕上書了,說什麽軍心動蕩。你們幾個參謀都是些什麽看法,隆徽,你先說。”
吳阿衡愣了一下,這個事我不負責啊,不是孫百雅在統籌嗎?
“臣覺得,臣覺得還是要慎重的。南直和山東現在都有各種問題,沿海的備倭所,臣這邊收到的意見是,他們其實不想種地,出海打漁都比種地賺得多,尤其是福建的幾個衛所。”
朱慈炅不經意間聽到了重點,忍不住抬頭。
“南直山東都有什麽問題?”
吳阿衡略顯意外,是哦,他知道的小事應該沒有人會告訴皇帝,不過吳阿衡並不覺得是什麽大事。
“廬州、安慶那邊有幾個案子,地主提前在名義上把地賣給了自家佃戶,然後改造成皇民農莊時下麵也沒有細查,直接登記了。
收地的補償款,最終還是地主拿了,分地的原來佃戶依然還是要給地主交租,承擔雜役。有人在鄰村聽到宣令的政策宣傳,然後回村鬧事,有的地方,甚至鬧出了命案。
山東那邊,以為隻需要賄賂衛所指揮,就能保住地產,但山東新兵是流動的,新來的指揮又不認。不少人因此被打成白蓮教匪,有人伸冤到南京來了。
地方民情動蕩得很,因為涉及軍隊,我們都有被通報。”
朱慈炅都氣笑了。這的確是小事啊,下邊一個縣令就能輕易鎮壓,誰沒事告訴皇帝。況且皇帝還那麽小,這個帝國每天都有無數的案子糾紛,誰瘋了才會事事稟告皇帝。
皇帝要管的最少都得涉及幾個州府的大事,你一個村的小案子,連知府都不會過問,更不會有人刻意捅到皇帝麵前。
朱慈炅知道這種事的確不是他應該插手的,但“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一家的事匯成百家千家就是天大的事了。
他能依靠的隻有吏治,可他也清楚,即便是現代吏治也解決不了這些“個案”,更別說他所依靠的封建官僚。
所謂的“登聞鼓”,隻是一個政治口號,解決不了問題的。即便他成年了也不可能有做青天大老爺的精力,更別說現在。
朱慈炅有種難言的失落,那股熟悉的無力感又漫上心頭——縱是握得住這萬裏江山,卻捏不碎千村萬落的醃臢。
“我們不是要移民墾荒嗎?天工院研究一下,把江南的所謂‘書香人家’移民到北方去,也給北方添點書香氣。
朕覺得孟家移民金州就很不錯,他們非常主動和遼民一起打造地方防禦,也非常積極的教育遼民孩子讀書,不愧是亞聖苗裔。要多堅持幾年,朕說不得還要給人家送匾。”
天工院五個人眼珠子都差點掉出來,冷汗都出來。便是吳阿衡也沒有料到小皇帝的思維跳躍得這大。
你們可以在南方欺騙家鄉人當“地主”,那就送你們去北方當“地客”,跟凶悍的邊民為伍,騙騙他們試試,看看書袋子和拳砣子誰更硬?
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主意,可是江南會不會更亂?他們做為小皇帝的幫凶需不需要擔心走夜路?人家小皇帝的聲譽好得不得了,可架不住身邊全是腦洞大開的奸臣啊!
書香北徙,教育援邊,背後可全是斑斑血跡啊,這誰敢弄?十分無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