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麟趾觀人

字數:3609   加入書籤

A+A-


    陳子壯告訴朱慈炅,參謀們今天都不在。
    孫傳庭和吳阿衡去劉家港接沈壽崇了,沈壽崇護航熊文燦訪歐,從紅海歸來,這是大明時隔兩百年的重新遠航,意義非凡。
    楊文嶽去城外協調組建常駐鄖陽的新六衛混編部隊,按照朱慈炅要求,這次要派出兩萬人。隻剩一個洪承疇還在城中,但他要到戶部和銀行確認五月軍餉,一早就沒見到人了。
    朱慈炅這時才想起參謀們都清楚召見三人之事,便明白陳子壯為何稱不知了。但馬上又意識到不對,王鐸也知道啊,他怎麽沒吱聲?唉,天工院裏也勾心鬥角。
    朱慈炅懶得管這種雞毛蒜皮的事,得累死。在禦書房裏和小潞王繼續交流讀書心得,結果朱慈炅一直瞪著大眼睛聽小潞王滔滔不絕。
    朱常淓居然對曆史、文化、音律都非常有心得,說起分辨真假文物來,那是一套一套的,把朱慈炅都完全唬住了。
    他喵的,太祖爺,老道爺你們快起來看,我們家出了個專家了,就這架勢,絕對是真鑒寶專家啊。
    小潞王才多大,他要掌握這些東西,怎麽可能是鬥雞走狗的紈絝子弟?也不對,這麽高端的東西也隻有紈絝子弟才玩得起。
    這是人才啊,老朱家的人才,可是朱慈炅完全不知道這種人才該怎麽用。你既然會鑒寶,走吧,陪朕去鑒別一下大明的人才。
    梅之渙和朱大典都是守製結束起複,他們也是第一次見到朱慈炅,梅朱二人和單獨拜見過朱慈炅的王家楨紛紛大禮參拜。
    朱慈炅和顏讓他們起身落座,倒是朱常淓的到來奪了孫承宗的位置,讓老孫有些忙亂,他沒法跟親王搶座了。
    朱慈炅左手坐朱常淓、王家楨、朱大典,右手坐孫承宗、梅之渙、陳子壯,劉若愚和王坤一左一右站著,李世熊抱著紙筆躲在角落。
    朱慈炅重點觀察的是梅之渙和朱大典。梅之渙坐姿非常拘謹,雙手放在膝前,身體遠離孫承宗,靠近陳子壯。
    很明顯,他比較畏懼上位者,但也知道陳子壯是天子近臣,雖然他官品在陳子壯之上,也並沒有擠壓陳子壯的空間。這是一個謹慎的人。
    朱大典有些東張西望,手肘也放在會議桌,朱慈炅還看到他手心藏了顆果盤中的荔枝,都沒有人注意到他何時拿的。
    他的麵色相對從容,但朱慈炅從身體細節裏認為,這個人是裝的。沒有本事的人才希望裝出胸有成竹的樣子,心中評價頓時減了三分。
    王家楨朱慈炅早已經見過,剛剛落座的時候,他還和梅之渙互相謙讓了一下。他的官品是三人中最高的,但梅之渙比他先一科中進士。
    這個小細節,落在朱慈炅眼裏,他已經可以判斷,王家楨比較擅長與人交際,應該是有一定官場底蘊的,這也是他落後一科,反而比梅之渙官位更高的原因之一。
    朱慈炅這一生注定要見很多人,甚至基本上都是大明精英。或許在大明其他皇帝那裏,陛見隻是一個形式,但在朱慈炅這裏,甚至能決定個人的政治前途。
    他本來有三選二甚至是四選二的計劃,但剛剛落座,朱慈炅心中就已經有決定,所以他的問話更多是鞏固自己的判斷。
    “朕召三位卿家來寧,是因為陝西局勢稍緩,孫閣老不再親自督師。但稍緩是稍緩,陝西的問題依然嚴峻,朕需要一位文武兼備的重臣前往坐鎮。
    你們三人是朝中推薦的合適人選,所以朕今天要接見你們,親自考察一下,朕也想聽聽你們對陝西問題的判斷。”
    三個人反應不一,王家楨臉色平靜,顯然他已經收到消息。朱大典頗為意外,原階起複其實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還能有機會更進一步。梅之渙則是稍顯慌張,沒有人告訴他陛見還有這事。
    孫承宗聞言也有些意外,這三個人都不是內閣推薦的啊。
    孫承宗個人已經有人選,他是希望傅宗龍過去接任的,還跟傅宗龍打過招呼。本來他已經準備跟劉一燝、徐光啟說一聲,表示這個位置他占了。
    但他沒有想到,小皇帝直接插手人事,根本不給內閣機會,甚至直接弄來了三個候選人。這非常不合傳統,小皇帝掌控軍權就罷了,你還要插手人事,你多大了啊?
    孫閣老一臉不開心,這他媽誰推薦的啊?明顯也不是黃立極啊,他昨天才到。錢士升?他出手不跟內閣打招呼,不懂規矩了吧。
    他板著臉認真打量了一會麵前三人,似乎隻有王家楨稍微有資格啊,剩下這兩人誰啊?而且王家楨也不合適,這個人懂個毛的軍事。
    王家楨可不知道孫承宗的腹誹,他平靜回話。
    “回陛下,臣以為陝西問題更多還是依賴中樞支援,陝西已經不能獨立解決災荒問題了。
    如果要主政陝西,臣認為‘蕭規曹隨’是必要,必須要繼續執行孫閣老的‘移民、複耕、圍匪’三大策略。
    除此以外,臣認為可以考慮以工代賑,盡量修好陝西道路,方便軍隊快速反應和救濟及時發放。”
    說完他還向孫閣老微笑點頭,孫閣老,我跟你,支持我。
    孫承宗無動於衷,直接把果盤抓到他身邊,開始狠狠的剝荔枝。
    梅之渙其實是幹過巡撫的,不是一個省,是大明一個比較奇葩的位置,南贛巡撫。這個位置和兩廣、福建、湖廣三個巡撫都有些衝突,當然還有江西布政使,因為轄地就是從四省分的。
    這個巡撫時設時除,並不太引人注意。梅之渙丁憂後,朝廷就長達一年沒有繼續派人,也沒有啥事。
    梅之渙和孫承宗兩人其實是同榜同年,當然孫承宗是榜眼,梅之渙是個名次靠後的小小同進士,但孫承宗裝著不認識梅之渙屬實有點過份了。
    梅之渙回答比較謹慎。
    “回陛下,臣看朝廷邸報和《朕問》書中皆說,天汗部已經占領了插汗領地和歸化城,如此三邊外是否可以說暫時沒有敵人了?”
    朱慈炅沉默點頭,手指翻看著自己的小冊子。他突然發現,孫承宗和梅之渙是同年,但看兩人表情,怎麽形同陌路。
    孫承宗在北方為官,梅之渙在南方為官,孫承宗忘了梅之渙可以理解,但梅之渙怎麽可能不攀附孫承宗。卻不知道,人家梅之渙自有一套家族人脈,楚黨和東林也是對頭的。
    梅之渙聲音倒是沒有波瀾。
    “如此,朝廷是不是可以考慮整編三邊防禦,也可以省下一筆開銷。另外,能不能將陝西流民安置於天汗部,臣記得歸化城附近似乎可以有農耕的。”
    朱慈炅露出充滿鼓勵的微笑。
    “不錯!大膽點,河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