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雪諫傾樽

字數:5123   加入書籤

A+A-


    因為朱慈炅的故意拖延,會議已經接近中午,會議室內的氣溫有點熱,參會者都有意無意的開始喝水。
    劉一燝放下茶杯,很是認真看向朱慈炅。
    “陛下,老臣也說個道理吧。如果要架橋,首先就是要過河,如果要修樓,首先就是要奠基。一件瓷器再漂亮,也得先看看荷包裏的錢夠不夠。
    陛下,如今要供養平遼,朵顏,國畿,也要支援陝西,陛下又要開發鄖陽,朝廷還有造寶船、造火器的大計,四川貴州還在打仗,南直山東又增加了無數官員。
    陛下,除了陝西,直隸、山西、河南今夏也大麵積減產了,就算太倉有錢,我們也沒有糧食。糧價必然走高,重啟銀元很快就會不值錢了。
    以教治藏,老臣是支持的,但是,出兵,大明的荷包恐怕支持不了。”
    朱慈炅輕輕一笑,沒錢,借錢就是了。隻要借錢,日月商會就會綁死在大明這艘破船上,借得越多,大明就越安全,他們絕對不會讓大明沉沒的。
    可惜大明沒有負債經營這個理念啊,這件事,無論是借款方和貸款方都沒有準備,需要找個機會讓大家都先嚐嚐甜頭,釣魚也要打窩嘛。
    朱慈炅沒有回答劉一燝,低頭很認真的將自己這個綁架大明商人的想法記錄在小本本上。看上去,他似乎在認真思考劉閣老的問題,還非常慎重的記錄。
    黃立極也很慎重的思考了一番。
    “大明直接出兵進藏的確不妥,老臣的建議還是以藏製藏。如果一定要出兵,最好還是用六番招討司,賀克繇提到的青海土司也可以考慮嘛。
    如果需要茶葉、絲綢甚至武器,朝廷都能接受。陛下也說了,藏區很重要,不過暫時先羈縻,以後有機會再考慮直接出兵也是可以的,這可以作為朝廷的長遠目標。”
    孫承宗皺著眉頭,很是疑惑的掃視了下幾個侍郎,先咳嗽了一聲。
    “烏斯藏如果老夫沒有記錯,沒有幾個人吧?兩位聽到要出兵就退縮了,也不問問需要多少兵力。
    如果老夫沒有估計錯,以新六衛精銳,五千人足以平藏了。哪怕朱燮元還在平亂,單單四川就能籌集到平藏的糧草。一點小事而已,陛下要進兵就進兵吧。
    倒是賀克繇提到的青海,老夫突然隱隱覺得有些不妙。天汗部把蒙古人都趕到那邊去了,陛下又把楊嘉謨調到了寧遠,賀虎臣新官上任,甘肅鎮恐怕有危險。
    陛下,老臣想立即去信一封,提醒下賀虎臣。王家楨他們已經出發了嗎?此事也要告訴下他們。”
    朱慈炅目瞪口呆的看著雷厲風行的孫承宗,輕輕點頭。陳子壯立即出門給孫承宗拿來筆墨,就在會議室中,孫承宗直接開始揮毫寫信。
    一堆人看著他都有些無語,但朱慈炅稍想了一下就覺得孫承宗的擔心不無道理。大明的許多問題不會消失,隻會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朱慈炅也默默寫字,他想要用熬鷹戰術對付林丹汗,但怎麽感覺自己好像要先熬不住,必須要接見林丹汗了,不然蒙古人要出大問題。
    孫承宗伏案疾書,心無旁騖。朱慈炅也轉念在思考蒙古西遷的隱患。隻有孫閣老那句‘小事而已’的餘音,在略顯尷尬的靜默中回蕩,他本人卻渾若未覺。
    還是奉命列席會議,不能再去山上找和尚下棋了的曹思誠出麵緩頰。
    “錢侍郎,烏斯藏的人說了需要多少兵馬嗎?”
    錢象坤掃了眼孫閣老,很是謹慎的開口。
    “沒有說,不過藏區有幾千人的確已經是了不得的大勢力了,他們的人都是臨時招集的,沒有多少勢力能隨時集結幾千人,他們戰力肯定不如新六衛。”
    劉一燝被孫承宗當著眾人的麵嘲諷,心中有氣。
    “幾千人就算能打贏,烏斯藏那麽大,怎麽控製治理?還不是要依靠喇嘛。”
    曹思誠在督政院裏和眾多親王打交道,心頭始終有些陰霾,他裝模作樣的拈須沉吟。
    “依靠喇嘛是要依靠喇嘛,不過,也可以如黔國公故事,弄個世鎮烏斯藏嘛。為顯朝廷重視,派出親王其實也不錯。”
    出生在成都的朱之臣搖搖頭。
    “烏斯藏這個藏,意思就是瘴氣的意思,吐蕃人不受影響,但大明一般人恐難以習慣。新六衛固然精銳,但幾乎都是南直諸衛改編而來,派他們入藏,恐怕要先為瘴氣所阻。
    我的建議是,如果要進藏,無論士兵官員都可以先去金川一代駐訓,能適應者方才可以入藏。即使是川人,諸土司中適者亦不過半,漢兵更是十中存一。”
    黃立極發現朱之臣對烏斯藏更有了解,忍不住問道。
    “蒙古人呢?我們有天汗和朵顏兩部直屬,都可以信任,尤其是朵顏。他們的頭人都搬到通州天津來了,要不是京師房價太貴,這幫暴發戶非得擠進京師。
    不能光讓他們享受大明的好處,該出力還得出力。帶個路都帶不好,老夫不相信他們去烏斯藏還能帶回來一個天汗部。組織幾萬朵顏人西進,平遼那邊後勤壓力也小點。”
    朱之臣拱了拱手。
    “蒙古人我就不知道了,按照元人記錄,他們的確能進藏。不過,我個人覺得,高原上的蒙古人影響應該不大,但低地平原的蒙古人估計還是有影響。”
    久未發話的徐光啟忍不住也接了一句。
    “沒想到烏斯藏如此麻煩!”
    其實在座所有人都覺得烏斯藏麻煩,但是卻又有人想討好朱慈炅。烏斯藏本來就是大明領土,隻要能克服高原氣候,調兵遣將其實問題不大。
    最關鍵的是當地土司不管信啥教,屬於哪方勢力,其實都奉大明為主,隻要大明軍隊進藏,絕大多數地方甚至可以做到不發一矢的,甚至還可以獲得一些錢糧兵馬。
    這簡直就是送到手的潑天大功,出生在四川的朱之臣和與林丹汗有過接觸的賀逢聖,其實都看穿了進藏的實質,兩個人都有點躍躍欲試,畢竟有溫體仁珠玉在前。
    內閣的閣老們對此也心知肚明,但是無論朱之臣還是賀逢聖都屬於邊緣人物,他們身後沒有大佬的。賀逢聖還勉強算東林外圍,但朱之臣他的出身就注定了他是朱慈炅最喜歡的孤臣。
    最憋屈的人無疑於錢象坤,烏斯藏的事本是他全權負責的,但進藏,他又不敢。他幾度想張嘴,又幾度閉嘴,連劉一燝詢問的眼神都不敢回應。
    如果他也表露想法,劉一燝肯定會順水推舟,甚至極可能就是他了。畢竟這個議題是新出現的,沒有人有準備,也沒有人預料到這事甚至有入閣前景。這害得錢象坤心裏住了隻螞蟻。
    此時,朱慈炅的侍衛大璫,禦馬監掌印譚進從禦道出現,走到朱慈炅身邊。
    “皇爺,禦宴已經準備好了,房姑娘那邊又有太後送來的午膳。皇爺要到哪用膳?”
    朱慈炅可是一點都不餓,畢竟他早餐和午膳中間還吃過一次,他都沒感覺到已經過午時了。他也很喜歡由他營造的會議氛圍,不是嚴肅的上朝奏事,而是輕鬆開明的政治討論。
    每次會議,朱慈炅都覺得很有收獲,都能讓他感覺到自己在治理著這個龐大的國家,而不隻是坐在禦座上的吉祥物。
    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下,他也能更多的認識了解他的臣子,甚至得出一些特別的理政經驗。
    比如孫承宗突然提到的西北問題,接觸到這些消息的人實際上是當初在北京接待林丹汗的賀逢聖,但賀逢聖把這些事隻當成了一種見識,而同樣的消息在孫承宗眼裏就成了危機。
    這不是賀逢聖的失誤,因為術業有專攻,他沒有負責過軍事,更不了解西北,他的使命就單純是接待。朱慈炅從中簡單就得出了結論,以後的接待工作可以讓各個方麵的人都要參與。
    這樣的會議,也更方便朱慈炅識人用人,眼前的朱之臣就是他的發現。這個人之前不過是無所事事的南京鴻臚寺卿,並入禮部後也很像個混子。
    朱慈炅今天才發現,這個朱之臣其實比很多人有擔當,考慮問題也很有自己的見解,更主要的是,這個人在朝堂上似乎沒有啥背景。
    譚進進來後,不少人臉上都有些熱切,朱慈炅笑了笑。
    “好吧。諸卿做事不積極,幹飯都很積極。朕的確給諸卿準備了午宴,就在交泰殿。你們以後就別瞎傳什麽老朱家摳門了,連頓飯都舍不得。散會後,集生領諸卿過去吧。”
    捧場的依然是黃立極。
    “陛下快別這麽說,臣等可不敢。關於禮製耽誤的事,陛下也不能怪老臣不積極啊,老臣也是今天才知道這事的。
    不過,南京的雙溝貢酒不太合老臣口味,老臣還是喜歡北京的鶴年貢酒。劉公公,陛下又不喝酒,你們可不許藏起來了。”
    劉若愚也連忙露出笑顏,“元輔當麵可不敢藏,應該是有的。”
    劉一燝有些不爽黃立極閑話裏都帶刺,禮部的事合著也是老夫的事,不怪你就隻能怪我了。他也開口笑道。
    “陛下身邊,事情確實多了點,但口福也是不少啊。老臣上次喝過的四川貢酒還有沒有?常侯在南京不幹正事,這個酒倒是真不錯!”
    君臣閑話,無比和諧,大明一片祥和。
    注:雙溝貢酒為洪武朝太祖欽定禦釀,鶴年貢酒為嘉靖朝嚴嵩嚴閣老始定,為養生藥酒。四川貢酒為重啟朝懷遠侯常延齡入川始貢,疑似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