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陳氏圖謀,以退為進!

字數:4003   加入書籤

A+A-


    “二哥,這就是長安城?”
    陳遠的臉上帶著些許驚歎之色:“此處比起來官渡城,雖然少了幾分的厚重,但多了幾分的奢靡,京都的色彩,果然濃厚啊。”
    陳恒倒是沒說什麽,隻是淡淡一笑:“畢竟是京都。”
    他看了一眼陳遠說道:“不過依照你我二人心中所願,隻怕是在長安城中待不久的,很快就會離去了。”
    “先去侯府找...家主吧。”
    陳遠微微點頭,臉上帶著些許的興致勃勃和期待之色。
    他早就做好了準備,這些年來在官渡老家,和他兄長一直待在藏書樓之中,目的便是為了博覽眾家所長,翻閱當年先賢遺留下來的書籍,以此來為自己之後的遠行作鋪墊。
    .... .....
    二陳來到長安城的消息,很快的便傳到了劉據的耳中,此時的劉據正在忙碌的觀看著繡衣使者所收集來的關於西域、關於嶺南的各種消息。
    當聽到二陳的消息之後,他短促的驚訝了一瞬,而後半眯著眼睛,心裏麵快速的過著相關的信息,猜測著這兩位這個時候來長安的目的。
    不過是猶豫片刻,他便低聲道:“去幾個人,盯著官渡侯府。”
    黑暗中傳來一聲應諾聲。
    劉據按了按自己的鼻子,眉宇中傳來些許疲倦的累感,他長歎一聲,輕聲說道:“陳氏勢大,此時急流勇退,可是....這麽龐大的一個家族,當真是會隱退嗎?”
    他的眉宇中帶著幾分的懷疑。
    但是劉據的心中對於這種懷疑也是十分克製的——他明白一個道理,也十分的相信陳氏的另外一個底線。
    即:陳氏絕對不會在劉氏沒有背叛陳氏的時候,主動背叛劉氏——尤其是在大漢的國力日漸昌盛,已經走到了巔峰的時候。
    可....對於人性的把握,以及遺傳自先皇的“懷疑”基因,讓劉據心中的懷疑無法遏製的蔓延開來。
    依照理性而言,這麽龐大的一個家族即便是隱退了,也一定是因而不退。
    這一點事實上也很符合常理。
    就像是後世的某些人,即便是到了退休的年齡,也的確是辦過了退休的手續,但卻“退而不休”一樣。
    人情自古以來便是這樣。
    世事流轉了幾千年,不過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當年的人做過的當年的事情。
    陳氏退的太....迅速了。
    也太果斷了。
    甚至沒有跟皇帝討價還價,這讓皇帝不由得多了幾分的猶豫——但劉據覺著,或許再過幾日,自己就能夠得到答案了。
    .... .....
    官渡侯府
    陳璟看著麵前的陳遠、陳恒,輕挑眉毛,臉上帶著些許驚訝之色:“你們確定?”
    陳遠、陳恒微微點頭,他看著陳璟說道:“大伯,我們來到長安城的目的便是如此。”
    他們二人對視一笑,輕聲說道:“自幼我們便立下誓言,一定要將胸中所學一展,而如今,我們也知道,陳氏該到了急流勇退的時候了。”
    “可即便是我們真的願意退,陛下便會真的相信嗎?”
    他看著陳璟說道:“我們也知道,大伯的心中一定早有計劃,但.....此時我們二人的到來,也一定不會破壞大伯的計劃,反而會讓這個計劃愈發的順利進行。”
    “我想,大伯見到我們時候,那一抹笑容,應該便已經計劃到了這裏。”
    “不是嗎?”
    陳璟忽而嘴角綻放了些許笑容。
    他的心中那一抹擔憂終於緩緩的放下了,良久的長歎一聲之後,他才是開口說道:“不錯。”
    “我先前還十分擔憂此事,但方才你們二人說了之後,我心中的擔憂終於是可以放下了。”
    他注視著二人的眉宇:“隻是要苦了你們了。”
    此時的陳氏勢力龐大,即便是他想要退,也得皇帝相信他們,否則隻要皇帝的心中一日有著擔憂,他們陳氏便一日不會安全。
    而這個時候,一個愚鈍的“接班人”,隻能夠讓皇帝稍稍放下些許心思——可若是皇帝不能完全相信陳氏,那麽這個愚鈍的接班人便是陳氏的送葬人!
    此時出現兩個在“政治上”或許沒有什麽特殊才能,但卻並不愚鈍,而在其他的事情上頗有才能得人,這足以促進陳氏的轉型。
    是的。
    陳氏要轉型了!
    身為“降臨者”的陳璟十分清楚的明白,在經曆過漢武大逃殺之後,陳氏不需要在“政治”上有多少的權能了——接下來的陳氏隻需要穩住如今的基本盤,而後開始緩慢的轉型就可以了。
    至於轉型成什麽?
    東漢末年的“世家門閥”們早已經給陳璟指出了明路,那就是“經學世家”!
    把控住“經學注釋權”,或者說把控住“上升渠道”的官方途徑,這才是唯一一個可以平安度過之後時間的辦法!
    就像是弘農楊氏以及汝南袁氏那樣。
    他們把控著經學,所以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袁氏可以“四世三公”可以稱雄天下,甚至可以把控不少雄才大略的人物。
    最開始的東漢末年,即便是董卓這位一切的源頭,也是袁氏門生!
    所以當日袁紹董卓拔劍的時候,曹操的驚訝並不是對於“袁紹為什麽這麽猛”的驚歎,而是對於“董卓為什麽這麽猛”的驚歎!
    當時的天下,一半的官吏都是袁氏門生!
    當然了——除了門生之外,自身掌兵也是重要的,畢竟.....真到了亂世,槍杆子才能出政權!
    這也是為什麽陳氏分化兩支,一支前往漠北行郡,另外一支前往會稽郡的緣故。
    會稽郡沿海、且身處於南方,與中原距離很遠,即便是亂了起來,也能夠穩住,這也是為什麽曹操的“青州兵”能夠迅速發展,並且雄霸天下的緣故。
    而漠北行郡則是占據邊疆,既能夠在動亂時候保護中原,也能夠以騎兵凶猛,大舉南下平亂!
    陳璟原本的計劃不過是想要“轉型講學”,前往官渡建立“官渡學宮”,以此來告訴皇帝,我願意交出權力,是因為我想要占據這個權力,這個和你沒有競爭的權力。
    你不必擔心我居心叵測。
    而如今,二陳的到來,更是讓這個“真話”有了更加可信的外表。
    一個龐大的“真實的真話中藏著的謊言”即將誕生。
    “我退,是因為我們想轉到幕後,避免與陛下您發生爭鬥,並不是說我們放棄了權力,您不必擔心我們退是“以退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