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篡漢之爭,天下大亂【6k】

字數:6520   加入書籤

A+A-


    王莽的權力日益龐大,朝堂上的人對他的意見也越來越大,但坐在皇位上的那位就好像是看不見聽不著一樣,完全無所謂。
    劉奭登基以後,就隻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尊奉王莽的權利,第二則是尊崇佛教。
    或者說的更加清楚明白一點,是尊崇六難大師——他甚至是差點將六難大師奉為國師,若非是朝中有諸多大臣阻撓、宗室也紛紛上書彈劾的話。
    順承元年
    天下已經出現了些許動蕩的苗頭,諸多世家、邊疆的國度、以及朝中的野心家們,他們本來以為陳氏是“回來”了,所以才那麽老實的,但如今陳氏回來隻是平定了天下,然後就再度離開了。
    這讓他們的心中都有些小九九了。
    其中,心思最多的人....其實是王莽。
    .... .....
    王府
    王莽的心中十分猶豫,他看著麵前的幾個孩子,帶著些許疑惑的說道:“你們說,陳氏到底是怎麽想的呢?若是此時我行大事....他們可會阻止?”
    王安的眉宇中閃過幾分“狼相”,他眯著眼睛,輕聲說道:“父親若是擔心,試探一下不就行了?”
    他輕笑一聲:“如今,您的身上尚且沒有什麽爵位,大可以操控天下而為您的身上加一加爵位——我姐姐乃是皇後,順應常理的話,您的身上本就應該是有爵位的。”
    “隻需要稍稍的與皇帝說一說、將原本應該加封的“承恩侯”改為別的什麽侯不就行了?”
    王安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轉了一圈,而後說道:“比如....安漢侯?”
    “我想,這個行為既能夠試探陳氏,又能夠不驚動皇帝,讓皇帝對我們有所警覺,如此一來,便是最合適的辦法了。”
    王莽略微猶豫後,便做出了決定。
    “便如此做!”
    .... ....
    當然,王莽在做出決斷之後,並沒有直接選擇去試探皇帝,反而是準備去找六難——畢竟在王莽的心中,六難可是真大師!
    可...等到他來到了六難禪院前的時候,卻看到了一片凋零的景象。
    禪院之內隱約有哭聲響起,讓人心中一頓。
    王莽快步上前,臉上帶著恭敬之色的看著禪院之中的一位弟子問道:“六難大師何在?你們這是在做什麽?”
    那沙彌見著王莽,心中頓時一驚,明白這是“師父”所說的“王相”來了,於是心中強忍著緊張感,而看著王莽,學著先前六難所教授的樣子開口道。
    “敢問可是王相當麵?”
    王莽微微頷首,心中已經有些著急了。
    沙彌卻是不急不緩,眉宇中不見幾分哀愁的說道:“回王相,師父他已經駕鶴西去,法歸西天了。”
    他看著王莽聲音中帶著前所未有的平和——不平和不行,他師父說了,若是這件事情辦不成,最後等著他的隻有死。
    “師父在圓寂之前,曾留下禪語,說王相會今日而來,讓我等將禪語轉告給您。”
    王莽心中驚駭多過了悲痛,但麵容上卻不顯露出來,隻是看著沙彌問道:“大師圓寂之前留下什麽話語?”
    沙彌低著頭說道:“師父說,若赤帝命格不能歸於白帝之身,則白帝之命不可全,無法成就白帝之命格。”
    “隻此一句。”
    王莽微微皺眉,臉上帶著猶豫之色:“原來如此,某知道了。”
    他看著沙彌,眼神閃爍了一下說道:“那.....大師金身何在?王莽可能前去參拜?”
    沙彌不慌不忙微微行禮,而後便在前麵領路了。
    .... ....
    禪院之中
    六難得金身放置在那裏,麵前還有九九八十一顆璀璨光化的舍利子,那沙彌領著王莽來到這院落中後,便走上前去,將其中最大、也是在中央的一顆舍利子拿了起來,而後走向王莽。
    “師父說,在他坐化圓寂之後,定然有舍利子而出,這舍利子之中,可以主舍利一顆給予王相,以此來護佑王相的周全。”
    王莽拿著那舍利子,此時此刻的心中心緒才是徹底彌漫開來。
    他突然之間失聲痛哭,而後看著沙彌等人道:“大師曾對我有大恩,而如今圓寂坐化之前還不忘交代囑咐我,我定然不會忘記大師恩情,也不會忘記昔日承諾的事情。”
    王莽看著那沙彌說道:“待到白帝命成,我定然為大師興建寺廟——便為六難寺!”
    “你叫做什麽名字?”
    王莽看著沙彌問道:“可是大師的弟子嗎?”
    沙彌微微頷首:“某乃師父坐下一沙門,得師父所授佛法,名曰....三苦。”
    得授佛法?
    王莽心中一動,方才還在為了六難的死而感到悲傷,而如今.....
    “三苦大師所學什麽本領?”
    “得傳六難大師幾分本事?”
    三苦隻是微微一笑:“師父之功,佛參禪理,某不過是一沙彌而已,所學有師父十之三四。”
    十之三四?
    不太夠用。
    這是王莽的第一反應,但隨即他就笑著說道:“依照三苦大師這個年歲,十之三四已然了不得了。”
    “昔年,我曾受六難大師恩情,如今六難大師已經故去,不如由我向陛下推舉三苦大師為這禪院之主?若能賜下些許金銀,也能讓三苦大師的日子好過些許。”
    三苦隻是微微搖頭:“佛曰苦修,王相不必如此掛心某。”
    他看似是略微猶豫,但卻是在心中思索著他師父給他準備好的“台詞”:“王相,師父在臨終前還曾經說過,今上的帝歲看起來十分奇怪,約莫隻有三年的樣子。”
    “他特意讓我告訴您,還需小心留意。”
    王莽心中一驚,帝歲隻有三年?
    看來,他的動作要快一些了!
    .... ....
    順承元年,冬。
    大雪落下之日,天子詔令。
    加王莽為安漢侯,賜劍履上殿、讚拜不名、入朝不趨。
    這是何等尊榮?
    這麽說吧,即便是官渡公在今上這裏都沒有這樣子的待遇。
    當然了,太祖高皇帝以及文帝曾經許諾過官渡公可以劍履上殿、讚拜不名,入朝不趨。
    也就是說,如今國朝上下,唯有官渡公與安漢侯有此等尊榮。
    可.....
    官渡公功勳卓著,有這樣子的待遇人們都可以理解,你王莽算是什麽東西?也敢享受這樣的待遇?
    隻是所有人都沒有說話,他們在等待著陳氏的反應。
    依照他們來看,陳氏會十分生氣,並且動怒的斥責王莽。
    但....陳氏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就很讓人奇怪了。
    ..... .......
    圃園
    陳淵微微一笑,送走了麵前的客人,等到他再回來的時候,便看見陳況臉頰上帶著些許調侃兒:“你啊,你瞧瞧,這是第幾波人了?”
    陳況笑著問道:“隻是一個讚拜不名而已,這群人就如此的激動,恨不得陳氏立刻斥責王莽,和王氏打起來一樣。”
    “其心實在是太淺薄了,像是一彎澄淨的湖水一樣,一眼便能夠看到底部的石頭。”
    陳淵但笑:“他們總是覺著陳氏會因為別人的待遇而生氣,總以為陳氏惦記著的是那麽點東西——就像他們以為,王莽此時此刻的舉動都不過是想要獨攬超綱而已。”
    “可他們卻不曾想到,王莽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篡漢啊!”
    他抬起頭,望著天穹,輕聲道:“我想,他的下一步行動應該很快就要來了。”
    “或許是針對梁王世子、也或許是針對梁王。”
    .... ....
    陳淵所預料的,就像是看到了劇本一樣的真切,王莽在獲得了造反三件套——即劍履上殿、讚拜不名、入朝不趨之後,並沒有著手去獲得造反的第四件、第五件套裝,反而是開始鼓動皇帝,以皇帝的名義問責梁王。
    而問責梁王的目的也很簡單——王莽想要集齊所謂的赤帝命格,從而獲得真正的白帝命格。
    然則梁王呢?
    他並不接招。
    皇帝問責?他請罪。
    皇帝叱罵?他唾麵自幹。
    皇帝讓他來京都?他說自己病的起不來了,順帶一塊病的起不來了的還有梁王世子。
    此時的梁王百毒不侵。
    王莽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 .....
    順承二年,秋。
    大雨落下,似乎也在為了大漢哀悼。
    天子詔令:加賜王莽九錫,加封王莽為安漢公。
    這是大漢的第二個公爵之位——王莽的野心似乎昭然欲揭,而這個時候,朝臣們才反應過來另外一件事情——皇帝為什麽這麽長時間都沒有露麵?
    .... .....
    順承三年。
    王莽的野心已經不再隱瞞了,而是直接暴露出來。
    皇帝一直在病榻上無法起身,但卻有一道加封旨意出現——即,令安漢公王莽監國輔政。
    ..... .....
    順承三年,冬。
    大雪。
    王莽在宣告劉奭崩殂之後,火速宣揚劉奭留下來了一道禪讓書——令他即位的禪讓書。
    王莽....正式篡漢。
    他等不及了。
    次年,即為順承四年,王莽登基,立國為“新”,為大新皇朝,改元....正統。
    是為,正統元年。
    正統元年,天下大亂。
    ————————————————
    《漢書·孝荒皇帝本紀》:“帝四年,莽篡漢而自立,曰為新。是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而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