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新朝既立,諸劉伐亂【3k】
字數:6427 加入書籤
事實上,王莽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想要這麽早篡位的——若是六難沒有死的話。
可是六難一死,加上所留下來的帝歲隻有三年的話語就讓王莽開始著急了,再加上皇帝在後宮中享樂——劉奭和他的老爹還有一點不同。
劉奭可不是戀愛腦。
王莽的女兒算是天姿國色嗎?
勉強算是。
但劉奭會專情於王莽的女兒嗎?
不會。
所以劉奭娶了王莽的女兒這麽多年,王莽的女兒甚至沒有身孕——可相對應的,劉奭的後宮中其他的女子可是懷有身孕了。
如果讓這個孩子生下來,那麽皇後的位置是否會隨之動搖?
一定會的。
而王莽所能夠依仗其實不就是自己那個身為皇後的女兒嗎?女兒的皇後位置動搖了,他的地位不也就動搖了嗎?
那麽,問題回到了劉奭的身上。
劉奭有想法改變皇後嗎?
有。
王莽在宮中有不少的探子——這些人都覺著皇帝不行,覺著王莽很行,所以他們甘願做王莽的探子,為王莽探聽消息。
根據這些探子所說,劉奭最近專情於另外一個寵妃,這個妃子的身份都已經抬到了夫人了,而且隻用了短短的六個月。
並且這位夫人甚至還懷有身孕——劉奭承諾這個夫人,隻要她能夠生下自己的嫡長子,那麽他一定就讓她當皇後,且讓這個嫡長子當太子!
在這一點上,王莽並不懷疑劉奭的決心。
為什麽?
因為劉奭其實並不是“長子”,他隻是嫡長子而已,嫡長子和長子是有區別的。
嫡長子隻是皇後的第一個孩子。
劉奭以為,陳氏不支持他,就是因為他不是真正的嫡長子,而隻是嫡長子而已,所以他一定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彌補出來自己所沒有完成的、所沒有做到的事情。
甚至劉奭在成為皇帝之後,看到了那許多的政務以及聽到朝政如今的荒謬、天下如今的動蕩了之後——準確的說、簡單的說,是在看到了皇帝沒有了陳氏後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之後,迅速的動搖了自己先先前憎惡陳氏的念頭。
簡單來說——他發現了自己搞不定這些事情。
也發現了,為什麽曆代的皇帝可能都很忌憚陳氏,但卻都一直使用陳氏的原因。
沒有陳氏,這個皇帝當得太累了!
可有了陳氏,當這個皇帝就要開簡易模式了!
這裏不得不說,劉奭這個人沒有學到劉氏皇帝骨子裏傳承的冷血無情,但他的確是傳承到了“政治怪物”的基因,甚至比他的父親所傳承的政治怪物基因還要更加全麵一些。
在迅速的認識到了自己如果想要輕鬆悠閑的當皇帝,就必須是需要陳氏輔佐了之後,他迅速的改變了自己對陳氏的看法。
劉詢拉不下來的臉,他能夠拉下來。
劉詢辦不到的事情,他能辦得到。
劉詢做不到的無情,他也能做到。
他親自寫了一封詔書。
這也是為什麽他要死的原因。
.... .....
未央宮中
王莽坐在那個他早就期待了的位置上,眉宇中卻看不到幾分驚喜之色,他屏退了所有人,繼而走進了皇宮中的一個暗道之中,而後從暗道走出了皇宮,來到了一座府邸之中。
這府邸地處偏僻,但守衛森嚴。
進入府邸中後,他才從袖子中拿出來皇帝親自寫的那一封詔書,而後將其放置在香爐之中,要眼睜睜的看著這詔書焚毀。
詔書上寫的什麽?
很長。
但簡單來歸納一下,也就是以下這幾個核心含義。
第一:朕錯了,朕真的錯了,隻要您能夠回來,朕立刻追封陳氏嫡係一脈所有的已逝的先賢為“王爵”之尊,並且隻要您願意讓朕享樂當個有權力的、什麽都不必做的吉祥物,朕可以什麽都聽您的話。
這其中所涉及到的加封,足足有“四十三”位陳氏先賢,全都追封為王爵?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但皇帝不在意。
第二:朕可以下罪己詔,朕可以稱呼您為相父、朕可以加封您為帝師,朕可以給您無限的尊榮,朕可以親自帶著文武百官從長安一路出發,到了官渡之後負荊而請,給足陳氏麵子,陳氏和您的麵子絕對不會丟失一點點。
從前丟失的麵子,朕用自己的臉給您拿回來。
這幾乎是將自己的臉麵墊在陳氏的腳下,以此來換取陳氏的顏麵了。
爐子之中的詔書化作飛煙緩緩飛向天際,所有的一切都開始消散了,隻剩下王莽一個人坐在那裏,目光幽深。
他自詡為十分明白陳氏——若是劉奭真的能這樣子做,那麽陳氏一定會回來的,而隻要陳氏回來,再次專心致誌的輔佐皇帝,那麽他一定沒有希望了。
所以他加快了步伐。
在皇帝日常服用的滋補藥物中加了一點點其他的東西,以此來讓皇帝慢性死亡。
最後,在三年之內篡權。
他坐在那裏,風聲吹過,帶起些許漣漪。
王莽輕歎一聲:“到底是因為六難大師的話,所以才有了這樣子的命,還是因為這樣子的命,所以六難大師才會那麽說,繼而推動了這一切呢?”
這一切都依照著六難大師的話在發展!
這簡直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
六難大師恐怖如斯!
說帝歲三年,在經過了一係列的事情之後,帝歲真的就隻有三年!
王莽微微搖頭:“總而言之,這一切都結束了。”
他眯著眼睛。
“或許,朕也能夠和陳氏做一個盟約呢?”
.... .....
正統元年,夏。
大雨。
正統元年的大雨好似是比尋常時候的大雨更加磅礴的,這個夏天好像是想要將一切都給掀翻一樣。
王莽篡漢的事情在天下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對王莽篡漢這件事情最先表達出不滿意,並且開始反抗的是什麽人呢?
是天下黔首嗎?是天下世家嗎?
不是。
是劉氏諸王。
是的,是劉氏諸王!
這就是分封製的好處了——雖然在大多數的時候,在和平的時候,我們之間會互相爭鬥,會互相爭奪大宗小宗,甚至我們還可能想要奪了你這個鳥位,但隻要遇到外姓人篡政,那麽我們便會揭竿而起!
我們此時不會各自為政,我們隻會團結在一起!
讓那個膽敢篡漢的外姓人去死!
而如今,諸劉的勢力波及到了多少地方呢?
除卻朝廷中央控製的那些地方之外,其他的全都有劉氏諸王!
但這些劉氏諸王卻找不到一個頭領。
讓誰當頭子?
對於這個主導權的爭奪,劉氏諸王自己先打了起來。
... .....
梁王府
梁王劉欽看著手中的諸多劉氏諸王給自己的信息,臉上帶著些許的思慮之色,片刻後,他回過頭看向自己身旁的一個少年。
“你覺著,我們應該如何做?”
一旁站著的少年郎專心致誌的看著手中的信件,良久後長笑一聲:“父親,您覺著這些烏合之眾能夠反抗成功嗎?”
他帶著些許不屑。
“沒有陳氏在,這些已經被推恩令削弱成秋後螞蚱的人,隻會直接被朝廷的大軍擊敗!”
“更何況,因為.....嗯,因為先皇的緣故,所以黔首們對劉氏的信任並不算很充足,天下黔首會在意頭上是誰在坐皇帝嗎?”
“不,他們不在意的。”
“誰做皇帝都可以,姓王的也好,姓劉的也好,甚至是換個其他的姓氏也好,都可以。”
劉秀輕歎一聲,完全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少年一樣。
他坐在那裏,托著自己的腮幫子,愁眉苦臉的說道:“其實還是怪先皇,如果不是他撕破了與陳氏的盟約,此時的天下根本不應該這樣的!”
“有陳氏在,金刀之讖就不隻是一個大義,而是一個強大的勢力!”
“陳氏完全可以一呼百應!”
“而後理所當然的讓所有的諸王都匯聚在自己的麾下——而這種情況下,篡漢的那人在朝廷中根本沒有什麽兵卒可用!”
“所有人都尊崇陳氏!”
“十分輕鬆的就可以將此時叛亂的人給拿下!”
“但陳劉之間的盟約被撕破了之後,陳氏隻要不動,其他的人完全不會在意到底是誰當了皇帝。”
“我們就隻能夠陷入如今的境地了。”
他抬起頭,仰著一張小臉看向自己的父親:“我說父王,當初老師到底是怎麽說的啊?非要十五歲才可以去找他,然後拜師嗎?”
梁王聽著劉秀的話有些沉默。
他能說什麽?
難道罵自己的老爹?
雖然他心裏麵確實對自己的老爹有點怨言吧——如果不是他,天下如何會變成這樣子?
他長歎一口氣,回憶著當年陳淵和自己所說的話,而後開口道:“當年陳淵好像是說你成年之後想要找老師,可以去陳氏找。”
“你十五歲之後,若是陳氏之中還沒有你覺著可以的老師,就可以拜他為師。”
聽了這話,劉秀一股腦的從地上爬了起來,而後哀嚎一聲:“我的父王啊!您怎麽不早說老師是這麽說的啊!”
?
梁王腦子冒著問號:“什麽意思?”
“難道我理解錯了?”
PS:明天加更~今天稍微有點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