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天地三才,大賢良師

字數:4346   加入書籤

A+A-


    彘在不肥美的時候,是不會有人將其殺死吃肉的,而大漢的門閥世家們也同樣如此。
    張維民低頭,臉上帶著些許沉思之色。
    “老師,您覺著,這頭“彘”什麽時候才是成熟肥美的時候呢?”
    陳元隻是從容一笑,他負手站立在這院落之中,看著遠處的山河壯麗,無盡的山水環繞,羽扇輕輕指著:“當一切都瓜熟蒂落的時候,當....所有的事情都開始瘋狂的時候。”
    他輕聲說道:“一頭彘是否肥美,實則並不是以他發展到什麽程度為標準的,而是以該吃到它的人是否能夠吃到它而為標準的。”
    “維民啊。”
    “這些門閥世家也好,那高高在上的劉姓皇室也好,他們最後化作一頭頭彘,趴伏在砧板上開始被放血的時候,最應該吃到那些“肥美彘肉”的人,你覺著是誰呢?”
    張維民不假思索的說道:“是黔首。”
    陳元點頭:“是的,是黔首。”
    “但如今的黔首有能力吃到這一口肉嗎?”
    張維民搖頭:“吃不到。”
    他直接了當的說道:“除非老師恢複往日的身份,以官渡陳氏的身份來為天下人分割這一頭頭已經養肥了的彘,否則天下人是分不到這一口肉的。”
    “真正能分到這一口肉的,乃是那些新生的、微末的、從前沒有掌權的世家。”
    “舊的世家死去,新的世家誕生——但這些世家的誕生從未曾在民間黔首中選擇,一直都是在那些舊的世家中選擇。”
    張維民一字一句的說道:“少有人能夠從貧寒之中跳脫出來,而後獲得真正的大自在與大富貴。”
    “這便是世上的真相。”
    陳元十分欣慰的看著張維民:“看來,為師藏書閣中的書你沒有少看。”
    他點了點張維民的身體,而後笑著說道:“那麽,維民啊,你覺著,如何才能夠讓這些黔首擁有反抗的力量,擁有分割這一頭頭彘的力量?”
    “如何才能讓這些黔首奮起,將那一頭頭彘的血肉分割到自己手中呢?”
    張維民沉默的站在那裏,片刻後,眼神中的茫然如數消散了,他看向陳元說道:“老師,我明白了。”
    他的臉上帶著笑容,那是“悟道”的笑容。
    “他們需要一個領導者。”
    張維民沉肅的說道:“世上之黔首,或許有聰慧、有愚鈍之人,但他們卻都如同一片散沙——他們不知道反抗、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麽的強大。”
    “而此時,需要有一個大毅力之人脫身而出,帶領他們去完成反抗。”
    “昔年的陳勝吳廣便是這樣子的人。”
    陳元點頭:“不錯,陳勝吳廣便是這樣子的人,可是維民,你知道為何陳勝吳廣最後失敗了麽?”
    張維民皺眉沉思,片刻後道:“是因為他們在起義的過程中,逐漸的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陳元搖頭:“是也不是。”
    “他們的初衷?陳勝吳廣雖然在昭昭青史之中被稱作是黔夫起義,但實則他們並不是普通的黔夫。”
    “陳勝也好,吳廣也好,其一有姓氏——哪怕是如今,還有許多黔首是沒有姓氏的;其二,他們二人乃是那些奔赴邊疆役夫的領頭之人。”
    “他們不是普通人。”
    “他們最開始便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去的。”
    “又談什麽失去了初衷呢?”
    陳元看著張維民,聲音中帶著難得的柔和:“維民啊,你要記住。”
    “你最開始的目的是什麽。”
    “你之字,取之於民,維新而為民。”
    “若你能堅持此初衷,而不忘天下之黔首,終於有一日,你會成為新的皇室。”
    張維民站在那裏,神色莊重而又嚴肅,他看著麵前的陳元,聲音沉重,他不知道為什麽老師選擇了自己,但他卻明白,自己有了老師的幫助,大概率是能夠完成那大願的。
    他輕聲道:“老師,您於我有大恩於心,弟子常年修習黃老之學,而為道家之輩,不敢忘天地誓言。”
    “今日,以青山綠水為誓,以江山社稷為言,與老師盟約。”
    “若有朝一日,維民得以天下之尊,定不忘初衷,牢記老師所言,而為天下蒼生所開一條生路。”
    “若違此誓,當萬箭穿心,家中後輩,年不過二十!”
    陳元看著張維民,神色柔和:“既如此,你也可出師了。”
    他看向遠處:“為師昔年也曾修習黃老之學,還有一個道號......”
    “名為....”
    “南華!”
    “藏書閣之中的典籍,你可選擇一卷,列為你出世之書。”
    “自其中擇一字而為你名吧。”
    張維民聞言,匍匐於地,而後行禮,此之為綱常倫理。
    他輕聲道:“老師,弟子便選擇您所編著的太平五卷為出世之書吧。”
    陳元聞言略微沉吟道:“也可。”
    張維民站起身來,身上灰塵無數,但他卻並不在意。
    隻是道:“總角之年,得恩師收留,如今年二十餘載!”
    “今日出世,便以“角”為名,喚作張角吧!”
    陳元倒是並不反駁,隻是看著張角道:“既如此,待到這二人入了山門之後,你便下山去吧。”
    ..... ......
    建寧十年,天下尚且安穩。
    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男人問世,甫一問世便驚動世人,其所傳黃老之學、所承天地之命,都為天下人景從。
    其自號“大賢良師”,所創太平道,言自己師承“南華老仙”,所授太平要術天書四卷。
    隻是短短的兩年時間,大漢天下便遍布太平道的教徒了,甚至許多郡守縣令也都是其信徒,列其為座上賓客。
    此舉赫然驚動了當今天子,天子聞之大喜,便邀請這位大賢良師前往京都,與天子如今所尊崇的“苦禪大師”一較高下。
    .... .....
    建寧十二年。
    夏。
    烈烈風風
    水鏡別院之中
    “玄德,等等為兄!”
    一少年縱馬而行,臉上帶著快意灑然之色,他的身後背負著一把長弓,腰間兩把雌雄劍,胯下馬匹之上懸掛著幾隻獵物。
    身後一青年縱馬而追。
    “唏律律——”
    少年肆意。
    .... ....
    後院
    陳元隻是看著麵前棋局。
    天地人三才之局,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