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不務正業,貞觀之治
字數:4884 加入書籤
去了一趟梨花小院後,李淵的病竟真奇跡般康複了。
“裴監,朕覺得,朕確實該好好歇歇了。”
這話裴寂自不敢接。
幸而李淵原本也沒有要他接話的意思,隻自顧自的親自去拿了一份蠶絲玉軸,又親自磨了朱墨。
提筆沾墨,一氣嗬成。
... ....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
李淵正式禪位於李世民,退出了政治權力中心,並搬到了太極殿居住。
見朝中局勢仍有些浮動,李淵頗不耐煩。
幹脆進長安學宮研究物理,徹底不理朝政,不見朝中大臣。
成日起坐都在長安學宮,甚至戲稱自己為老學士。
在李淵沉默地配合下。
李世民極快地收攏了朝中所有勢力,成為真正掌握著最高皇權的大唐君主。
他數次提議要為陳修竹加官進爵,皆被拒。
心中雖十分遺憾,卻也不敢勉強。
整個大唐真正步入了四海升平,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時期。
次年,新帝改元。
貞觀。
… …
貞觀三年,六月。
陳安民攜陳遷進入長安,直奔梨花小院。
“家主,陛下。”
沒料到李世民也在,陳安民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訝異。
李世民忙扶了陳安民的手臂。
“安民叔伯這就是在折煞朕了。”
他年輕時便跟了陳安哲去打仗,同陳家人關係極好,甚至可以說影響他最深的,便是陳家人,尤其是陳安哲,更是亦師亦父亦友
時至今日,他的治國理念中,都有著陳家祖訓的影子。
“朕聽先生說,要將生意做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故心下好奇,特來聽聽。”
大唐地域廣袤,人口眾多。
物資自是豐富。
且,自從化學和物理這兩個流派興起後,手工業便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展,甚至還有人弄出了一堆新奇玩意兒。
幾乎可以說,別的地方有的東西,大唐一定有。
而大唐有的東西,別的地方可不一定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先生又為何執意要開辟新的商路,和遙遠的國家通商。
說起通商一事,陳安民正了正神色,直言道:“陛下,船在半月前已經修好。”
“海上貿易主要由陳修陽帶人去探索,按照您提的,此行主要帶了絲綢,瓷器,和各式手工藝品。”
見李世民、陳修竹點了點頭,陳安民方繼續道:“至於路上這條商業線,我覺得陳遷不錯,吃苦耐勞。”
開辟海上商業線,需要運氣,需要看得懂天氣,甚至需要能夠掌船。
開辟地上的商業線,便要更苦一些。
冗長到幾乎沒有盡頭的道路,西方漫天的黃沙,這路,需要人一步一步地走,才能走出來。
陳修竹打量了陳遷一眼。
卻如陳安民所言,是個憨厚老實的。
陳修竹抬起手,拍了拍陳遷的肩膀,笑道:“瞧著不錯,是個可造之材。”
“陳遷,你可想好了?”
山高路遠。
這一去,就是幾年,十幾年。
甚至是一去不複返!
得到了陳修竹的誇讚,陳遷激動到臉上漲紅,哪裏還會推拒。
忙拱手行禮道:“叔祖放心,我已經準備好了。”
“無論是路途,還是風沙等外部因素,我都鑽研了應對的法子。”
“請您相信我!”
聞言,陳修竹便也不再勸說。
大唐就在這裏,陳家也就在這裏,無論陳遷出去多久,他始終是家族的一份子。
既然陳遷已經決意創出一番事業來,又何必再多阻攔。
命陳遷今日好好休息後。
陳安哲親自為陳遷收拾了東西,並領來了一批侍從,讓他們跟著陳遷一同前去貿易探索。
其中,甚至還有幾個是皇帝的人。
對此陳修竹和陳家都不大在意,此次探索若是順利,便不過是些金銀之事。
隻多再瞧瞧外頭的情形。
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若失敗……
翌日,城牆上。
李世民和陳修竹二人並肩而立。
望著蜿蜒而行的商隊,李世民忍不住開口問道:“先生,外麵的世界大嗎?”
陳修竹沉默片刻後,方道:“廣袤無垠,眾國林立。”
聽聞此言,李世民抬眼望向西北方,眼中盛滿了濃濃的野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陽所照耀之處,皆該為漢土!
察覺到李世民眼中的野心,陳修竹並未多言,隻靜靜地眺望著遠方。
……
自將商隊送出去後,陳修竹手頭也沒了事做。
這日想起,便幹脆去長安學宮瞧瞧。
“你可聽說,趙侍郎之子也轉了學科去學物理了,咱們參加科舉的對手又少一人。”
“如今太上皇都在學物理,與其辛辛苦苦背這勞什子四書五經,倒不如去學物理,沒準得了太上皇青睞,便可一飛衝天。”
“要我說,物理真沒意思,哪有化學有趣。”
… …
陳修竹行走在學宮內,有關物理和化學這兩個科目的談話不絕於耳。
他思量片刻,率先去了物理學宮。
一進去,便見太上皇領著一群二三十歲的青年人鑽在一處,頭對著頭不知道在搗鼓什麽。
折騰了半點,竟好似沒半點成效。
挫敗之餘,李淵站起身,四下瞧了瞧。
看到陳修竹時,他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忙不迭衝到了陳修竹麵前,開口道:“朕琢磨著,夏天馬上到了,回想往年,讓侍從持扇子打風,著實有些不便。”
“因此,便想琢磨著做個可以自己動的風扇,卻一直不得其法。”
“你可有什麽法子?”
陳修竹聞言來了興致,便過去瞧了瞧。
在他的指點下,李淵做出了第一台機械風扇,雖不能自己轉起來,卻也能給侍從省些力氣,風也更大些。
登時,太上皇弄出了個機械風扇的消息,便如同長了腳一般,傳遍了四方。
眾多研究科學的人,都以李淵為榜樣,爭先恐後地想要創造出些什麽,以此來名垂千古,在曆書上留下一些濃墨重彩的痕跡。
經曆一番努力後,竟真有許多小玩意兒被創造了出來。
陳家子弟便琢磨出了改良版的三錠腳踏紡紗車和自行車,引得眾人吹捧連連。
陳家人就是陳家人,不僅是朝中隱形的中流砥柱,在科學方麵亦十分強大。
... ...
太極殿
“先生,科學改變世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