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錦州行5

字數:3998   加入書籤

A+A-


    翌日一早,度雲初洗漱完,早飯就已由下人送到房間。
    拿起筷子吃錦州城有名的海鮮粥。
    作為北方人,度雲初吃不慣南方的菜,不過這海鮮粥極合他的胃口,每頓他都要吃幾碗。
    今日這碗粥才吃了一半,就被人打斷。
    “少爺,鬆奉市舶司的陳提舉前來拜見。”
    度雲初筷子一頓,看了眼天色,才蒙蒙亮。
    拿了桌子旁放著的濕毛巾慢條斯理擦著手,就吩咐道:“請陳大人進來,再送一碗海鮮粥過來。”
    下人應了聲“是”,恭敬地退了出去。
    度雲初將剩下那半碗海鮮粥推到一邊,站起身靜靜等候。
    沒多久,門被推開,一名身穿藍衣的年輕俊朗男子跨步而來。
    隻消往門外一看,就能瞧見外麵相向而站的兩隊護衛。
    度雲初上前,溫和笑著行禮:“久聞三元公大名,今日得見,不甚榮幸。”
    陳硯不著痕跡地打量著眼前這位大隆錢莊的少東家,此人儀表堂堂,身上毫無銅臭味,反倒更像一名儒雅的書生。
    陳硯笑道:“本官特意來尋你,還談何榮幸不榮幸。”
    言畢,他就走到桌子前,將剩下那半碗海鮮粥放到凳子上,順手拿起度雲初擦手的濕毛巾將桌子擦幹淨,又問度雲初:“有沒有幹布巾?”
    度雲初從架子上拿了一塊下來,就要遞給陳硯,誰料陳硯不接,而是往桌子一指,道:“快快將桌子擦幹。”
    度雲初詫異地看著陳硯,見陳硯不似開玩笑,他遲疑片刻,終究還是動手擦起桌子。
    “要擦幹淨些,我這幅畫極珍貴。”
    陳硯特意提醒。
    度雲初笑道:“能讓三元公如此珍重的畫作,那在下一會兒定要好好瞻仰一番。”
    待將桌子徹底擦幹,就見陳硯從袖子裏掏出一個卷筒,打開卷筒,一幅畫就被陳硯緩緩攤開在圓桌子上。
    隻掃一眼,度雲初的呼吸就是一窒,他忍不住向前走了兩步,雙眼緊緊盯著那極其工整的畫,內心早已掀起驚濤駭浪。
    陳硯不理會他大變的神色,緩緩地指著島上那幅圖與度雲初講著他的規劃。
    從西洋商人能存放貨物的倉房,到西洋商人可租用的商鋪,還有大梁商人的商鋪。
    那一排排整齊的方格子裏,宛如塞滿了無數的黃金,等著商人去搶。
    度雲初的呼吸越發灼熱,商人對財富的貪婪,從他的雙眼、臉上,甚至身上每一個毛孔裏鑽出來,讓他根本無法掩飾。
    這一刻,他終於知道為何陳硯連基本的敷衍都沒有,直接開門見山講起他的規劃。
    因為陳硯對這貿易島有絕對的自信。
    “一旦這貿易島徹底建起來,就會成為我整個大梁對他國的港口,能盤活整個東南的經濟,這其中蘊含的龐大利益,可以讓任何商人為之瘋狂。”
    陳硯收回手,看了眼亢奮的度雲初,收住了話頭,讓度雲初沉浸在他為其描繪的商業帝國裏。
    此次他來錦州,真正的目標就是這位大隆錢莊的少東家。
    八大家與他有舊怨,不會輕易如他的願為他的構想掏銀子,想要真正拿到他們的貨物,陳硯還需再使些手段。
    此次除了下餌外,還是為了迷惑錦州知府張潤傑。
    至於晉商……
    從心底深處而言,陳硯對晉商比對八大家更提防。
    八大家在寧淮走私,雖將寧淮百姓弄得極淒慘,危害卻遠不如晉商在北方給金國走私的危害。
    因先帝的果決,金國被打服了,這些年並未再大規模犯境。
    休戰這些年,金國休養生息,晉商們也從未停止向他們走私,不知道金國已經成長到何等程度。
    若為了讓貿易島盡快修建起來,率先讓晉商入場,以晉商的勢力,強占整個貿易島都有可能,到時候若販賣些西洋的火炮之類給金國,對大梁絕對是弊大於利。
    想要真正將遠洋貿易做起來,絕不是隻在島上修建倉房和鋪子那般簡單,還需製定規則、有一些布局。
    而想要辦到這些,就意味著陳硯需要對貿易島有絕對的影響力。
    因此早期最核心的一群商賈,既要提供銀錢,又不能插手太多。
    那麽,純粹有錢,又想插手遠洋貿易的大隆錢莊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度雲初深吸口氣,強行壓下翻滾的情緒,以極平和的語氣對陳硯道:“想要建成此島,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陳硯讚賞地點頭:“本官準備花費十五年的時間將其建成。”
    十五年……
    度雲初驚詫地看向陳硯:“大人願意在鬆奉待如此之久?”
    從翰林院出來的官員,被分派到地方上之後,待個一兩任就要往京城調了。若離開太久,會被人遺忘,以後很難再回中央,更難入中樞。
    以陳硯三元及第的出身,加之其入官場後這些年的功績,等開海一成,回京城並不難。
    要是陳硯在鬆奉待上十幾年,極容易徹底被中樞遺忘,往後想要再回去就難了。
    對於陳硯這等前途無量的官員而言,長久留在地方,無異於自毀前程。
    陳硯笑道:“若隻待一兩任就走,上島的商賈如何能安心?”
    度雲初誠懇道:“即便大人將貿易島建立起來,接任此處的官員或許還是會改變陳大人的策略,影響島上的發展。”
    這是個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每個官員的執政理念不同,有些官員為了辦成政績,經常會將前任的一係列政策給推翻,再重新製定。
    如此也導致大梁官場上一個特性:人走政消。
    想要讓貿易島真正發展起來,就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
    陳硯以自己十五年的政治生涯對度雲初做出了保證,不過度雲初依舊對貿易島的前景不樂觀。
    “一旦貿易島被建立起來,會源源不斷為朝廷繳納大額賦稅,此地就會被聖上與整個朝堂上下盯著,無論誰接任此地,都不能讓商稅減少,否則其必定無法在鬆奉待下去。”
    陳硯笑道:“隻有商人賺到足夠多的錢,朝廷才能收足夠的商稅。”
    度雲初承認自己已對陳硯的計劃有了五成的信任度。
    隻要貿易島能順利建起來,且有源源不斷的交易完成,此島就是大梁的聚寶盆。
    不過那是最理想的狀態,在此之前,還有許多變故,而這就是度雲初需要一一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