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殺人不見血

字數:4663   加入書籤

A+A-


    好一招“捧殺”!
    殺人不見血!
    楊國忠心中暢快至極,方才因為封後之事受挫的鬱悶,一掃而空。
    他幾乎要笑出聲來。
    這個永王李璘,還真以為自己是個人物了?敢跟本相作對?敢在陛下麵前耍小聰明?
    現在好了,陛下親自給你搭好了戲台,就等你上去唱一出“自取滅亡”的好戲!
    楊國忠的目光滑向李璘,眼神裏充滿了幸災樂禍和殘忍的期待。
    他已經開始盤算,等李璘接下差事後,自己該如何從旁“協助”,如何不動聲色地給他挖幾個大坑。
    而另一邊,李林甫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他也看穿了李隆基的真實意圖。
    但他的心中,沒有楊國忠那樣的狂喜,反而湧起了徹骨的寒意。
    那股寒意,順著他的脊椎骨,一路向上攀爬,直衝天靈蓋,讓他蒼老的麵容下,肌肉都忍不住微微抽搐。
    他微微低著頭,用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高踞龍椅之上的那個男人。
    那個他輔佐了近二十年,自以為已經揣摩透了心思的君王。
    好狠!
    陛下的心,好狠!
    李林甫在心中發出一聲無聲的感歎。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為了懲罰一個膽敢忤逆他的兒子,他竟然可以設下如此歹毒的計策。
    他要讓所有人都看到,忤逆天子,是什麽下場!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政治打壓了。
    這是一種近乎殘虐的示威。
    李林甫活了這麽大歲數,在朝堂之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自認為見慣了各種陰謀詭計,手段也算得上狠辣。
    可與禦座上的那位相比,他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孩童。
    那是一種源於生命層次的碾壓。
    帝王的權術,從來都不是用來講道理的,而是用來碾碎一切的。
    李林甫的後背,滲出了一層冷汗。
    他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自己真的能在這位帝王的手下,善終嗎?
    他不敢再看李隆基,緩緩地垂下眼簾,將所有的情緒,都掩藏在深深的皺紋之下。
    整個大殿,就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中,陷入了漫長的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李璘的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接受,還是不接受?
    這似乎是一個選擇題。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沒有選擇。
    天子金口玉言,豈容臣子置喙?
    拒絕,就是抗旨,當場就會被拖出去。
    接受,就是飲下這杯看似甘醇,實則致命的毒酒。
    這是一個必死的局。
    李隆基高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但那雙微微眯起的眼睛裏,卻透著貓戲老鼠般的慵懶與殘忍。
    他就是要看。
    看這個一向淡漠的兒子,在麵對這從天而降的“餡餅”,或者說“陷阱”時,會是何種表情。
    是欣喜若狂?是誠惶誠恐?還是驚慌失措?
    然而,他失望了。
    李璘的臉上,什麽表情都沒有。
    既沒有受寵若驚的狂喜,也沒有大難臨頭的恐懼。
    他就那麽靜靜地站著,好像皇帝剛才說的,不是關乎他身家性命的大事,而僅僅是問他今天天氣如何。
    那雙深邃的眼睛,依舊波瀾不驚。
    在萬眾矚目之下,李璘緩緩地、從容地,撩起衣袍,對著禦座的方向,跪了下去。
    “兒臣,”他頓了頓,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遵旨。”
    沒有一毫的猶豫。
    沒有一點一滴的情緒。
    就好像,他隻是接下了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命令。
    這平靜的三個字,卻比任何激烈的言辭,都更具力量。
    李隆基的瞳孔,猛地收縮了一下。
    無名火,再次從心底升騰而起。
    又是這種態度!
    這種置身事外,一切都與他無關的冷漠!
    他感覺自己精心設計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軟綿綿的,不受力。
    這讓他感到一陣強烈的挫敗和惱怒。
    而楊國忠臉上的得意笑容,也僵住了。
    難道他真的蠢到沒有看出來這是個陷阱嗎?
    不可能!
    那他為何……
    楊國忠的心裏,第一次對這個年輕的皇子,產生了忌憚。
    李林甫則是緩緩抬起了頭,渾濁的老眼中,閃過奇異的光芒。
    他看著那個跪在地上的身影,心中忽然冒出一個荒誕的念頭。
    或許……事情,不會像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
    禦座之上,那雙蘊含著無盡威嚴與猜忌的眼睛,在李璘平靜如水的臉上逡巡了許久,要將他整個人從裏到外都看個通透。
    最終,李隆基似乎是厭倦了這場無聲的角力。
    他那保養得宜、看不出絲毫歲月痕跡的手,輕輕一揮。
    “退朝。”
    聲音不大,甚至帶著倦怠。
    “退——朝——!”
    侍立在側的宦官扯著尖細的嗓子,將這兩個字拉得長長的,聲音在宏偉空曠的大殿中反複回蕩,撞擊著每一個人的耳膜。
    壓抑了許久的百官,齊齊鬆了一口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再次響起,這一次,卻不似先前那般整齊劃一,多了幾分倉促和如釋重負的意味。
    百官們匍匐在地,用額頭緊貼著冰冷堅硬的金磚,沒人敢抬頭去看龍椅上那位帝王的表情。
    直到那明黃色的身影在重重宮人的簇擁下,消失在殿後厚重的帷幕之後,他們才敢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然後相互交換著複雜的眼神,緩緩地從地上爬起來。
    整個大殿瞬間活了過來。
    衣袍摩擦的窸窣聲,官靴踩踏在金磚上的沉悶腳步聲,壓低了嗓門的交頭接耳聲,交織成一片混亂而又帶著某種秩序的嘈雜。
    官員們從大殿中央向兩側分開,匯成兩股人流,緩緩地朝著殿外湧去。
    李璘依舊站在原地,沒有動。
    他的目光平靜地掠過那些曾經熟悉又陌生的麵孔。
    左相李林甫,這個將權術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老人,此刻正被一群官員簇擁著。他的臉上看不出喜怒,那雙渾濁的老眼微微低垂,似乎在思索著什麽。當他經過李璘身邊時,腳步微不可察地頓了一下,抬眼瞥了李璘一眼。
    那眼神,不再是最初的輕視,也不全是忌憚,而是一種更為複雜的審視。
    李璘回以一個同樣平靜的眼神,沒有挑釁,也沒有示弱,就隻是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