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大唐鼎盛!
字數:6331 加入書籤
大殿之上。
李璘收回在輿圖上巡視的目光,那份冰冷的輕蔑尚未從眼底散去。
他沒有再理會袁天罡,也沒有再看那些代表著世家門閥的符號。
他轉身,踱步至大殿的露台。
殿外,是另一個世界。
長安,這座匯聚了天下榮光的巨城,此刻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在他腳下蘇醒、沸騰。
自朱雀門延伸出去的,是寬達一百五十步的天街。
此刻,這條帝國的中軸線,早已不是往日那般威嚴肅穆,而是變成了一條流淌著黃金與香料的河流。
車輪滾滾,馬蹄噠噠。
駝鈴聲清脆悠揚,從遙遠的西域傳來,夾雜著波斯商人的叫賣聲,昆侖奴黝黑的皮膚在陽光下閃著油光,他們扛著沉重的香木,口中呼著奇特的號子。
高鼻深目的粟特人,牽著滿載珠寶瑪瑙的駱駝,他們的眼神精明而又敬畏。
他們小心翼翼地避讓著路上巡邏的金甲衛士,卻又忍不住伸長脖子,窺探著這座傳說中天神居所的恢弘與壯麗。
空氣中,不再僅僅是長安固有的槐花與泥土的芬芳,而是混雜著乳香的甜膩、胡椒的辛辣、龍涎香的奇異芬芳。
這些味道,每一種都代表著巨額的財富,代表著大唐無可匹敵的國力,能讓萬裏之外的國度,將最珍貴的產出,源源不斷地送來。
東市的酒樓裏,早已座無虛席。
幾名身穿青衫的士子,正憑欄而坐,他們意氣風發,高談闊論,聲音壓過了樓下街市的嘈雜。
“聽說了嗎?今年的恩科殿試,題目怕是要出人意料啊!”
一個麵容白淨的年輕士子,端著酒杯,神秘兮兮地說道。
“哦?王兄有何高見?莫非是得了什麽內幕消息?”
旁邊的同伴立刻湊了過來,滿臉好奇。
那王姓士子呷了一口酒,壓低了聲音:“內幕談不上,隻是聽聞,陛下對往屆科舉,隻重經義辭藻,頗有微詞。他曾言,朕要的,是能治國安邦的宰輔,不是舞文弄墨的腐儒!”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一個稍顯年長的士子皺起了眉頭:“這……若不考經義,那考什麽?我等十年寒窗,皓首窮經,難道都白費了?”
他的語氣裏,帶著恐慌。
“李兄此言差矣!”
最初說話的王姓士子搖了搖手指,眼神發亮,“我看,這才是天大的機遇!你想想,五姓七望為何能盤踞朝堂?不就是靠著家學淵源,壟斷了經義的解釋權嗎?如今陛下聖明,要打破這陳規,我等寒門子弟,豈不是有了出頭之日?”
他越說越激動,站起身來,指著窗外繁華的長安:“諸位請看!這萬國來朝的盛景,這商賈雲集的富庶,若無經世濟民之才,如何能守住這份基業?陛下要的,恐怕是策論!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學問!”
“策論?”
“不錯!譬如,如何管理這日益增多的胡商?如何製定關稅,既能充盈國庫,又不至於扼殺商業?再比如,西域新拓之地,如何駐兵屯田,長治久安?這些,可都是書本裏找不到答案的!”
一番話,說得在座的士子們有的麵露沉思,有的雙眼放光,一條全新的通天大道,在他們麵前豁然展開。
他們議論的中心,那個高踞於九天之上的年輕帝王,此刻正用同樣的目光,審視著他的帝國。
他的視線越過喧鬧的街市,投向了鴻臚寺的方向。
那裏,更加熱鬧。
新羅國的使團剛剛抵達,隊伍綿延了半裏路。
他們帶來了高麗參、名貴的絲綢和數百名精心挑選的侍女。
使團正使,一個麵白無須的中年人,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幾乎是跪著走進館驛的。
他每走一步,都要對著皇宮的方向深深一躬,臉上的敬畏與諂媚,毫不掩飾。
“天可汗的威嚴,遠勝往昔啊……”
他用生硬的漢話,對身邊的副使感歎道,“這位神武皇帝,手段……雷霆萬鈞!我聽說,範陽的安祿山,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節度使,連同他的部族,一夜之間就從這片土地上消失了!”
副使的臉色煞白,連連點頭:“是,是!下官也聽說了。還有那五姓七望,大唐最尊貴的世家,如今……如今他們的傳家寶,在東市的當鋪裏都賣不上價錢了。”
正使深吸一口氣,眼神裏充滿了恐懼:“所以,這次的萬壽大典,我們準備的禮物,萬萬不能讓陛下失望!否則,我們新羅的下場,恐怕……”
他不敢再說下去。
而在他們之後,扶桑國的遣唐使船隊也已抵達港口。
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白銀和精美的漆器。
為首的使臣,在看到長安城牆的那一刻,便率領所有隨員,麵朝西方,匍匐在地,行五體投地大禮,久久不願起身。
口中反複念叨著:“天朝上國,神君降世……”
吐蕃、回紇、大食……
一個個曾經或桀驁不馴,或虎視眈眈的鄰邦,如今都派來了最尊貴的使臣,帶來了最豐厚的貢品。
他們的姿態,謙卑到了塵埃裏。
因為他們都聽說了,大唐換了一位新君。
這位新君,不像他的祖父那般,需要用“仁德”和“恩賜”來換取萬國來朝的虛名。
他用的是刀。
一把看不見的,卻能讓千裏之外的君王夜不能寐的刀。
李璘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喜歡這種感覺。
喜歡看著這些曾經的豺狼虎豹,如今都變成了溫順的綿羊,匍匐在他的腳下,瑟瑟發抖。
這盛世,是他想要的盛世。
不是靠虛偽的仁義道德粉飾出來的太平,而是用絕對的實力和鐵血的手段,碾壓出來的前所未有的輝煌。
然而,在這片繁華與朝拜的盛景之下,陰影也同樣存在。
與東市的人聲鼎沸不同,長安城西的一家小當鋪裏,氣氛卻壓抑得讓人窒息。
一個身著錦衣,卻麵色憔悴的中年人,正顫抖著雙手,將一方雕刻著麒麟紋的古玉,放在了櫃台上。
他的眼神,充滿了屈辱與不舍。
“掌櫃的,您再看看,這可是我們……我們家傳了三百年的暖玉啊!冬暖夏涼,是有靈性的!”
當鋪掌櫃眼皮都懶得抬一下,隻用一根小指頭,將那方古玉撥到一邊,發出一聲輕脆的碰撞聲。
“滎陽鄭氏的傳家寶,對吧?”
掌櫃的語氣裏,滿是毫不掩飾的嘲弄,“鄭老爺,不是我說你。這個月,光是你鄭家的傳家寶,我這裏就收了十七件了。什麽前朝的書畫,周鼎漢玉……都快堆滿我的庫房了。”
他打了個哈欠,伸出三根手指:“三百貫。不能再多了。”
“三百貫?!”
鄭姓中年人如遭雷擊,聲音都變了調,“掌櫃的,你……你怎麽不去搶!我這方玉,當年先帝在時,有西域的胡商出價三萬貫,我祖父都沒舍得賣啊!”
“那是當年。”
掌櫃冷笑一聲,將那方玉推了回去,“當年你們五姓七望,連公主都敢拒之門外,自然是金貴。可現在呢?現在是神武皇帝的天下!”
“神武皇帝……”
這四個字,一座大山,瞬間壓垮了鄭姓中年人所有的氣焰。
他頹然地癱坐在椅子上,雙目無神。
是啊,時代變了。
他們的榮耀,他們的尊貴,連同他們的傳家寶一起,都成了不值錢的瓦礫。
掌櫃看著他失魂落魄的樣子,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從鼻子裏哼了一聲。
“鄭老爺,聽我一句勸。如今這長安城裏,最不值錢的,就是你們這些前朝舊貴的骨氣。我給你三百貫,不是因為它值這個價,是可憐你。拿著錢,趕緊去鴻臚寺打點打點,在陛下的萬壽大典上,想辦法磕個響頭,沒準還能保住你鄭家幾十口人的性命。”
“不然,”
掌櫃的聲音陰惻惻的,“範陽崔氏的下場,你也是知道的。”
鄭姓中年人渾身一顫,臉上最後血色也褪盡了。
他死死地盯著那三百貫錢,盯著催命的符咒。
最終,他還是顫抖著伸出手,將錢掃進了懷裏,踉踉蹌蹌地跑出了當鋪,背影狼狽得像一條喪家之犬。
與舊日門閥那令人窒息的壓抑不同,長安城的另一端,正醞釀著截然不同的生機。
一間簡陋的客棧裏,燭火搖曳,將杜甫清瘦的身影投在牆上,拉得細長。
他雙眼布滿血絲,卻亮得驚人,有兩簇火苗在燃燒。
桌案上,書卷堆積如山,每一頁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他手中的狼毫筆懸在半空,一滴濃墨欲墜不墜,最終還是被他穩穩地落在了宣紙上。
“太白兄……”
他低聲呢喃,這兩個字帶著某種魔力,讓他原本因數日苦讀而疲憊不堪的精神,瞬間為之一振。
能與李太白同場應試,於杜甫而言,不是競爭,而是一種朝聖。
是追逐著那道璀璨星光,終於得以並肩沐浴在同一片天穹之下的榮幸。
他想象著三日之後,在那天子腳下,在那萬眾矚目之處,李白會寫出何等驚天動地的文章。
光是想一想,杜甫便覺得胸中熱血沸騰,連握筆的手都激動得微微顫抖。
他必須全力以赴,拿出自己畢生所學,才不至於在那道光芒之下,顯得太過黯淡。
而在長安另一處繁華的酒樓,氣氛則完全不同。
李白斜倚在窗邊,一壺“蘭陵美酒鬱金香”已經見了底。
他眼神迷離,望著樓下熙攘的人群,嘴角掛著疏懶的笑意。
“太白兄,殿試在即,你竟還有心思在此飲酒?”
同行的友人不無擔憂地勸道。
李白哈哈大笑,笑聲引得鄰桌側目。
他提起酒壺,將最後一滴瓊漿倒入口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殿試?不過是換個地方喝酒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