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大唐天威不可觸犯!
字數:5876 加入書籤
萬國朝賀?
那不過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是他喂給那些世家門閥和天下臣民的一劑迷魂湯。
榮耀?
威嚴?
這些東西,在李璘看來,脆弱得不堪一擊。
真正的威嚴,不是靠別人跪下來朝拜,而是靠自己的鐵蹄踏平他們的國都,將他們的王冠踩在腳下。
他深知盛極而衰的道理。
如今的大唐,猶如一輪懸在正午的烈日,光芒萬丈,看似無可匹敵。
但烈日之後,便是黃昏。
若不能在國力鼎盛之時,將周圍所有潛在的威脅,所有敢於覬覦的狼群,統統打殘、吞並,那麽當這輪太陽不可避免地西沉時,那些在陰影裏蟄伏已久的豺狼,便會蜂擁而上,將大唐撕成碎片。
他絕不允許。
他的目光越過重重宮闕,投向了城西的方向。
那裏,是鴻臚寺安置各國使臣的館驛所在。
此刻,那裏必然是另一番景象。
鴻臚寺館驛之內,空氣凝固了,死寂得可怕。
來自吐蕃、回紇、新羅、南詔等國的使臣們,一個個麵色慘白,端坐席上,卻連麵前精致的茶點都未曾動過一下。
不久前,他們還在私下裏交換著眼神,嘲笑著大唐朝堂上那場滑稽的任命,揣測著這位新皇是不是個隻懂宮廷鬥爭的草包。
可現在,那份輕慢早已被徹骨的寒意所取代。
“西域……三十六國……”
新羅使臣金仁問的聲音幹澀沙啞,他顫抖著手,端起茶杯,卻發現裏麵的茶水早已冰涼。
他想起了出發前,新羅王對他的叮囑:“大唐新皇初立,根基不穩,或有機可乘。”
機可乘?
金仁問現在隻想狠狠抽自己一個耳光。
這哪裏是根基不穩,這分明是一頭剛剛掙脫所有枷鎖,露出獠牙的猛虎!
坐在他對麵的吐蕃使臣論欽陵,臉色更是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吐蕃與大唐在西域的爭奪由來已久,西域三十六國,其中不少都曾是吐蕃的附庸。
可李璘登基不過數月,連一道正式的開戰詔書都沒有,就用一支神出鬼沒的軍隊,將那片廣袤的土地徹底清洗了一遍。
不是征服,是清洗。
據說,那些國家的王族,無論男女老幼,盡數被坑殺。
城池被夷為平地,反抗的部落被連根拔起。
手段之酷烈,簡直聞所未聞。
“他……他這是要做什麽?”
一個來自南詔的小國使臣,帶著哭腔,幾乎要癱軟下去,“朝賀……這是要我們去看那些西域人的頭骨嗎?”
他的話讓整個屋子裏的溫度又降了幾分。
“住口!”
論欽陵低吼一聲,眼中凶光一閃。
他雖然也心驚膽戰,但身為吐蕃大相之子,強自鎮定道:“慌什麽!我大唐天子,乃天可汗,講的是仁義王道。今日朝堂之事,不過是新皇為了震懾那些不聽話的世家門閥,與我等何幹?”
他說得慷慨激昂,但微微顫抖的指節,卻出賣了他內心的恐懼。
仁義王道?
這話他說出來,自己都不信。
那個坐在龍椅上的年輕人,看他們的眼神,就像在看一群已經圈養起來,隨時準備開刀的牲畜。
沒有輕蔑,沒有憤怒,隻有一種純粹的、冰冷的、物盡其用的審視。
這種眼神,比任何刀劍都更令人恐懼。
他們都是獵物。
而三日後的大典,不是什麽朝賀。
那是一場獻祭。
用他們的恐懼與敬畏,來祭奠神武新朝的屠刀。
觀星台上,李璘收回了目光。
他不需要去聽,也能想象出那些使臣們此刻的醜態。
恐懼是最好的韁繩。
他轉身,緩步走下高台,對候在一旁的宦官冷冷吩咐:“傳朕旨意,召郭子儀、李瑁,甘露殿見駕。”
“喏。”
宦官領命而去,腳步匆忙。
甘露殿內,燈火通明。
李璘換下繁複的龍袍,隻著一身玄色常服,負手立在一副巨大的輿圖前。
那輿圖上,不僅有大唐的山川河流,更有西至大食,北至突厥,東至新羅百濟,南至林邑的廣袤土地。
密密麻麻的朱筆標注,圈點出無數個國度與城邦。
其中,西域那一片,已經被大片的紅色所覆蓋,上麵用小字寫著兩個字:“已平”。
郭子儀和李瑁很快就到了。
郭子儀依舊是一身戎裝,眉宇間是尚未散去的激動與昂揚。
而十八弟李瑁,則顯得文靜許多,他如今在宗正寺任職,神情恭謹而平和。
“臣,參見陛下。”
兩人齊齊行禮。
“免禮。”
李璘沒有回頭,手指點在輿圖上,一個位於西域邊緣,緊鄰著吐蕃與回紇勢力範圍的小國上。
“這裏,叫什麽?”
郭子儀上前一步,凝神看去,沉聲道:“回陛下,此乃小勃律國。此國雖小,卻是吐蕃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此前,一直搖擺於我大唐與吐蕃之間。”
“搖擺?”
李璘的嘴角牽起冷酷的弧度,“牆頭草,最是該死。”
他轉過身,看向郭子儀,目光銳利如刀:“子儀,朕給你五萬兵馬,三日後的大典一結束,你即刻出發。朕不要它搖擺了,朕要這根草,從這輿圖上,徹底消失。”
郭子儀渾身一震。
他以為今日的任命,隻是為了大典的儀仗,為了震懾萬國。
他萬萬沒想到,皇帝的刀,真的已經出鞘,而且如此之快,如此之決絕!
“陛下,這……是否太過倉促?大軍遠征,糧草輜重……”
“糧草?”
李璘打斷了他,“西域三十六國的府庫,還不夠你用嗎?朕的不良人已經將沿途的一切都探查清楚,補給點、水源、敵軍布防,所有的情報,都會在你出發前送到你手上。”
“朕不要過程,隻要結果。”
李璘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令人窒息的壓迫感,“一個月內,朕要在這裏,看到‘已平’兩個字。”
他的手指,重重點在了小勃律國的位置上。
郭子儀看著皇帝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睛,心中最後一點疑慮也煙消雲散。
他明白了,這位陛下,謀劃的絕不僅僅是一場朝堂的勝利。
他的胸中,藏著的是整個天下的版圖!
難以言喻的豪情湧上心頭,郭子儀猛地單膝跪地,聲音鏗鏘如鐵:“臣,遵旨!若不克小勃律,臣提頭來見!”
李璘滿意地點點頭,目光轉向了一旁默不作聲的李瑁。
“十八弟。”
“臣在。”
李瑁躬身應道。
“朕知道,你與詩文、音律為伴,不喜兵戈。”
李璘的聲音緩和了些許,“但你是李唐宗室,這江山,有你一份。”
他頓了頓,道:“此番郭將軍西征,你以監軍之名,隨軍出征。”
李瑁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錯愕。
監軍?
讓他一個文弱親王,去監視一位手握重兵的大將?
這……
“陛下……”
李瑁想要推辭。
“朕不是在問你的意見。”
李璘的語氣再度變得冰冷,“讓你去,不是要你指手畫腳,而是要你去看,去學。”
“去看看,大唐的榮光,是如何用敵人的鮮血鑄就的。”
“去看看,朕的江山,是如何一寸一寸打下來的。”
“朕的弟弟,不能隻懂風花雪月。”
李璘走到李瑁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動作不重,卻讓李瑁感到千鈞之力壓了下來。
“去吧,活著回來。回來之後,朕還有更重要的事,交給你。”
說完,他不再看二人,重新轉向那副巨大的輿圖。
他的目光,已經越過了小小的勃律國,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吐蕃高原的雪山,回紇草原的牛羊,甚至是大食帝國那遙遠而富庶的城邦。
在他的眼中,那都不是國度。
那隻是一塊塊,等待被他吞噬的,肥肉。
神武元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而一場即將席卷整個大陸的風暴,正在這間小小的甘露殿內,悄然醞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