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院試(2)

字數:4135   加入書籤

A+A-


    第一場試罷後需要三日出成績,那時學政們會公布進入覆試的名單,待覆試過後就能直接出成績和名次。
    所以考生們能暫時歇口氣,雖然不能出考棚可也能放鬆放鬆精神,可監考官和閱卷官就比較辛苦了。
    圓月早已高掛在空中,可閱卷處卻是一片燈火通明,考官們閱著閱著還時不時還傳出一兩聲歎息。
    “王巡按。”
    學政陳據啃著大肉包子,捏著一份卷子上前道。
    “這個叫李瑜這位考生的,是不是也太輕狂了些?”
    讓他策論科舉的弊端,他便真的策論科舉的弊端。
    還說什麽八股文會讓官員思想僵化,從而錯失許多能實幹的人才,會給朝廷帶來嚴重人才流失。
    哦。
    連個八股文都寫不好,還談何助天子治理天下呢?
    他有心將這孩子給打下去來著,可想起今日巡按禦史在這考生麵前駐足良久,所以就想著再問問他的意思。
    畢竟他是陛下指派下來的,萬一將他看好的考生打下去不太好嘛。
    “人不輕狂枉少年嘛。”
    聞言,王知秋笑著接過他手裏的試卷又仔細看了一遍,拿起自己的朱砂筆在卷子上寫了個錄字。
    “陛下常說希望臣子能言、敢言,若是連話都不讓人家說,那陛下何必要設言官禦史呢?”
    他也不說李瑜的論點是對還是錯的,所以陳學政也拿不準他的心意。
    隻不過人家是禦前的人,自然他說什麽都是對的了。
    兩百份試卷都批閱完成以後,隻有前一百名的考生有資格留下來進行覆試,隨著衙役唱未過初試考生的名字。
    被念到名字的考生,便一個接一個垂頭喪氣地出去,到最後整個考棚直接空了一半。
    李瑜、吳景誠、寧源都進入了覆試,就連情敵於光都進了覆試,對此吳景誠拍了拍好兄弟的肩道。
    “別太在意了子璿,畢竟最後隻有前五十名能成為生員。”
    覆試若是過不去的話,寧教諭除非是傻了才會放棄科舉有望的子璿,而把自己姑娘許給那樣平凡的家夥。
    李瑜:“……我自然是不在意的,我倒是比較擔心你。”
    畢竟競爭太激烈,聽說過往全省五十位生員的名額,單單是人家蓉城府的生員就要占三十。
    剩下二十位名額給其餘上百個縣分,他和吳景誠家的祖先,得積多大的福德才能擠進去?
    聞言,吳景誠有些莫名其妙:“你擔心我做什麽使,來的時候李巡檢說了我不管院試過不過,他都願意把瑛姐許配給我。”
    總之他沒有絲毫的壓力,考得上是好事考不上過兩年再來。
    李瑜:“……”
    這人腦子裏除了娶他家瑛姐,難道就沒別的事兒了嗎?
    覆試隻有兩道題,第一道是考經義,讓考生闡述對中庸的理解,五百字的小作文倒是很平常。
    第二道則是時政策論題。
    題曰:“工商者,國之重資,貿易者,民生之源,今觀工商貿易,或有阻滯,貨財不聚,民生凋敝,子試析輕商之利弊,試論如何通商惠工,以裕國便民,富國強兵?”
    李瑜覺得這個還真的有點意思,這天下不是改朝換代以後就能完事,就能欣欣向榮永不衰敗的。
    而是改朝換代以後再興、再衰敗、再滅亡不停循環。
    前新末年之時國家內憂外患,為了鎮壓自己國家內的反民,前朝花了不少銀子購買北狄戰馬。
    若不是理智還在,說不定都想讓北狄騎兵來評判了。
    好在,前朝皇帝還是明白請神容易送神難的。
    六十多年的末年亂世,內耗了自己卻壯大了北狄。
    北狄眼饞中原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等大雍的皇帝登基後依舊時不時擾邊,整得邊疆百姓哀聲道怨。
    卓力格圖可汗甚至還要求大雍必須要像前朝一般,高價購買他們的戰馬,否則的話便要踏破整個大雍。
    大雍又不是前朝末年,自然不可能如他們的意被他們威脅。
    於是邊疆隔三差五就要幹一架,太祖皇帝在的時候也打過幾場大仗,辛苦積攢國庫也就空了一半。
    當今倒是有心想要徹底收拾北狄,可是國內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前朝就是加稅加出的問題。
    大雍剛剛建立不過五十年,自然是不能著急割韭菜……不,是不能給百姓們增加負擔。
    所以糧食要是不夠就去隔壁暹羅買,問題是商稅那邊也是大受重創,再加上商人的社會地位太低,願意從商的人也遠不及前朝鼎盛時期。
    如今的國庫裏就是沒有那麽多錢,沒有錢朝廷就買不到糧食,沒有糧草朝廷就不敢進行大規模戰役。
    所以要想成為強國,如今的首要任務是搞錢。
    搞錢的同時農耕也不能丟下,必須要讓百姓安居樂業繁衍生息,這樣要幹大仗的時候才不缺人。
    讓他感到有趣的是,出題人居然敢把輕商這事兒擺到台麵上說,還讓大家論述輕商的利弊。
    就算他此時坐在考棚裏,看不見考友們的任何表情,卻也能猜得到考友們的表情有多古怪。
    輕商在讀書人眼裏還有弊麽?那肯定全部都是利啊。
    李瑜不想去猜出題人的心思,反正他覺得自己來都來了,心裏怎麽想的自然就怎麽說唄。
    這次就先說實話試試水,若是過不去他就知道不能說實話,明年或者後年再說假話不就得了嗎?
    何況看巡按禦史那樣子,說不定人家就愛寫實話呢?
    於是他便實話實說,將輕商的利弊寫了個清清楚楚。
    還詳細寫為了鼓勵人們從商,應該如何從細節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隻是他仔細想了想又加了幾段。
    “商賈之流,終非仕進之材,彼逐利者,心多營營於貨財,求官者,當以德行為先。
    商賈沉溺於市井之交易,鮮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誌。
    故科舉之門,當為士子而開,非商賈所能躋身也,此應成定例,絕不可更易。”
    商人當然是可以擁有與旁人無二的人權還有地位,卻堅決不能擁有政治權力,不能有主宰天下的契機。
    當商人有了權,天下就亂了。
    王知秋走來走去看了好幾遍了,見他寫完了卷子以後,便迫不及待地將卷子拿過去現場閱卷。
    李瑜:“……”
    他甚至都還沒來得及,去拉自己考位上麵的鈴鐺。
    這位巡按禦史是否也太過心急了些,就是不知道出題人是不是他,如果出題人是他的話……
    自己的答案又能不能入他的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