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蕭書生醉吟青雲誌(一)

字數:6915   加入書籤

A+A-


    暮春時節,江南煙雨如織,蘇州城外的 “望湖樓” 酒肆裏,人聲鼎沸。靠窗的一張方桌旁,坐著一位身著青布長衫的書生,眉目俊朗,眉宇間卻帶著幾分桀驁不馴。他便是蕭琰,年方二十,出身書香門第,卻不喜科舉仕途,偏愛遊曆四方,飽覽山河,更嗜酒如命,常以酒寄情,以詩抒懷。
    此時,蕭琰已連飲三壇女兒紅,臉頰泛紅,眼神卻愈發清亮。他手指輕叩桌麵,目光望向窗外煙雨朦朧的太湖,口中喃喃自語:“這江南春色雖好,卻總少了幾分豪情。”
    鄰桌幾位江湖俠客聽聞此言,紛紛側目。其中一位絡腮胡大漢放下酒碗,高聲道:“書生此言差矣!江南水鄉溫婉秀麗,乃人間仙境,何來豪情不足之說?”
    蕭琰聞言,緩緩轉頭,嘴角勾起一抹淺笑:“兄台此言,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江南的溫婉,是小家碧玉的秀美;而豪情,當如黃河奔湧,如泰山巍峨。若隻沉溺於這江南煙雨,豈不小覷了這天地之大?”
    絡腮胡大漢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好一個狂傲的書生!你倒說說,何為真正的豪情?”
    蕭琰端起酒壇,又猛灌一口,酒液順著嘴角滑落,浸濕了衣襟,他卻毫不在意。隻見他起身,走到酒肆中央,朗聲道:“豪情,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誌;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自信!”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回蕩在酒肆之中,引得眾人紛紛駐足傾聽。那絡腮胡大漢眼中閃過一絲讚許,起身抱拳道:“書生好才情!在下趙虎,乃‘清風寨’寨主,不知書生高姓大名?”
    “在下蕭琰,不過一介布衣書生。” 蕭琰拱手回禮,語氣依舊淡然。
    趙虎笑道:“蕭兄雖為書生,卻有江湖俠氣,趙某佩服!今日相逢便是有緣,不如再痛飲幾壇,共論江湖事?”
    蕭琰欣然應允,兩人重新落座,酒過三巡,話題愈發投機。趙虎談及當今江湖局勢,朝廷腐敗,貪官當道,百姓生活困苦,不少江湖義士紛紛揭竿而起,卻又因勢單力薄,屢屢受挫。
    蕭琰聞言,麵色凝重,他放下酒碗,沉聲道:“如今山河破碎,百姓流離,我輩雖無經天緯地之才,卻也當盡一份綿薄之力。隻可惜,我空有滿腔熱血,卻無施展之處。”
    趙虎歎了口氣:“蕭兄所言極是。隻是這江湖險惡,朝廷勢力龐大,僅憑幾人的力量,難以撼動大局啊。”
    蕭琰沉默片刻,忽然抬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我曾聽聞,北方有一支‘忠義軍’,由前朝將領李將軍率領,軍紀嚴明,深得民心,專為推翻腐敗朝廷,解救百姓於水火。若能投靠他們,或許能實現心中抱負。”
    趙虎眼前一亮:“蕭兄也知曉‘忠義軍’?趙某早有此意,隻是一直未能找到他們的蹤跡。若蕭兄有意,不如你我結伴同行,一同前往北方尋找‘忠義軍’?”
    蕭琰心中一動,他早已厭倦了漂泊無定的生活,渴望能有一個機會,為天下百姓做些實事。如今趙虎提議,正合他意。他當即舉杯,高聲道:“好!明日我們便啟程,前往北方,尋找‘忠義軍’,共圖大業!”
    趙虎也舉杯響應,兩人一飲而盡,酒液入喉,灼燒著喉嚨,卻也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壯誌豪情。窗外,煙雨依舊,而酒肆內,兩個心懷天下的人,已然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
    第二章 風雨兼程尋忠義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蕭琰與趙虎便收拾好行囊,離開了蘇州城。他們一路向北,曉行夜宿,風雨兼程。
    這日,兩人來到一座名為 “黑石鎮” 的小鎮,此時天色已晚,他們便打算在鎮上找一家客棧歇息。剛走進客棧,便聽到大堂內傳來一陣爭吵聲。
    “店家,趕緊給我們準備最好的房間和酒菜,要是敢怠慢,小心我砸了你的店!” 一個尖酸刻薄的聲音響起,隻見幾個身著錦衣華服的男子,正圍著客棧老板大聲嗬斥。
    客棧老板滿臉堆笑,連連道歉:“幾位爺息怒,實在抱歉,今日客房已經滿了,酒菜也所剩不多了,要不你們換一家客棧看看?”
    “什麽?滿了?我看你是不想做生意了!” 為首的錦衣男子麵色一沉,伸手就要去推客棧老板。
    就在這時,趙虎上前一步,攔住了錦衣男子的手,沉聲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客棧內橫行霸道,你們眼中還有王法嗎?”
    錦衣男子轉頭,上下打量了趙虎一番,見他身著粗布衣裳,便不屑地冷哼一聲:“哪裏來的野夫,也敢管老子的閑事?識相的趕緊滾開,否則別怪老子不客氣!”
    趙虎性格本就豪爽剛烈,哪裏忍得住這般挑釁,他怒喝一聲:“放肆!竟敢在此撒野,看我不教訓教訓你們!”
    說罷,趙虎便與幾個錦衣男子打了起來。趙虎武藝高強,幾個回合下來,那幾個錦衣男子便被打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為首的錦衣男子見勢不妙,連忙帶著手下倉皇而逃,臨走前還放下狠話:“你們給我等著,我一定會回來報仇的!”
    客棧老板連忙上前,對著趙虎和蕭琰感激道:“多謝二位英雄出手相助,否則小老兒今日可就遭殃了。”
    蕭琰笑道:“老板不必客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乃是分內之事。不知老板可知,剛才那幾個錦衣男子是什麽來頭?”
    客棧老板歎了口氣:“他們是鎮上‘劉員外’的手下。這劉員外仗著自己有錢有勢,在鎮上橫行霸道,欺壓百姓,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啊。”
    蕭琰聞言,麵色一沉:“竟有此事!這等惡霸,若不除之,百姓何時才能過上安穩日子?”
    趙虎也怒道:“不如我們今晚就去教訓一下這個劉員外,讓他知道百姓的厲害!”
    蕭琰思索片刻,搖了搖頭:“不可。我們如今正要前往北方尋找‘忠義軍’,不宜在此節外生枝。況且,這劉員外勢力不小,我們僅憑兩人之力,未必能將他徹底鏟除,反而會打草驚蛇,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趙虎覺得蕭琰言之有理,便壓下心中的怒火,點了點頭:“蕭兄說得對,是我太衝動了。我們還是趕緊歇息,明日一早繼續趕路吧。”
    客棧老板見兩人放棄了找劉員外麻煩的念頭,心中鬆了一口氣,連忙為他們準備了房間和簡單的酒菜。
    當晚,蕭琰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他想起了白天在客棧看到的情景,想起了那些被欺壓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若想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安穩日子,就必須推翻腐敗的朝廷,建立一個清明的新政權。而這一切,都需要強大的力量作為支撐。他更加堅定了尋找 “忠義軍” 的決心,他相信,隻有加入 “忠義軍”,才能實現自己的青雲之誌,才能為天下百姓帶來希望。
    次日清晨,蕭琰與趙虎早早便離開了黑石鎮,繼續向北前行。一路上,他們又遇到了許多類似的事情,貪官汙吏橫行,惡霸地主欺壓百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看到一處這樣的景象,蕭琰心中的使命感便更加強烈。
    這日,兩人來到一條大河岸邊,河水湍急,波濤洶湧,河麵上隻有一艘破舊的渡船。船夫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他見兩人要過河,便顫巍巍地將渡船劃了過來。
    蕭琰與趙虎登上渡船,老者緩緩將船劃向河中心。此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河水變得更加洶湧,渡船在河麵上劇烈搖晃,隨時都有翻船的危險。
    趙虎緊緊抓住船舷,大聲對老者說:“老人家,你撐得住嗎?不行我們就先靠岸!”
    老者擦了擦臉上的雨水,咬著牙說:“放心吧,老夫撐船幾十年了,這點風浪還奈何不了我!隻是這船年久失修,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蕭琰心中一緊,他抬頭望向天空,隻見狂風裹挾著暴雨,如同天神發怒一般,席卷著整個河麵。他知道,若不盡快想辦法,他們三人都將葬身河中。
    就在這時,蕭琰看到渡船的桅杆上掛著一麵破舊的旗幟,他靈機一動,對趙虎說:“趙兄,你趕緊把那麵旗幟取下來,我們用它來當船帆,借助風力,或許能更快地到達對岸!”
    趙虎聞言,立刻爬上桅杆,取下了旗幟。蕭琰接過旗幟,將它係在船槳上,做成了一個簡易的船帆。果然,在風力的作用下,渡船的速度明顯加快,雖然依舊搖晃得厲害,但總算朝著對岸緩緩駛去。
    經過半個多時辰的奮力拚搏,渡船終於抵達了對岸。三人上岸後,都累得癱倒在地,大口喘著粗氣。
    老者感激地對蕭琰和趙虎說:“多謝二位英雄,若不是你們,老夫今日恐怕就要葬身這大河之中了。”
    蕭琰笑道:“老人家不必客氣,我們也是為了自保。不知老人家可知,這附近可有‘忠義軍’的消息?”
    老者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警惕,他上下打量了蕭琰和趙虎一番,緩緩道:“你們找‘忠義軍’做什麽?他們可是朝廷通緝的反賊啊。”
    蕭琰連忙解釋道:“老人家誤會了,我們並非朝廷的人,而是因為不滿朝廷的腐敗統治,想要投靠‘忠義軍’,為天下百姓做些實事。”
    老者沉默片刻,歎了口氣:“如今這世道,能有你們這樣的想法,實屬難得。老夫曾聽聞,在北方的‘狼牙山’一帶,有‘忠義軍’的蹤跡,但具體位置卻無人知曉。而且,那一帶地勢險要,朝廷也派了重兵把守,想要找到‘忠義軍’,絕非易事。”
    蕭琰與趙虎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堅定。無論前路多麽艱難,他們都不會放棄。蕭琰拱手對老者說:“多謝老人家告知,我們知道了。日後若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回來報答您的救命之恩。”
    老者擺了擺手:“報答就不必了,老夫隻希望你們能早日實現心中的抱負,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安穩日子。”
    告別了老者,蕭琰與趙虎繼續向北前行。他們知道,前方的道路將會更加艱難,但他們心中的信念卻愈發堅定。他們相信,隻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找到 “忠義軍”,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青雲之誌,為天下百姓帶來光明與希望。
    第三章 狼牙山下遇故知
    經過數日的艱難跋涉,蕭琰與趙虎終於來到了北方的 “狼牙山” 腳下。狼牙山地勢險要,山峰陡峭,雲霧繚繞,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山頂。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名為 “狼牙村”,村裏的百姓大多以打獵和采藥為生。
    蕭琰與趙虎走進村子,想要向村民打聽 “忠義軍” 的消息。然而,村民們一見到他們這兩個陌生人,便紛紛閉門不出,眼神中充滿了警惕。
    趙虎心中有些不滿,對蕭琰說:“這些村民怎麽如此冷漠?我們隻是想打聽些消息而已。”
    蕭琰歎了口氣:“想必是朝廷的人經常來這裏巡查,百姓們怕惹上麻煩,所以才不敢輕易與陌生人交談。我們還是耐心一些,慢慢想辦法吧。”
    就在兩人一籌莫展之際,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你們是誰?來這裏做什麽?”
    蕭琰與趙虎轉頭望去,隻見一個身著碎花布裙的少女,正站在不遠處,好奇地打量著他們。少女約莫十五六歲的年紀,肌膚白皙,眉目清秀,一雙大眼睛靈動有神。
    蕭琰微笑著走上前,拱手道:“姑娘你好,我們是從江南來的,想要到狼牙山上尋找一位故人,不知姑娘可否告知,這山上可有什麽異常之處?”
    少女眨了眨眼睛,疑惑地問:“你們的故人是誰?他在山上做什麽?”
    蕭琰沉吟片刻,覺得不宜直接說出尋找 “忠義軍” 的事情,便含糊地說:“我們的故人是一位隱士,多年前便隱居在狼牙山上。我們此次前來,是想拜訪他,與他共論詩書。”
    少女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她笑道:“我知道了,你們是讀書人吧?我叫林婉兒,是這狼牙村的人。這狼牙山上確實有一位隱士,他就住在山頂的‘青雲洞’裏。不過,山頂地勢險要,而且最近常有官兵在山上巡查,你們想要上去,恐怕不容易。”
    蕭琰心中一喜,連忙問道:“不知林姑娘可否為我們帶路?我們必有重謝。”
    林婉兒擺了擺手,說:“謝就不必了。我爹也是一位讀書人,隻可惜他去世得早。我平日裏最喜歡聽讀書人講詩書了,既然你們是去拜訪隱士,那我就帶你們上去吧。不過,我們必須小心行事,不能被官兵發現。”
    蕭琰與趙虎連忙道謝,三人趁著天色漸暗,悄悄從村子後麵的一條小路上山。小路崎嶇不平,兩旁荊棘叢生,走起來十分艱難。林婉兒從小在山中長大,對這裏的地形十分熟悉,她在前麵帶路,動作輕盈得像一隻小鹿。
    一路上,蕭琰與林婉兒閑聊起來。林婉兒告訴蕭琰,她的父親曾是一位秀才,隻因不滿朝廷的腐敗統治,便帶著家人來到這狼牙山腳下隱居。後來,父親因病去世,隻剩下她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身體不好,常年臥病在床,家裏的重擔便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平日裏除了照顧母親,還會上山打獵和采藥,拿到鎮上換些錢,維持家用。
    蕭琰聞言,心中十分感慨。他沒想到,在這偏遠的狼牙山腳下,竟然還有這樣一位身世可憐卻又堅強樂觀的少女。他對林婉兒說:“林姑娘,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姑娘。日後若有機會,我一定會幫你和你母親改善生活。”
    林婉兒微微一笑,說:“蕭大哥不必客氣,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情。隻要母親的身體能好起來,我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