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續2 波瀾·暗棋
字數:6766 加入書籤
一、民心所向,洪流滔天
鳳主毛草靈於宮門前那番擲地有聲的宣言,如同投入滾油中的水滴,瞬間引發了更為劇烈的反應。
“鳳主不走!鳳主親口說了,絕不離開!”
“誓與鳳主共存亡!”
消息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伴隨著百姓口耳相傳的激動與確信,如同漣漪般從鳳棲城向外急速擴散。
不僅僅是都城,鄰近的州府、鄉鎮,乃至偏遠的村落,凡是有驛道相通、有商旅往來的地方,都在短短數日內獲悉了這一消息。十年鳳主治世,帶來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豐足,更有精神上的歸屬與認同。對於廣大百姓而言,鳳主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宮廷貴胄,而是那個帶來良種、改進農具、興辦義學、減免賦稅,讓他們能吃飽穿暖、看到希望的“活菩薩”。
各地開始出現自發性的集會。鄉紳耆老帶頭,百姓們聯名上書,按上密密麻麻的紅手印,派遣代表,日夜兼程趕往鳳棲城,要將萬民書呈遞禦前,表達挽留鳳主的赤誠之心。
通往京城的官道上,車馬絡繹不絕,除了日常的商旅,更多了許多麵容樸實、眼神堅定的百姓代表。他們風塵仆仆,卻目光炯炯,懷中緊緊揣著被視為比性命還重要的請願書。
鳳棲城內,宮門前的廣場雖已被官府疏導,不再聚集大量人群,但每日仍有百姓自發前來,遠遠地朝著皇宮方向叩拜,或是將帶來的瓜果、點心恭敬地放在宮門外指定的區域,以這種最質樸的方式,表達對鳳主的愛戴與支持。
甚至有一些激進的年輕學子,在國子監外靜坐,高聲誦讀稱頌鳳主功績、駁斥大唐無理的檄文,引得無數路人圍觀附和。
這股由下而上、洶湧澎湃的民意洪流,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無形力量,不僅讓唐朝使團感到壓力巨大,也讓乞兒國朝堂上那些心懷異誌者,不得不重新掂量行事的分寸。
二、朝堂暗湧,各懷鬼胎
與民間幾乎一麵倒的呼聲不同,乞兒國的朝堂之上,暗流愈發湍急。
宰相慕容恪與兵部尚書等一眾重臣,堅定地站在軒轅毅和毛草靈一邊,積極執行著“拖延”與“示強”的策略。慕容恪親自前往驛館,與崔明遠周旋,言辭懇切卻又滴水不漏,以鳳主需要靜養、朝議需要時間為由,將正式回複的日期一推再推。兵部則雷厲風行,邊境軍隊調動頻繁,京畿演武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一股肅殺之氣開始在軍中彌漫。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心甘情願被綁上這輛可能駛向戰爭的馬車。
吏部侍郎趙元啟的府邸,深夜,書房內燈火幽暗。
趙元啟年約五旬,麵容清瘦,三縷長須,看似儒雅,眼神卻透著精於算計的油滑。他慢條斯理地品著茶,聽著對麵坐著的一位身著戎裝的將領——鎮西將軍李悍的抱怨。
“趙大人,陛下此舉是否太過衝動?”李悍聲音粗豪,帶著不滿,“為了一個女子,竟要與大唐刀兵相向?我乞兒國雖經十年發展,但底蘊豈能與雄踞中原的大唐相比?一旦開戰,邊境首當其衝,我等多年經營恐怕……”
李悍鎮守西境,與大唐接壤,若真爆發衝突,他的地盤便是前線,自然憂心忡忡。
趙元啟放下茶杯,淡淡道:“李將軍所言,亦是老夫所慮。陛下對鳳主情深義重,我等臣子本不該妄議。然,為一己之情愫,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實非明君所為啊。”他話鋒一轉,“況且,鳳主畢竟出身唐人,其心……當真全然在我乞兒國否?如今大唐來召,她內心究竟作何想法,誰又能知?”
這話語中的暗示,極其惡毒。
坐在另一側的一位文官,禦史台中丞周廷,撚著胡須附和道:“趙大人所慮極是。下官聽聞,鳳主近日以‘靜養’為名,深居簡出,連日常政務都交由女官處理。這……是否是在為離去做準備?或者,是在等待唐廷的進一步條件?”
這三人,趙元啟掌管官員銓選,門生故舊遍布朝野;李悍手握西境兵權,舉足輕重;周廷負責監察,言官身份可風聞奏事。他們暗中勾結,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李悍急切問道。
趙元啟眼中閃過一絲陰鷙:“眼下陛下正在氣頭上,且民心洶湧,我等不宜直接反對。但我們可以……順勢而為。”
“順勢而為?”
“不錯。”趙元啟壓低聲音,“首先,我們要讓陛下和朝野都知道,與大唐開戰的代價有多大。李將軍,你在西境,可以‘如實’上報邊境緊張情況,誇大唐軍調動跡象,營造大戰一觸即發之態勢。”
李悍會意點頭。
“周大人,你則可在禦史台中,聯絡同僚,以‘憂國憂民’為名,上疏陳說利害,勸諫陛下以國事為重,謹慎決策,甚至……可以暗示,若鳳主自願為兩國和平計,選擇返回大唐,亦是‘深明大義’之舉。”
周廷眼中一亮:“下官明白。”
“而我們,”趙元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則需靜觀其變,等待時機。若陛下最終迫於壓力妥協,或與唐廷談判,我等便是‘顧全大局’的功臣;若陛下執意要戰……嗬嗬,屆時國力損耗,民心疲憊,或許……正是我等有所作為之時。”
書房內,陰謀的氣息彌漫。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想借這次危機,要麽逼迫毛草靈離開,削弱軒轅毅的威望和助力;要麽就在可能出現的動蕩中,攫取更大的權力。
除了趙元啟一黨,朝中還有一些勳貴宗室,對毛草靈這位“外來”鳳主長期把持朝政、推行新政(損害了他們部分利益)早已心存不滿,此刻也暗中觀望,甚至與趙元啟等人眉來眼去,蠢蠢欲動。
三、帝後同心,明暗交織
麵對內外交困的局麵,軒轅毅與毛草靈展現出高度的默契與堅韌。
明線上,軒轅毅強勢主導。
他每日照常臨朝,處理政務,對主和派或暗示妥協的奏疏,或留中不發,或嚴詞駁斥,態度強硬。他頻繁召見軍方將領,視察武庫,親自審定演武方案,將“不惜一戰”的姿態做得十足。
這一日,他在朝會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兵部尚書說道:“演武之事,務求實效!要讓所有人都看看,我乞兒國的兒郎,是否有能力守護他們的君王,守護他們的家園,守護他們不願失去的人!”目光如電,掃過趙元啟等人,令其心下凜然。
暗線上,毛草靈雖以“鳳體欠安”為由,暫居棲鳳宮“靜養”,實則並未放下權柄。
她通過絕對忠誠的女官和內侍,與慕容恪等心腹大臣保持密切聯係,掌控著朝堂動向和民間輿情。她對趙元啟等人的小動作已有察覺,但並不急於打草驚蛇,隻是密令暗衛加強了對這幾人的監視。
“靈兒,趙元啟那幾個跳梁小醜,朕真想現在就罷了他們的官!”軒轅毅下朝後,來到棲鳳宮,猶自憤憤。
毛草靈正靠在軟榻上翻閱密報,聞言抬起頭,微微一笑:“毅哥哥,稍安勿躁。此時罷黜他們,反而會引得人心惶惶,讓那些觀望者倒向他們。讓他們跳,跳得越高,將來摔得越狠。我們正好借此看清,這朝堂之上,還有哪些是首鼠兩端之輩。”
她放下密報,輕輕撫著小腹,眼神睿智而冷靜:“當務之急,是處理好大唐使團和邊境局勢。內部這些宵小,翻不起大浪。況且……”她頓了頓,“我‘有孕在身’,需要靜養,不正是最好的‘拖延’理由麽?禦醫可是說了,頭三個月最需安穩,不宜車馬勞頓,更不宜心境大起大落。”
軒轅毅看著她從容的模樣,心中的焦躁也平息了不少,坐到她身邊,握住她的手:“隻是辛苦你了,要你陪朕演這場戲,還要擔著身孕操勞。”
“你我夫妻一體,何言辛苦?”毛草靈靠在他肩上,“隻是,我們對大唐內部的了解還是太少。那道旨意背後的真正意圖,必須盡快查明。”
“朕已派了‘影衛’最得力的幹員,攜密信前往長安,通過我們在那裏的暗樁,全力調查。”軒轅毅沉聲道,“重點是探聽唐朝皇帝的真實想法,朝中重臣對此事的態度,以及……你父親毛易如今的狀況。”
提到“父親”毛易,毛草靈眼神微黯。對於這位素未謀麵、隻存在於身體原主記憶碎片中的“父親”,她的感情極為複雜。有對原身血脈的天然好奇,也有因其“罪臣”身份帶來的麻煩而產生的些許怨懟,更多的,則是一種命運的唏噓。
“希望……能盡快有消息吧。”她輕聲道。
四、唐使困境,如坐針氈
相較於乞兒國帝後的從容布局,身處驛館的鴻臚寺少卿崔明遠,日子可謂極其難過。
他原本以為,傳達天朝旨意,對一個邊陲小國而言,應是莫大榮寵,對方即便不舍,也不敢明目張膽抗旨。豈料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
慕容恪的接待無可挑剔,禮數周全,但一談到正事,便是“鳳主玉體欠安”、“茲事體大需慎重商議”之類的托詞,讓他有力無處使。他幾次要求麵見鳳主本人,均被以“需靜養,不宜見客”為由婉拒。
更讓他難受的是無形的壓力。驛館之外,雖然未有百姓衝擊,但那些投射過來的目光,充滿了毫不掩飾的敵意和警惕。他偶爾出門,便能聽到市井之間流傳的各種不利於大唐的言論,甚至還有孩童編了歌謠傳唱,內容無外乎是歌頌鳳主功德,斥責大唐無理取鬧。
他派隨從去打探消息,帶回的盡是民間如何擁戴鳳主、軍隊如何調動頻繁、皇帝如何態度強硬之類的信息。他寫給國內匯報情況的密信,雖然未被攔截,但他能感覺到,自己的一切活動,都在對方的監視之下。
“少卿大人,這乞兒國上下,簡直是鐵板一塊,油鹽不進啊!”一名隨從憂心忡忡地說道,“看這情形,他們怕是根本就沒打算讓鳳主回去!”
崔明遠麵色陰沉,在房中踱步:“本官何嚐不知?隻是沒想到,這毛草靈在此地的威望,竟高到如此地步!軒轅毅對她,更是維護到了不顧大局的地步!”
他心中也開始懷疑,朝廷這道旨意,是否考慮欠妥?強行索要一個在屬國擁有如此影響力的國母,真的不會引發劇烈的反彈嗎?
“那我們如今該如何是好?總不能一直在此幹等吧?”
崔明遠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不能再等了!明日,你持本官名帖,再去求見宰相慕容恪,言辭可以強硬一些,就說我朝陛下等待回複,耐心有限!若乞兒國一意孤行,拒不奉詔,一切後果,由他們自負!”
他打算施加更大的壓力,試探乞兒國的底線。同時,他也秘密修書一封,以特殊渠道發回長安,詳細稟明此間情況之複雜、鳳主地位之穩固、乞兒國抵抗意誌之堅決,建議朝廷重新評估此事,或調整策略。
五、身世之謎,長安暗探
就在鳳棲城內外風波激蕩之際,數匹快馬,已悄然離開都城,沿著隱秘的路線,日夜兼程,奔向數千裏之外的大唐帝都——長安。
為首的,是軒轅毅麾下最神秘的“影衛”統領之一,代號“玄梟”。他身手高超,精於潛伏刺探,對皇室絕對忠誠。他懷中揣著軒轅毅與毛草靈聯名的密信,信中對長安的暗樁下達了最高級別的指令:不惜一切代價,查清與鳳主召回事件相關的一切情報。
尤其是關於安西都護府前司馬——毛易。
毛草靈的記憶中,關於這位父親的印象十分模糊。隻知他原是安西都護府的一名中級官員,因卷入一場說不清道不明的“貪瀆案”而被罷官下獄,家道中落,年幼的她才在混亂中被拐賣,最終流落風塵。這十年間,她身處乞兒國,與過去徹底斷絕聯係,也不知毛易是死是活。
如今,這道突如其來的召回旨意,讓她不得不重新麵對這段塵封的往事。毛易在這件事中,扮演了什麽角色?他是已然平反,在朝中有了新的地位,從而推動了這次召回?還是依舊是個罪臣,此次召回另有用意?
“玄梟”的任務,就是揭開這些謎團。他要找到毛易,查明其現狀;他要探聽大唐皇帝的真實意圖和朝中輿論;他甚至要留意,是否有其他勢力,在利用毛草靈的身世做文章。
長安,那座繁華似錦、卻也是天下權力鬥爭最激烈的漩渦中心,即將迎來來自塞外的不速之客。那裏的每一絲風聲,都可能影響著乞兒國的未來,決定著毛草靈的命運。
鳳棲宮深處,毛草靈倚窗而立,遙望東方。
宮外的喧囂似乎暫時遠離,但內心的波瀾卻從未平息。
身孕的喜悅被國事的陰霾所籠罩,故國的召喚如同懸頂之劍。
她撫摸著微隆的小腹,感受著新生命的悸動,眼神卻愈發堅定。
無論前路如何艱險,為了身邊的愛人,為了腹中的骨肉,為了這片她傾注了十年心血的土地和視她為依靠的子民,她都必須走下去。
這場由一道聖旨引發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第152章 續二:波瀾·暗棋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