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續1 民心所向

字數:4784   加入書籤

A+A-


    皇帝的誓言與萬民的歡呼仍在空中回蕩,宮門前的熾熱情緒久久不散。帝後在禁衛軍的護衛下返回宮內,那山呼海嘯般的“留下”之聲,仿佛仍縈繞在宮牆殿宇之間。
    回到溫暖卻氣氛凝重的紫宸殿,揮退(左右,隻剩下帝後二人。皇帝緊緊握著毛草靈的手,直到此刻,他才允許自己流露出一絲後怕與激動。
    “靈兒,你都看到了……”他的聲音帶著微不可查的顫抖,“這江山,這百姓,還有我……都不能沒有你。”
    毛草靈依偎在他懷中,感受著他胸腔內有力的心跳,方才城樓上強撐的鎮定漸漸瓦解,露出一絲疲憊與脆弱。“陛下,我……”她哽咽著,不知該如何形容此刻複雜的心情。萬民跪求的震撼,與對未知前路的憂慮交織在一起。
    “朕知道你在擔心什麽。”皇帝輕輕拍著她的背,語氣沉了下來,“唐使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們今日目睹此景,隻會更加堅定要將你帶走的決心。在他們看來,你在乞兒國的威望,已是一種威脅。”
    毛草靈抬起頭,淚眼婆娑中帶著一絲銳利:“他們怕的不是我,是怕乞兒國因我而真正強大起來,脫離他們的掌控。”
    “不錯。”皇帝點頭,眼神幽深,“所以,接下來,他們可能會用更激烈的手段。或是加大政治壓力,或是經濟封鎖,甚至……不排除動用武力的可能。”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毛草靈蹙眉。她知道,單憑一腔熱血和民意,無法應對一個龐大帝國的精心算計。
    皇帝沉吟片刻,拉著她走到禦案前,上麵攤開著乞兒國及周邊疆域的地圖。“硬碰硬,絕非上策。我乞兒國十年生聚,雖國力大增,但與大唐這棵參天巨樹相比,仍顯稚嫩。需以智取勝,合縱連橫。”
    他的手指點在地圖上幾個與乞兒國接壤,同時也與大唐有齟齬的鄰國。“朕已密令使臣,攜帶重禮,出使這些國家。不求他們與我並肩作戰,隻求他們在唐廷施壓時,能保持中立,或是在邊境製造些‘小小的麻煩’,牽製大唐的部分精力。”
    毛草靈眼睛一亮:“遠交近攻,分化瓦解?此計甚好!此外,我們還可利用商貿。我國這些年與西域諸國、乃至海外建立的商路,是我們重要的經濟命脈,也是我們的籌碼。可暗中調整關稅、放出一些緊俏物資的采購消息,讓那些與大唐有密切商貿往來的世家大族、藩鎮節度們感受到壓力,由他們內部去影響唐廷的決策。”
    “知朕者,皇後也。”皇帝讚賞地看著她,隨即又凝重道,“但這些都需要時間。眼下最急迫的,是應對唐使接下來的發難。他們定會以‘抗旨不尊’、‘破壞邦交’為由,逼迫我們立刻做出決定。”
    仿佛是為了印證皇帝的猜測,殿外傳來內侍急促的通報聲:“陛下,娘娘!唐朝正使李大人、副使張大人於殿外求見,言有要事相商!”
    來得真快!帝後二人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果然如此”的神色。
    “宣。”皇帝整理了一下衣袍,端坐回龍椅,毛草靈也迅速整理好儀容,坐在鳳座之上,臉上恢複了平日的雍容與鎮定,唯有微微泛紅的眼角,還殘留著方才情緒的痕跡。
    唐朝正使李大人與副使張大人快步走入殿內,臉色比起昨日更加陰沉,甚至帶著一種興師問罪的姿態。他們甚至沒有依照完整的禮儀,隻是草草行了一禮。
    “皇帝陛下,皇後娘娘。”李正使聲音冷硬,開門見山,“宮門外萬民聚集,喧嘩宮闕,更有陛下當眾立誓之言……此等情形,已由我等快馬加鞭,稟報我朝聖上!不知陛下與娘娘,此舉是何用意?莫非真要視我大唐天威於無物,執意抗旨嗎?!”
    副使張大人也陰陽怪氣地補充道:“娘娘,您雖在乞兒國十年,但終究是我大唐子民,體內流著唐人的血。如今聖上念及舊情,以國後夫人之尊位相迎,已是莫大恩典。若因一己之私,致使兩國兵連禍結,娘娘於心何安?又如何麵對大唐的列祖列宗?”
    這話語極其誅心,直接將可能發生的戰爭責任,扣在了毛草靈頭上。
    皇帝臉色一沉,正要開口,毛草靈卻輕輕抬手,止住了他。她目光平靜地看向兩位使臣,唇角甚至勾起一抹極淡的、帶著些許悲涼的弧度。
    “李大人,張大人。”她的聲音清越,不疾不徐,“本宮請問二位,何為‘旨’?唐皇陛下之旨意,是為何而發?是為迎回失落在外的臣女,還是為兩國永續邦交?”
    李正使一愣,皺眉道:“自然是為邦交……”
    “既為邦交,”毛草靈打斷他,語氣依舊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則當以兩國黎民福祉為念。方才宮門外景象,二位大人想必也看到了。乞兒國百姓不願本宮離去,此乃民心所向。若唐皇陛下強行將本宮帶走,豈非是逆拂民意,傷盡乞兒國上下之心?如此,豈能促進邦交?隻怕是適得其反,徒增仇怨吧?”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臉色微變的兩位使臣,繼續道:“再者,本宮在乞兒國十年,身為國母,輔佐陛下,撫育百姓,自問未曾有負於乞兒國。若隻因唐皇一紙詔書,便拋夫棄國,拂逆萬民,試問,如此無情無義、不忠不仁之人,即便回到大唐,受那國後夫人之位,又豈能心安?豈能服眾?唐皇陛下仁德布於四海,難道願意迎回一個背負著罵名、令兩國百姓皆心生芥蒂的‘國後夫人’嗎?”
    這一番話,邏輯清晰,情理交融,既點明了強行帶人走的惡果,又從道德和實際利益層麵,質疑了唐朝此舉的妥當性。直接將“抗旨”的焦點,轉移到了“是否有利於邦交”和“是否合乎道義”的層麵上來。
    李正使和張副使一時語塞。他們準備好的種種威逼利誘的說辭,在毛草靈這番立足於“民心”與“道義”的反問麵前,竟有些難以施展。他們沒想到,這位出身青樓的皇後,竟有如此犀利的口才和清晰的頭腦。
    “娘娘巧言令色!”張副使有些惱羞成怒,“邦交大事,豈是區區民意所能左右?我大唐天威浩蕩,旨意既出,斷無收回之理!若乞兒國執意不從,便是不臣!不臣之國,當有何下場,陛下與娘娘應當清楚!”
    這便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脅了。
    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極反笑:“好一個‘不臣之國’!張大人是在威脅朕嗎?我乞兒國雖小,卻非任人拿捏之輩!朕的將士,朕的百姓,絕非貪生怕死之徒!若要戰,那便戰!朕倒要看看,大唐的鐵騎,是否真能踏平我乞兒國每一寸山河,殺盡每一個高呼‘皇後留下’的子民!”
    皇帝的氣勢陡然爆發,屬於帝王的威嚴與決絕充斥整個大殿,竟讓兩位唐使下意識地後退了半步,臉色發白。
    毛草靈適時地再次開口,語氣緩和,卻帶著一種以退為進的堅韌:“陛下息怒,兩位大人也請稍安勿躁。本宮並非不願顧及大唐與故土之情,隻是去留之事,關乎本宮一生,亦如方才所言,關乎兩國萬千生靈,實難倉促決定。懇請兩位大人,能體諒本宮為難之處,寬限些時日,容本宮……仔細思量,也與陛下妥善商議,尋求一個既能全兩國之好,亦能不負乞兒國百姓期望的兩全之策。”
    她站起身,對著兩位使臣微微欠身:“還請兩位大人,將此番情由,如實稟報唐皇陛下。若唐皇陛下聖心燭照,能體恤下情,則是我毛草靈之幸,亦是兩國百姓之福。”
    這一番軟硬兼施,先是皇帝展現不惜一戰的強硬態度,接著毛草靈放低姿態,給出緩衝餘地,並將皮球踢回給唐皇,說他是否“聖心燭照”、“體恤下情”。若唐皇依舊強行逼迫,那便是他不仁不義,不體恤民情了。
    李正使和張副使臉色變幻,知道今日是無法達到目的了。強行逼迫,恐怕真會激起乞兒國上下的殊死反抗,屆時即便大唐能贏,也必然損失慘重,得不償失。而毛草靈給出的“寬限時日”的請求,於情於理,他們都難以當場拒絕。
    “……娘娘既然開口,我等自當將娘娘之意,稟明聖上。”李正使最終咬了咬牙,勉強維持著使臣的體麵,“但還請娘娘早作決斷,莫要讓我等為難太久。告辭!”
    看著兩位唐使悻悻離去的背影,皇帝和毛草靈都鬆了口氣,但心情並未輕鬆多少。這隻是一個開始。
    “他們不會放棄的。”皇帝走到毛草靈身邊,握住她的手,發現她的指尖一片冰涼。
    “我知道。”毛草靈靠在他肩上,低聲道,“但我們贏得了時間。接下來,就要看我們的‘遠交近攻’和‘商貿籌碼’,能起到多少作用了。”
    就在此時,殿外再次傳來通報,這次是毛草靈的心腹女官。
    “娘娘,您讓暗中留意的那幾位……有動靜了。”女官低聲道,“尤其是麗妃娘娘宮裏的掌事太監,今日午後,曾悄悄接觸過唐使團駐地外圍的采買人員。”
    毛草靈眼中寒光一閃。後宮之中,果然有人按捺不住,想借著這股東風,興風作浪了。
    內憂外患,同時襲來。
    她抬起頭,看向窗外漸漸暗淡的天色,目光卻愈發堅定。這場圍繞她去留的風暴,已然升級為關乎乞兒國國運的較量。她不能退,也無路可退。
    為了這片土地上那些高呼她留下的百姓,為了身邊這個將她視若珍寶的男人,也為了她自己這十年來傾注了無數心血的國度,她必須迎戰。
    “陛下,”她輕聲開口,語氣卻帶著鋼鐵般的意誌,“看來,我們得好好清理一下門戶了。”
    皇帝的眼中也閃過一絲厲色:“朕,準了。”
    (第161章 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