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未聞歌名
字數:6724 加入書籤
眼光,什麽叫眼光,池樂縈當初選中《少年》這首歌就是眼光。
網友聽著重新填詞版,張開的嘴就沒合上過,這也太會改了,人怎麽能天才成這樣?
怪不得池樂縈當初放著《桃花諾》不選選這個,原來這歌還能超進化……
那就不奇怪了,重新填詞版這格局這層次,曲庫裏其他歌還真比不了。
其實選歌的時候池樂縈甚至不知道有這個版本,這都能選中也是氣運加身了,該火的時候擋也擋不住。
當池樂縈唱到“百年隻不過是考驗,美好生活目標不斷實現”時,她的手臂隨著旋律緩緩展開,仿佛向觀眾展示一幅曆史長卷。
餘惟這招太狠了,重新填詞直接把歌曲上升了一個維度,這才是真正的神之一手。
一年一度的音樂會,還有熟人,《激讚頂流》其他的選手自然也都在看。
他們看到這簡直羨慕的眼睛發綠,餘惟咋還給人開小灶呢?
但他們又偏偏沒什麽可說,人家池樂縈可是第一個贏AI的,就算他們事先知道也沒機會……
所幸現在努力還來得及,餘惟的歌這麽香,真得拚一把了。
歌曲進入高潮部分,池樂縈以更加有力的嗓音唱出:“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初心從未有改變”。
這時,整個舞台的燈光瞬間變為金黃色,照亮整個場館。
背景屏幕閃現發展曆程的珍貴畫麵:從艱苦歲月到現代城市的璀璨燈火,從科學探索到普通人的幸福笑臉。
網友剛才還在想,這麽好的切入點寫首新歌不好嘛,但聽完這句瞬間明白了,就得是這首歌才行。
就得是這句“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才對味,適配的就像為了這碟醋包的餃子……
哪怕是緊跟在資深音樂人後麵,池樂縈也絲毫不落下風,不是她唱功有多出色,而是這新填詞完全可以不用去考慮唱功。
雖然是填詞,但這已經跟聽新歌沒差了,大家滿懷期待寬容度自然高。
而且池樂縈的發揮並不差,她是在節目上唱過原版的,再加上幾天的苦練,神級發揮不至於,但也足以展現出這首歌的全貌。
“誰敢說這歌不好,狗頭保命。”
“餘惟這填詞確實無敵。”
“歌也挺好聽的其實,傳播力度肯定不會差,感覺很適合做成短視頻。”
“也就二十來個節目,跟餘惟有關的已經三首了嗎?”
申羽桐《柳絮》裏致敬《惡意》的地方還是挺明顯的,看過的一聽歌詞就能感覺的出來。
其實孟寒的選歌也有一部分餘惟潛移默化的影響,再加上後麵補位的第二首歌,餘惟對於這次音樂會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
池樂縈的演唱還沒有達到帶動氣氛的程度,但主辦方明顯花了心思,舞台背景同步展示科技成就的影像。
這也使得整個表演變得“又燃又潮”,充滿時代感。
歌曲尾聲,音樂漸漸柔和,池樂縈回到舞台中央,以細膩深情的嗓音重複最後一句。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當她唱出最後一個音符,右手輕輕貼在胸前,向觀眾微微鞠躬。
她暫時還做不到敬畏觀眾,但也算是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是自己的榮幸。
短暫的寂靜後,雷鳴般的掌聲爆發出來,持續不斷。
這場表演的成功,不僅在於池樂縈的演唱,更在於《少年》百年版本身具有的強大感染力。
它以“少年”為意象,將百年的奮鬥曆程與每個人心中的初心相連接,這個切入點堪稱巧妙。
再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直抵人心的歌詞,這首歌備受關注也是必然。
請把格局兩個字拍在餘惟腦門上!
“你小子,還有多少驚喜是我們不知道的?”
孟寒湊到餘惟身側的沙發上坐下,他是在場少數同時見識過池樂縈兩個版本《少年》的人。
現在想想,早在節目錄製期間,他們似乎就在為今晚做鋪墊了,這個版本的誕生恐怕遠比音樂會的邀請來的更早。
到底是歌等到了合適的入場時機,還是餘惟在布局,他一時也看不出來。
“怎麽不見林老師?”
前輩這種稱呼用在書麵上也就罷了,口頭上當然還是得喊老師,林浦岩這幾天跟孟寒形影不離的,這會怎麽不見人?
“他呀……”孟寒嘿嘿一笑,“在練歌。”
餘惟這一手雙管齊下,可把林浦岩愁壞了,他就是怕被打出對位差距才當了怯戰蜥蜴。
誰知道這小子還有身外化身的啊,寧可加班也要跟過來盯著他打,這誰受得了?
就這麽想打他一頓嘛,這年輕人……
林浦岩不想贏,他隻是不想輸,跑不了第二次,他隻能拉滿狀態盡可能以全盛之姿去應對了。
但老實講,他是不後悔自己換區的,就剛才餘惟那個《紅日》舞台,他要不換隻會更難打。
第二首歌,餘惟的狀態應該恢複得不會那麽快,相對來說還是好應對一些的。
更何況,團圓主題的歌都是偏溫情喜慶,舞台效果大同小異,就算有差距也不會被拉的太大。
“不打擾你了,好好休息吧,後麵還有一場硬仗。”
音樂會第四部分的歌是最多的,資深音樂人就有三位,林浦岩隻是其中之一。
孟寒自然是想看餘惟給他們上一課的,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
餘惟躺在沙發上繼續閉目養神,後台的其他嘉賓也沒人敢去打擾他,這時候要是湊熱鬧,到時候保不齊就是一頂黑鍋。
當主旋律的餘音仍在會場回蕩,舞台燈光緩緩暗下,隻留下一束暖光籠罩著陳今宜。
她望向觀眾,聲音溫和而深邃:“有了國的強盛,才有家的團圓。接下來,讓我們進入今晚的最終章,感受世間最溫暖的情感聯結。”
背景大屏幕上,萬家燈火的畫麵漸次亮起,音樂會的最後一個單元隨之開啟。
能堅持看到這的觀眾肯定是奔著看完去的,就算沒什麽期待感也會湊合著看完。
但隨著第四篇章的到來,實時收視率居然有小幅度的躥升。
要來看音樂會的早來了,不至於等到這個時候,顯然新來的觀眾並不是奔著聽歌來的,而是吃瓜。
徐熙年的人氣可並不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的塌房瓜至今還在熱門上,嫂子還在輸出。
由此引來的黑子跟吃瓜黨數量相當可觀,他們一起湧進來,就是想看看這人涼沒涼。
徐熙年的經紀公司太聰明了,哪怕主辦方不會幫他們站台,他們也可以混淆視聽。
這種事公司當然不能幹,但隻要給粉絲提一嘴,她們就會拿個雞毛當令箭到處刷。
在一片痛打落水狗的評論中堅挺地辯解“我家哥哥還要在首都音樂會演出,他沒塌”。
以至於她們現在還在音樂會的相關詞條下麵刷期待占樓層。
其實演出涼了,人也是真塌了,但飯圈粉絲就信這個,公司稍微透露點假消息就能讓她們深信不疑。
與其說她們好騙,倒不如說這是她們的救命稻草,除了深信不疑別無他法。
這種時候,混淆視聽總比一邊倒的逆風強,這種似是而非的事反而很容易讓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倒戈。
刷到消息的黑子和路人多了,自然會來官方直播間求證。
“這種出軌男留著不踢?”
“天下烏鴉一般黑。”
“力保這種人,主辦方也就這樣了。”
“別無腦罵啊,萬一直接除名了呢?”
看著彈幕上突如其來的戾氣,導演汪琪和旁邊的編導相視一笑,他們這也算是吃上人血饅頭黑流量了?
這種事他們自然不會去管,幾個聽風就是雨的網友而已,對音樂會無法造成任何影響。
徐熙年這事沒必要理會,甚至連聲明都不需要發,冷處理才是最好的選擇,筆墨太多隻會更丟臉。
無需多言,事實會證明一切。
“又該去候場了啊。”
餘惟歎了口氣,徐熙年隻是個受邀的演員,唱功中規中矩,所以安排不怎麽起眼,沒有開場也沒有壓軸,隻是第四篇章的中間一首。
他隻是補位,也沒必要調整次序。
體力恢複了八成多,不過也夠用了,這首歌並不難,餘惟從小聽到大。
舞台中央,如流水般輕柔的鋼琴聲逐漸消逝,大屏幕同步展示著主辦方征集到的全家福照片。
有跨越海峽的團圓照,有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合影,有堅守崗位的醫護工作者與家人視頻連心的瞬間。
這一環節把整個單元闔家團圓的氛圍推向了高潮,但此時的網友已無無暇顧及所謂的人文關懷,他們隻想吃瓜。
“終於要來了嗎?”
“出軌的徐熙年唱團圓嗎,團圓在哪?”
“大家理解一下,前一天出的事,估計也來不及換人。”
“那也不能惡心觀眾啊,實在不行就把餘惟拉上來再唱一首唄,他歌多。”
驚現預言家……
網友討論的熱火朝天的功夫,陳今宜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串場與報幕。
“精彩的琴聲餘音未絕,而接下來這位歌手,也以出眾的鋼琴演奏著稱。”
吃瓜黨聽到這人懵了,沒聽說徐熙年會彈鋼琴啊?
最了解他的永遠是仇人,這時候反而隻有黑子最堅定,就他那小腦萎縮的樣還彈鋼琴,肯定是換人了!
陳今宜也沒有故意賣關子,隨即笑吟吟地看向鏡頭。
“有請不僅擁有打動人心的聲線,更擁有掌控黑白鍵的才華的餘惟,為大家帶來他的新作——《相親相愛一家人》。”
這同樣是一首由華語群星合唱的經典之作,除了團圓和家符合要求以外,餘惟選這首歌還有一個原因,它足夠大氣。
不是那種由家到國的上升格局,而是一種可大可小的氣度。
它既可以是一家人的相親相愛,也可以是囊括四海的萬眾一心。
該上升格局的有專門的主旋律篇章,剛才他的表現已經很正了,餘惟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
既然有第二次機會,他還是想唱點觀眾喜聞樂見的。
餘惟,怎麽是餘惟?
在滿屏的問號下觀眾迅速反應過來,主辦方果然換人了,而且相當體麵地選擇了不聲不響地換。
讓餘惟上來再唱一首已經很意外了,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首歌他們居然沒聽過……
別人的新歌沒大家不知道很正常,但這是餘惟,他一向都會把新歌先寫進裏再唱,大家都習慣了。
結果這次來了首完全陌生的,裏沒寫就拿出來唱是吧,這何嚐不是一種塌房?
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歌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