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劉虞真正的計劃

字數:4777   加入書籤

A+A-


    公孫瓚說的是漢語,劉虞卻不知道公孫瓚在說什麽。
    “你在說什麽?”
    公孫瓚謹記劉備的話,不能把劉備給他的“聖人言”給別人看。
    於是解釋道:
    “能促進和平的貿易是建立在貿易之後雙方都能吃飽的情況下。”
    “而你看看你,你想貿易的是什麽?”
    “是糧食!”
    “你抬頭看看大漢!多少餓死的人!?”
    “你把幽州的糧食分給其他州都不夠分!還分給外族?”
    “你把糧食交易了,我們就吃不飽了。”
    劉虞道:“烏桓人能吃飽的話,就不會發動戰爭,我們就能少死許多人。”
    公孫瓚不屑道:“你讓我麾下將士吃飽喝足上戰場,也能少死許多人!”
    劉虞淡淡道:“我們的貿易種類也不止是糧食,還有皮毛,草料、肉類等。”
    公孫瓚反問道:“百姓飯都吃不飽,還有閑錢買皮毛?馬匹?”
    劉虞沉默。
    公孫瓚斬釘截鐵道:“烏桓人很明確,他們隻要糧食!”
    “他們知道,在亂世中,糧食才是最寶貴的。”
    “所以拿一堆不能吃的東西和你交換糧食。”
    “你卻以為自己也得到了好處一般,覺得這是公平交易。”
    “我說了,小農經濟是脆弱的,看天吃飯。”
    “現在進入小冰河時代,每年的冬天比上一年都要更加冷,而且天災頻繁。”
    “不是洪災就是旱災。誰知道什麽時候旱災就輪到我們身上了。”
    “到時候你還有多餘的糧食和他們交易嗎?”
    “你沒有多餘的糧食,他們也吃不飽,會造成什麽後果?”
    “他們隻能硬搶!”
    “有多餘的糧食你不想著存儲起來,想著填飽更多人的肚子,而去想著填飽野狗的肚子,希望他不要來咬你。”
    “可笑!”
    “野狗餓了會咬人,幽州的百姓餓了就不會咬人嗎!?”
    “那還不如直接把野狗打死了,分它的肉吃!說不定還能因此扛過一場天災呢。”
    “你要知道,天災可比戰爭死的人更多。”
    “你能夠靠分食野狗扛過天災,讓幽州百姓不至於流離失所成為流民。”
    “這不就是你要的穩定嗎?”
    劉虞驚訝地看了公孫瓚一眼。
    這家夥什麽時候能講這麽多大道理了?
    他的老師是盧植沒錯。
    可他也就聽過兩個月的課啊。
    前幾個月跟他在烏桓問題上爭執的時候還沒有這麽多道理。
    這幾個月沒吵,他怎麽好像開竅了一般?
    公孫瓚擺擺手,心中暗爽,卻若無其事地淡淡道:
    “不用這樣看我。”
    “這是一個很現實簡單的道理。”
    “烏桓人又沒有兵災天災的,為什麽會挨餓?”
    “是因為他們一直拚命的生孩子,生孩子,而他們的土地就隻能養活這麽多牛羊,這些牛羊就隻能養這麽多人,人口上限了懂吧?”
    “人口上限的時候,戰爭是在所難免的,你再怎麽壓製也沒有用。”
    “除非你有辦法擴大糧食產量,供應更多的人口。”
    “但是你捫心自問,你有辦法穩定地擴大糧食產量嗎?”
    “大到袁紹找你索取糧食的時候你能分他一些,大到能順便養活人口日益增長的外族人?”
    劉虞對自己的政務了如指掌,自信道:
    “至少這幾年沒有問題。”
    “等中原平定,就算烏桓反撲我也不懼。”
    公孫瓚眯起眼睛道:“那你還是不同意出兵咯?”
    劉虞想了想,讓步道:
    “我不同意你出兵,但也不阻攔你出兵。”
    “糧草的事情你自己想辦法。”
    “由你那你幾個親信的縣城供應糧草。”
    “其他地的糧草是答應賣給烏桓的,不能動。”
    “你雖然說得有點道理,但都是長遠的事情。”
    “但短期內與烏桓停戰,互通有無絕對是有好處的。”
    “我認為既然與烏桓簽訂了一年的契約就不能食言。”
    “且看一年後的變化,若一年後效果不佳,我再考慮其他的。”
    雖然公孫瓚和劉虞不對付,但對劉虞的人品還是信任的。
    畢竟連當皇帝的誘惑都忍住了,全心全意地搞民生,論跡不論心,算得上一個君子。
    他既然說不阻攔他出兵,那就不會阻攔。
    公孫瓚此行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他也懶得糾結烏桓的事情了,隻要把劉備接過來,分分鍾打爆烏桓的狗頭。
    根本不用糾結民生不民生的。
    這大漢論搞民生,誰能搞得過劉備?
    於是公孫瓚拱了拱手,隨意道:
    “那我沒什麽事了,先走了。”
    劉虞看著公孫瓚離去的背影,嘀咕道:
    “這家夥什麽時候這麽講道理了?”
    要知道,以前公孫瓚肚子裏沒多少墨水,經常說不過劉虞,說不過就要發脾氣。
    劉虞覺得公孫瓚不講道理,根本不懂民生,公孫瓚覺得劉虞想得太多,打就完了。
    於是誰也不服誰,常常不歡而散。
    兩人冷戰了幾個月,結果今日來尋他,卻已經能說出一些觀點獨特的大道理了,實在令劉虞有些意外。
    不過公孫瓚說的大道理劉虞也知道,隻是他更傾向於用計謀瓦解烏桓。
    畢竟烏桓並非鐵板一塊,他擁有很多個部落。
    比如遼東郡、遼西郡、右北平郡、代郡都是相對獨立的烏桓部落,部落首領和州牧一樣,軍政一把抓,權力很大。
    而他們中最強的部落首領,則領導整個烏桓聯盟,也就是烏桓王。
    但各首領的實力也不見得比烏桓王差。
    而如今烏桓王病重在身,繼承人的爭端也在悄然爆發。
    這就具備了挑撥他們內亂的條件。
    所謂酒足飯飽思欲淫。
    人一旦吃飽了,就會想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來消耗體內多餘的能量。
    劉虞真正的計劃便是用糧食喂飽他們。
    烏桓部落一旦吃飽之後,他們就會從一致對外轉而向爭奪內部的權力。
    比如烏桓王繼承人之爭,甚至各大首領也想爭一爭這烏桓王的寶座。
    烏桓內部早已暗流湧動。
    劉虞自信他兵不血刃,就能讓烏桓的人口直線下降,達到公孫瓚所說的“人口上限”以下。
    至少能保幽州邊境幾十年的和平。
    可惜公孫瓚終究不是和他一條心,這種計劃是不能跟他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