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無聲的硝煙

字數:4665   加入書籤

A+A-


    “技術品牌大使”的傳聞像夏日的黴菌,在龍膽科技內部悄無聲息地滋生、蔓延。盡管沒有任何官方消息,但各種版本的小道消息已經在各個茶水間和匿名群裏流傳開來。
    有人說,這位置是龍膽草為平衡技術派係特意設置的,意在打破姚浮萍一手遮天的局麵;也有人說,這是曹辛夷為了鞏固自身影響力,意圖在技術體係插入的楔子;更有甚者,信誓旦旦地聲稱,這是龍膽草為林晚“量身定製”的跳板,目的是將她重新拉回權力中心。
    流言蜚語如同無形的絲線,將林晚纏繞其中,讓她在公共教育中心這本該相對清淨的領域,也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壓力。原本態度緩和些的同事,看她的眼神又多了幾分探究與謹慎。就連中心主任那位老先生,跟她說話時也愈發客氣,客氣得近乎疏遠。
    林晚對此一概不予回應。她深知,在這種事情上,任何解釋都可能被曲解成欲蓋彌彰。她隻是更加沉默地投入到工作中,用一份份紮實的報告、一場場精心準備的下社區講座,來構築自己的防禦工事。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天下班前,林晚收到了一封來自總裁辦公室的郵件,發件人是龍膽草的行政助理。郵件通知她,下周一下午兩點,到主樓第一會議室參加“技術品牌形象建設研討會”,會議由龍膽草親自主持。
    郵件末尾的與會名單裏,赫然列著姚浮萍、曹辛夷、九裏香等一眾高管,以及幾位技術體係內公認的翹楚。林晚的名字夾雜在其中,顯得格外突兀。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周末兩天,林晚將自己關在公寓裏,查閱了大量關於科技公司品牌建設、技術傳播的案例和理論。她不確定龍膽草此舉的真正意圖,是考驗,是試探,還是僅僅需要她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但無論如何,她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周一午後,林晚提前十分鍾到達第一會議室。巨大的環形會議桌旁已經坐了不少人,氣氛凝重。姚浮萍坐在左側首位,正低頭看著麵前的平板,眉頭微蹙。曹辛夷坐在右側,與身旁的九裏香低聲交談著,妝容精致,神色從容。那幾位技術骨幹也正襟危坐,表情嚴肅。
    林晚選了靠近門口、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坐下,盡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兩點整,龍膽草準時推門而入。他穿著一身深灰色西裝,身形挺拔,目光掃過全場,不怒自威。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
    “人都到齊了,開始吧。”龍膽草在主位坐下,沒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題,“今天會議的目的,是討論設立‘技術品牌大使’職位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及初步明確該職位的職責定位與選拔標準。”
    他示意助理將一份初步構想草案投影到大屏幕上。
    “隨著‘五彩綾鏡’項目的推進和公司國際化戰略的深入,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精準傳達技術理念、塑造專業、可靠、創新技術品牌形象的代表人物。”龍膽草的聲音沉穩有力,“這個人,不僅要懂技術,還要善於溝通,能夠連接技術與市場,連接公司與公眾。”
    草案內容詳實,從職位使命、核心職責到能力要求,都列出了清晰的框架。與會眾人紛紛凝神細看。
    “我認為這個職位設置非常必要。”曹辛夷率先開口,她聲音清越,姿態優雅,“尤其是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一個具有親和力與專業素養的技術麵孔,能極大提升我們的品牌可信度。我個人建議,選拔標準應更側重於溝通表達能力、跨文化理解力以及市場洞察力。”她的話語,隱隱將選拔方向導向了市場體係擅長的人才。
    姚浮萍立刻接話,語氣冷硬:“技術品牌,核心在於‘技術’。如果代言人本身對核心技術沒有深刻理解,如何應對專業質疑?如何準確傳遞產品價值?溝通能力固然重要,但必須建立在紮實的技術功底之上。否則,不過是空中樓閣,甚至可能因表述不當引發技術誤解,損害品牌。”她毫不客氣地反駁了曹辛夷的觀點,將天平拉回了技術體係。
    兩位核心高管的意見分歧,讓會議室的氣氛頓時變得微妙起來。支持曹辛夷的市場部人員與支持姚浮萍的技術骨幹,開始各抒己見,爭論逐漸升溫。
    龍膽草安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目光深邃,看不出傾向。
    林晚坐在角落,同樣沉默地聽著。她注意到,爭論的焦點始終圍繞著“技術”與“市場”的權重,卻很少有人提及草案中提到的“連接公眾”、“傳遞信任”這些更偏向於社會責任和品牌溫度的部分。
    “我可以說幾句嗎?”一個溫和的聲音響起,打斷了略顯嘈雜的爭論。是九裏香。
    所有人都看向她。
    “龍總,各位,”九裏香推了推眼鏡,語氣平和客觀,“無論是技術底蘊還是市場溝通,都是重要的選拔維度。但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個職位設立的更深層目的。除了對外展示,它是否也應該承擔起對內凝聚技術文化、對外構建技術信任的使命?尤其是在數據隱私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我們的‘品牌大使’,或許更應該是一位能夠消除公眾技術恐懼、建立情感連接的‘橋梁’。”
    她的話,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龍膽草微微頷首,目光似乎不經意地掃過角落裏的林晚:“林研究員,你在公共教育中心接觸一線用戶和中小企業,對於如何建立技術信任,有什麽看法?”
    一瞬間,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林晚身上。有好奇,有審視,有期待,也有不易察覺的抵觸。
    林晚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緊張。她知道自己不能退縮,也不能表現得過於急切。她站起身,走到投影前,調出了自己周末準備的一些資料。
    “龍總,各位總監,”她的聲音清晰而穩定,沒有刻意拔高,卻足以讓每個人聽清,“我認同九裏香總監的觀點。技術品牌的建設,不僅僅是展示肌肉,更是建立信任。而信任的建立,往往源於共情與透明。”
    她切換PPT,展示了幾張來自社區講座和中小企業調研的照片和反饋。“我們在基層工作中發現,許多用戶對技術的恐懼,並非源於技術本身,而是源於‘失控感’——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數據被如何收集、使用,擔心成為算法下的‘透明人’。因此,我認為,‘技術品牌大使’除了具備專業素養,更需要具備一種能力——‘翻譯’的能力。”
    “翻譯?”有人疑惑。
    “是的,”林晚點頭,“將冰冷的技術術語,‘翻譯’成有溫度、可感知的用戶利益;將複雜的算法邏輯,‘翻譯’成簡單明了的隱私選擇;甚至,將公司對技術的追求,‘翻譯’成對用戶承諾的踐行。這需要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站在用戶角度的洞察與同理心。”
    她引用了幾個自己在公共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案例,闡述了如何通過坦誠溝通和易於理解的方式,化解用戶疑慮,建立初步信任。她的講述沒有華麗辭藻,卻因為源於真實實踐而顯得格外有說服力。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代言人自身值得信任。”林晚話鋒一轉,目光坦然掃過在場眾人,最後落在龍膽草身上,“這意味著,其個人經曆必須經得起審視,其言行必須與公司宣揚的價值觀高度一致。任何潛在的爭議點,都可能成為信任鏈條上最脆弱的一環,被無限放大。”
    她這番話,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也巧妙地回應了圍繞在她身上的那些爭議——她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短板”,並將它擺在了台麵上。
    會議室裏一片寂靜。
    曹辛夷看著林晚,眼神複雜。她不得不承認,林晚的這個切入點,確實精準地擊中了技術品牌傳播中常被忽略的“人性軟肋”。
    姚浮萍依舊麵無表情,但緊蹙的眉頭似乎舒展了些許。林晚強調的技術“翻譯”和底層邏輯理解,與她堅持的技術底蘊並不矛盾,甚至是另一種形式的延伸。
    龍膽草的手指停止了敲擊。他看著站在投影前,身形單薄卻目光堅定的林晚,眼中閃過一絲極快的欣賞。她總是能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那種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視角。
    “很好的補充。”龍膽草終於開口,打破了沉默,“技術、市場、信任,三個維度,缺一不可。今天的討論很有價值。關於具體選拔標準和流程,人力資源部會後續細化方案,經我批準後執行。散會。”
    他沒有做出任何決定,但所有人都明白,林晚今天這番發言,已經成功地在這個備受矚目的職位選拔議題上,投下了屬於自己的、有分量的籌碼。
    會議結束,眾人陸續離開。曹辛夷走到龍膽草身邊,低聲說著什麽。姚浮萍徑直離開,沒有看任何人。
    林晚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最後一個走出會議室。走廊裏空無一人,她靠在冰涼的牆壁上,輕輕吐出一口氣,才發現自己的後背已經被冷汗浸濕。
    這無聲的硝煙,比她想象中更加耗費心神。
    她知道,今天隻是開始。關於“技術品牌大使”的爭奪,必將是一場更加激烈、也更加複雜的戰役。而她,這個本欲遠離風暴中心的人,已經被不由自主地推到了戰場的前沿。
    前路是機遇,還是更大的陷阱?她無從得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緊手中的“專業”與“實幹”這兩件武器,在這無聲的硝煙中,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