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續 無聲的硝煙

字數:3723   加入書籤

A+A-


    會議結束後,林晚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並沒有立刻投入到具體的事務中。她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剛才會議上接收到的信息,以及那些或明或暗投射在她身上的目光。她打開電腦,調出會議記錄,指尖在鍵盤上停留片刻,最終卻關掉了文檔。她起身,走到窗邊,望著樓下如同玩具模型般的車流。
    組建團隊隻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這個臨時拚湊的團隊高效運轉,產出真正能扭轉局麵的成果。她深知自己的短板——不善言辭,缺乏管理經驗,過往的陰影依然如影隨形。曹辛夷的支持帶著公事公辦的界限感,姚浮萍的同意基於純粹的利益衡量,其他成員更多是服從於龍膽草的權威。
    信任,在這個小組內部,同樣是一座需要搭建的橋梁。
    她深吸一口氣,轉身回到辦公桌前。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她必須主動出擊,用行動和成果來贏得空間。她重新打開文檔,開始細化那份分工草案,將每一項任務分解到具體的人頭,設定清晰的交付時間和質量要求。她盡量避免使用模糊的指令,而是盡可能提供參考範例和思路方向。
    做完這些,她並沒有立刻通過郵件群發。她決定,先進行一輪一對一的初步溝通。
    她首先聯係了公關部派駐的趙姐。
    “趙姐,打擾一下。關於首批麵向大眾的科普短視頻,我初步想了幾個選題方向,比如《你的手機權限正在‘裸奔’嗎?》、《三分鍾,給你的隱私加把‘鎖’》,您看從傳播角度,哪個切入點更容易引爆?還有,腳本的幽默感和專業性平衡方麵,您有什麽建議?”
    她沒有直接下達任務,而是以請教和探討的姿態,將問題拋給了更專業的對方。趙姐在電話那頭明顯愣了一下,隨即語氣緩和了不少,認真地給出了幾個頗具建設性的意見,並表示會讓小劉先出幾個腳本雛形。
    接著,她聯係了技術部的接口人周睿。
    “周工,關於算法強度可視化演示,您提到的‘實時進度條對抗’方案,我覺得非常直觀。能否請您這邊幫忙提供一個簡化版的算法模型和數據接口?我們讓設計阿斌嚐試做成交互式H5,用戶可以通過滑動選擇不同強度的‘攻擊’,直觀看到我們加密算法的抵禦效果。”
    周睿對於林晚能迅速理解並采納他的技術建議感到有些意外,原本公事公辦的語氣裏多了一絲積極:“沒問題,林組長。我這邊盡快準備好,涉及到核心參數的地方會做脫敏處理。”
    與法務、用戶運營同事的溝通也大抵如此。她努力讓自己顯得專業、謙遜且目標明確,尊重每一個環節的專業性,同時牢牢把握住項目的整體方向和節奏。
    這一輪溝通下來,雖然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效果顯著。至少,小組的核心成員們初步感受到了這位“空降”組長並非屍位素餐之徒,而是確實想做事情,並且願意傾聽和協作。
    幾天後,小組的第一次內容共創腦暴會在一個開放式討論區舉行。林晚特意讓行政準備了咖啡和茶點,試圖營造一個相對輕鬆的氛圍。
    會議開始,她先簡短回顧了項目目標和當前進展,然後便將主導權交給了具體負責的同事。
    “小劉,你先說說腳本的思路?”
    “阿斌,視覺風格上有什麽初步構想?我們希望整體調性是親民、科技感,但不冰冷。”
    “周工,您看這個交互設計的邏輯是否合理?會不會有技術上的誤導?”
    她引導著討論,適時地提出問題,調和不同專業背景成員之間的理解偏差。當小劉提出的某個比喻可能過於通俗而引發歧義時,她會提醒是否需要更精準一些;當阿斌的設計風格偏向花哨時,她會委婉地建議是否更能體現“安全”、“可信”的質感。
    她自己則主要負責記錄、梳理和決策。當出現分歧時,她不會獨斷專行,而是引導大家分析利弊,最終選擇一個對項目目標最有利的方案。她的決策過程透明,理由充分,漸漸讓團隊成員感到,她是基於項目和公司利益在做判斷,而非個人好惡或權力展示。
    會議結束時,首批三個科普短視頻的腳本框架、視覺風格和互動H5的原型設計都基本確定,效率之高,連趙姐都私下表示有些意外。
    “林組長看著話不多,抓重點和推進事情的能力倒是不弱。”趙姐在回公關部的路上,對小劉和阿斌評價道。
    就在林晚的小組緊鑼密鼓推進工作的同時,龍膽科技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
    G DPSA的審計團隊已經正式入駐,開始了冗長而細致的穿透式檢查。每一次訪談、每一次數據抽樣,都牽動著公司高層的神經。雖然“透明化”舉措贏得了一些喘息的空間,但用戶信心的恢複遠非一日之功,App的日活和新增用戶數據依然在低位徘徊。
    更大的壓力來自資本市場。股價在經曆短暫反彈後,再次進入震蕩下行通道。有分析師發布報告,質疑龍膽科技“透明化”策略的長期可持續性,認為過度暴露技術細節可能削弱其核心競爭力,並預測其未來幾個季度的財報將非常難看。
    這些外部的壓力,不可避免地傳導到公司內部。
    一些原本就對林晚擔任組長心存疑慮,或單純因為部門利益受損(如部分市場費用被劃撥給溝通小組)的中層管理者,開始發出不同的聲音。
    “把那麽多資源投在一個臨時小組和‘科普’上,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現在最關鍵的難道不是盡快推出‘五彩綾鏡’的升級版,用技術實力說話嗎?”在一次跨部門協調會上,一位產品部的總監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提出質疑。
    “林組長畢竟……經驗尚淺,這麽重要的對外溝通口徑,全部交由她那邊把控,風險是不是有點大?”另一位負責渠道合作的副總裁委婉地表達擔憂。
    這些議論,或多或少都會傳到林晚的耳朵裏。她沒有時間去憤怒或委屈,隻能將這些壓力轉化為更專注的工作。她用一次次小範圍的成果展示來回應質疑——首個科普短視頻在社交媒體發布後,播放量和轉發量遠超預期,用戶評論區出現了大量“終於看懂了”、“原來可以這樣操作”的正麵反饋;那個加密算法對抗的H5小遊戲,甚至在技術圈引發了一波小範圍的討論和好評。
    她定期向龍膽草、九裏香和姚浮萍提交詳盡的工作簡報,用數據說話,證明溝通小組的價值。龍膽草在一次高管會議上,直接引用了簡報中的數據,肯定了小組初期的工作成效,算是暫時壓製住了內部的雜音。
    但林晚知道,這遠遠不夠。內部的審視和外部市場的冷酷,如同兩把懸在頭頂的利劍。她必須帶領這個小組,拿出更具說服力的成績,才能真正站穩腳跟,也才能真正為龍膽科技穿過這場信任風暴貢獻力量。
    她看著電腦屏幕上剛剛完成的下一階段內容規劃,目光落在其中一個板塊——“用戶隱私保護典型案例分析與警示”。她計劃邀請一些真實的(經脫敏處理的)用戶,分享他們遭遇數據泄露或詐騙的經曆,以及如何利用隱私保護工具避免或減少損失的故事。真實,往往擁有最強大的穿透力。
    這無疑又是一步險棋,需要極高的操作技巧和風險控製能力。但她覺得,這是打破用戶隔閡,建立情感連接的必經之路。
    她深吸一口氣,開始起草向法務部和公關部申請啟動這個專題的匯報材料。前方的路依然迷霧重重,但她已別無選擇,隻能握緊手中這支由責任與信念鑄就的筆,繼續在這片無聲的硝煙中,艱難卻堅定地勾勒著信任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