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解鈴還須係鈴人
字數:3962 加入書籤
太上老君趕忙側過身子,避開了半個禮,手上還作勢要來攙扶,口中連連說道:“哎呀,陛下快快請起,這可折煞老道了。你我君臣,又是道門同氣,有話好說,何必行此大禮。”
他嘴上說著,人卻未曾真的上前,隻是將那紫金丹盒又往前推了推,笑道:“陛下心火旺盛,不如先嚐一顆這清心丹?”
“此丹不增法力,不延壽元,唯獨能靜心凝神,去一去煩惱。老道這爐子裏,也隻得了這麽三兩顆,平日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元始天尊卻沒那麽多客套,他隻冷眼瞧著棋盤上的死局,口中淡淡道:“大天尊何須如此。你心中既已有了計較,又何必來問我們這兩個閑人。”
玉帝直起身來,臉上滿是苦澀,他擺了擺手,自顧自地尋了個位子坐下,給自己斟了杯涼透了的茶水,一飲而盡。
“天尊說笑了,朕若真有計較,又何至於愁成這般模樣?”
“一想起這陸凡,朕這頭就大了三圈。他是那楊蛟轉世不假,算起來,是朕那不成器的外甥,也是楊戩的親兄長。就這一層,朕就不好辦。”
“楊戩如今聽調不聽宣,在灌江口逍遙自在,可他心裏對他這個兄長是什麽念頭,誰也說不準。”
說到此處,他看了一眼元始天尊,畢竟楊戩也是闡教三代弟子中的翹楚。
元始天尊麵無表情,隻道:“他不敢。”
玉帝苦笑一聲:“他是不敢,可朕不能不顧及。”
“家事,公事,攪在一處,已是亂麻一團。可這還不是最要緊的。”
“最要緊的是,他竟是那猴頭的師弟!同出一個師門!那猴頭如今在西天成了佛,可他的性子,誰不清楚?”
“老君,當年你那一爐金丹,被他當炒豆吃了,八卦爐也被他蹬翻了。這因果,西天那位可沒說替你抹了去。”
太上老君聽了這話,依舊是那副樂嗬嗬的樣子,捋著胡須道:“陳年舊賬,不提也罷。”
“闡教、截教、天庭、佛門,還有朕的家事......”,玉帝揉著眉心,隻覺得千頭萬緒,全無頭緒,“這一團亂麻,牽一發而動全身。朕如今,是殺也不是,放也不是,真正是坐在了火山口上。”
“再者,還有那哪吒......算了!不提他也罷!”
他說完,殿中又是一陣長久的沉默。
最後,還是太上老君打破了這片沉寂。
他將那丹盒的蓋子合上,發出“嗒”的一聲輕響。
“陛下。”他笑吟吟地看著玉帝,眼中卻無半分笑意,“這棋局,既已是死局,陛下又何必非要自己來下呢?”
玉帝一怔:“老君此言何意?”
太上老君慢悠悠地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殿外翻湧的雲海,說道:“解鈴還須係鈴人。這樁事的根子,不在陸凡,也不在陛下,而在那些與他有因果的人身上。”
“楊戩念著兄弟情,哪吒記著故人恩,那猴頭護著同門誼,佛門想著他們的謀劃,截教那些人......也自有他們的算盤。”
“人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這其中的結,不是陛下一道旨意就能解開的。”
玉帝聽了太上老君這番話,先是一愣,隨即細細品味,隻覺得其中大有文章。
他將目光從老君身上移開,投向窗外無盡的雲海,長歎道:“老君說的是。這鈴鐺是他們一個個親手係上去的,自然也該由他們自己來解。隻是朕擔心,這鈴鐺解到最後,不論是誰輸誰贏,好處都叫西天那一位給占了去。”
他這話裏,透著一股深深的無力。
“自封神之後,我道門氣運便有衰頹之象。反觀那佛門,卻是愈發興盛。五百年前那猴頭一鬧,看似是我天庭吃了大虧,可到頭來,他成了鬥戰勝佛,西天又多了一位佛陀果位。這一來一回,裏外的算計,朕如今想來,還覺得心驚。”
玉帝搖了搖頭,臉上是揮之不去的陰霾:“他們贏的太久了。久到朕有時候都忘了,這三界,名義上還是朕在做主。”
太上老君聽著玉帝的抱怨,伸手為玉帝續上茶水,口中慢悠悠地說道:“陛下何必心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此乃天道常理。佛法東傳,氣運鼎盛,已是到了一個極處。盛極,則必有衰時。”
“南贍部洲那邊,前些年不是出了個女皇帝麽?如今那武家女子也已不在了,李唐的江山又傳回了李家子孫手上。”
玉帝聽得此言,眉頭皺得更深了:“這朕自然知曉。可這於佛門而言,豈非是好事一樁?”
“是好事,亦非好事。”太上老君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漂浮的茶葉,眼簾低垂,遮住了眼中的神光。“陛下可曾想過,李唐興而佛門興,那李唐的衰亡,自然也要應在佛門之上。”
這話說的輕飄飄,聽在元始天尊與玉帝耳中,卻不啻於一聲驚雷。
元始天尊那雙看透萬古的雙眸中,第一次現出了幾分不解,他側過頭,盯著太上老君:“大兄此話何意?”
玉帝亦是滿臉的困惑,追問道:“還請老君明示。”
太上老君卻隻是神秘地笑了笑,放下茶杯,口中輕輕吐出三個字:“香積寺。”
說罷,便不再言語,又恢複了那副眼觀鼻、鼻觀心的入定模樣。
香積寺?
玉帝與元始天尊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茫然。
這香積寺是何所在?
或許在南贍部洲長安城中是一處有些名氣的寺廟,可在他們這等存在的眼中,與凡間一粒微塵又有何異?
三界之中,靈山大刹何止萬千,為何偏偏是這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寺廟?
聖人可以知過去,曉未來,此話不假。
但未來並非一成不變的畫卷,而是有無數種可能的洪流。
天數有變,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便是聖人,也隻能順著天機,推算出未來的種種走向,卻無法斷定究竟會是哪一種。
元始天尊方才心念一動,便已推算了千萬遍,他能算出李唐國祚不久之後確有一場大動亂,其規模之大,足以動搖其社稷根本。
隻是這動亂究竟是何事,又將起於何處,天機卻是一片混沌,無法看清。
可如今聽太上老君這般篤定的口氣,竟好似已親眼見到了那未來之事一般。
玉帝聽得這沒頭沒尾的一句,心中愈發迷惘,隻覺得今日來此,非但舊愁未解,反又添了新惑。
他苦著臉,看著太上老君:“老君,你這話說一半留一半的毛病,何時才能改改?朕這心裏,已是七上八下了。”
元始天尊亦是冷哼一聲,對大兄這故弄玄虛的態度頗為不滿:“大兄若有定見,不妨直言。我等也好早做準備。”
太上老君這才睜開眼睛,嗬嗬一笑,擺了擺手:“天機不可泄露。此事,時候未到,說不得,說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