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易幟:城頭赤旗揚!
字數:3760 加入書籤
比土司圍剿更猛烈的浪潮,正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西南大地。那些曾被清軍鐵蹄踐踏、或在屠刀下被迫屈膝的城鎮關隘,如同久旱逢甘霖般,被磐石新壘的勝利曙光喚醒。昔日籠罩在百姓心頭的恐懼,被 “光複大明” 的希望徹底驅散;投機者的觀望心態,被 “反正” 的狂熱裹挾成洪流。清廷在西南苦心經營的統治根基,正經曆著雪崩般的瓦解 —— 鑲黃旗的龍旗在一座座城頭墜落,取而代之的,是染著熱血與希望的赤色明旗!
黎明前的黑暗尚未褪去,永寧衛的城牆如同沉默的巨獸,矗立在群山之間。往日這個時辰,城牆上本該有清軍哨兵巡邏的身影,此刻卻一片寂靜 —— 守軍早已被原明軍千總王振策反,隻待一聲令下,便要掀開反正的序幕。
“吱呀 —— 轟!”
厚重的城門在絞盤的拉動下緩緩洞開,發出沉悶的聲響,打破了黎明的寧靜。王振身著一身嶄新卻略顯不合身的舊明軍服,從內室翻出時,衣料上還帶著樟腦的陳舊氣息,胸前繡著的 “明” 字雖已模糊,卻在晨光中透著莊嚴。他腰間懸掛著一柄鏽跡斑斑的腰刀,那是他當年隨明軍征戰時的武器,降清後便一直壓在箱底,如今終於重見天日。
身後,五百名原明軍士卒列隊而出,他們大多穿著粗布短打,卻個個腰杆挺直,手中握著長矛或火銃,眼神中帶著壓抑已久的激動。王振走到城門中央,目光掃過麾下士兵,又望向城外漆黑的山道 —— 那裏,正有零星的火把朝這邊移動,是前來聯絡的川東軍斥候。
他深吸一口氣,彎腰撿起地上一麵殘破的鑲黃旗 —— 這麵旗子曾在永寧衛城頭飄揚了三年,見證了清軍的殘暴統治,也壓得軍民喘不過氣。王振將黃旗狠狠擲於地上,右腳重重踏了上去,“哢嚓” 一聲,旗杆應聲斷裂。他又連續踩了幾腳,黃旗上的龍紋被泥土和腳印玷汙,徹底失去了往日的威嚴。
“永寧衛上下,自降清之日起,日夜受良心譴責!” 王振對著磐石新壘的方向單膝跪地,聲音哽咽卻異常堅定,“今日,恭迎王師!願隨林帥,光複河山,戰死無悔!”
“光複河山!戰死無悔!” 五百士兵齊聲應和,聲音震得城門上方的瓦片簌簌落下。城頭上,幾名民夫正小心翼翼地升起一麵連夜趕製的赤旗 —— 紅布是百姓們從家中捐出的嫁衣、被褥,甚至是染坊裏僅剩的染料;“明” 字是城中教書先生用濃墨書寫,筆畫遒勁有力。赤旗在晨風中緩緩展開,獵獵作響,如同點燃的火焰,照亮了黎明的天空。
城樓下的百姓們早已聚集在街道兩側,有的提著燈籠,有的拿著饅頭,看到赤旗升起,瞬間爆發出歡呼。一名老婦人顫抖著從懷中掏出一枚保存完好的萬曆通寶,淚水順著皺紋滑落:“老天有眼啊!終於等到大明的旗子了!” 孩子們則圍著赤旗奔跑,口中喊著 “迎大明!殺韃虜!”,喜悅的聲音在街巷間回蕩。
赤水衛的衛所衙門內,燭火搖曳,映照著滿桌的酒菜,卻驅散不了空氣中的凝重。守備趙奎身著青色官袍,頻頻向對麵的清廷監軍遊擊薩布素敬酒,臉上堆著假笑,手指卻始終按在腰間的刀柄上 —— 桌下,十名刀斧手正屏住呼吸,藏在屏風後,等待著動手的信號。
薩布素是個滿臉橫肉的滿人,酒過三巡,便開始吹噓清軍的戰績:“趙守備,你放心,等多鐸王爺重整旗鼓,定能踏平磐石新壘,到時候,少不了你的好處!那些反賊,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
趙奎心中怒火中燒 —— 去年清軍攻破赤水衛時,薩布素親手殺了他的妻兒,還逼他降清。這三年來,他忍辱負重,就是為了等待複仇的機會。如今,磐石新壘大捷的消息傳來,他知道,時機到了!
“薩大人說得是!” 趙奎端起酒杯,看似要敬酒,卻猛地將酒杯摔在地上,“啪” 的一聲脆響,碎片四濺!“動手!”
屏風後的刀斧手瞬間衝出,手中的彎刀閃著寒光,直撲薩布素。薩布素驚怒交加,猛地拔出佩刀,卻因醉酒反應遲緩,剛要揮刀反抗,便被兩名刀斧手按住胳膊。“趙奎!你敢反?!” 薩布素怒吼著,掙紮間打翻了酒桌,菜肴和酒壺散落一地。
“反?我反的是你們這些豺狼!” 趙奎眼中噴火,拔出腰刀,一步步走向薩布素,“去年你殺我妻兒,逼我降清,今日,我便用你的頭顱,祭奠我妻兒的亡靈!祭奠赤水衛死去的百姓!”
刀光閃過,薩布素的頭顱滾落在地,鮮血噴濺在潔白的牆壁上,如同綻放的血色花朵。趙奎提起薩布素的首級,大步走上城樓,將首級懸掛在旗杆上 —— 旁邊,一麵嶄新的明旗正緩緩升起,赤色的旗麵與染血的首級相映,觸目驚心,卻讓圍觀的軍民心中湧起一股複仇的快意。
“韃虜無道,燒殺搶掠,我赤水健兒,豈能久居胯下?!” 趙奎對著城下驚慌又茫然的軍民怒吼,聲音穿透清晨的薄霧,“今日反正,殺此獠祭旗!開城門,迎大明!”
城樓下的士兵先是沉默,隨即爆發出震天的歡呼。一名曾被迫為清軍搬運糧草的士兵,扔掉手中的扁擔,高聲喊道:“殺韃虜!迎大明!” 百姓們也紛紛響應,有的拿起鋤頭,有的舉起菜刀,跟著士兵們一起呐喊。城門緩緩打開,軍民們自發地湧向城外,迎接即將到來的川東軍,臉上滿是複仇後的激動與對未來的期盼。
與永寧衛的激昂、赤水衛的血腥不同,烏撒府的反正,充滿了文人特有的莊重與百姓的質樸。知府周文遠是前朝進士,降清後一直鬱鬱寡歡 —— 他雖保住了官位,卻每日看著清軍欺壓百姓,心中的愧疚日益加深。當磐石新壘大捷的消息傳到烏撒府時,周文遠徹夜未眠,最終下定決心:反正歸明,為百姓謀一條生路。
天剛蒙蒙亮,周文遠便身著儒衫,頭戴方巾,率領城中士紳耆老,手捧酒食,站在城門外。士紳們有的提著食盒,裏麵裝著糕點和米酒;有的拿著賬簿,上麵記錄著府庫的糧秣數量;百姓們則扶老攜幼,圍在城門外,手中拿著饅頭、雞蛋,眼神中滿是期待。
“來了!來了!” 一名孩童指著遠處的山道喊道。眾人望去,隻見五十名手持火銃的川東軍士兵,步伐整齊地走來,他們身著統一的灰色軍裝,腰間係著皮帶,火銃上的刺刀在晨光中閃著寒光。這支前鋒小隊雖人數不多,卻透著一股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氣勢,讓烏撒府的軍民心中安定了不少。
周文遠快步上前,對著川東軍小隊深深一揖,動作恭敬而鄭重:“烏撒府久盼王師!自韃虜入境,府中百姓日夜盼著大明光複!今日,知府周文遠,率闔城士紳百姓,恭迎林帥天兵!獻糧三千石,犒勞將士,略表寸心!”
一名川東軍小隊長上前扶起周文遠,聲音溫和:“周知府深明大義,百姓們有心了!林帥定會感念烏撒府的誠意!”
周文遠身後,糧車早已排成長龍,民夫們正將糧食從車上卸下,裝入麻袋,交由川東軍士兵清點。百姓們則圍上前,將手中的饅頭、雞蛋遞給士兵們。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握住一名年輕士兵的手,哽咽著說:“孩子,你們辛苦了!終於等到你們了!這下,咱們有救了!再也不用受韃虜的欺負了!”
士兵接過饅頭,眼眶微紅:“老人家,您放心,我們一定會把韃虜趕出中原,讓百姓們過上安穩日子!”
陽光漸漸升起,照亮了烏撒府的城門。周文遠讓人升起明旗,赤色的旗子在陽光下格外鮮豔。士紳們開始組織百姓清掃街道,準備迎接更多的川東軍;孩子們則圍著明旗唱歌,歌聲稚嫩卻充滿希望。烏撒府的空氣中,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壓抑,取而代之的,是和平歸降後的安寧與對未來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