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釘入骨
字數:2898 加入書籤
連接處,成了格物院攻堅的主戰場。工坊角落的木板上,密密麻麻釘著上次事故中廢棄的鉚釘 —— 有的斷口參差不齊,有的被壓得扭曲變形,斷口處粗糙的晶粒像張開的傷口,如同無聲的控訴,時刻提醒著工匠們:這裏曾是 “白龍” 破籠而出的缺口。老周每天開工前都會站在這裏,盯著這些鉚釘看片刻,指尖劃過斷口的紋路,像是在複盤那場災難,眼中的決心也隨之更堅定一分。
“熱鉚!必須熱鉚!冷鉚的勁兒不夠,上次就是栽在這上麵!” 老周的聲音在工坊內回蕩,不容置疑。他手裏拿著一枚新打造的鉚釘 —— 比上次粗了三分,長度增加了一寸,用的是改良後韌性更強的熟鐵,表麵還經過了防鏽處理。為了保證熱鉚的溫度,工匠們特意打造了一座特製的炭火爐,爐腔呈圓柱形,能將鉚釘均勻包裹,爐底裝有通風口,可精準控製火勢。
清晨的爐火剛旺,負責燒鉚的學徒就將數十枚新鉚釘整齊碼入爐中。炭火燒得通紅,將鉚釘烤得漸漸發亮,從暗紅色到橘紅色,再到耀眼的亮紅色 —— 這是熱鉚的最佳溫度(約 800℃),此時鉚釘的強度最低、可塑性最強,能在錘擊下充分變形。老周時不時湊到爐口,用一根細鐵絲撥弄鉚釘,觀察顏色變化:“火候差一點都不行!太涼了砸不動,太熱了容易脆!”
當第一枚鉚釘燒得赤紅欲滴,如同剛從地心取出的岩漿核心時,老周一聲令下:“上!” 兩個經驗最老到的工匠 —— 王鐵匠和李師傅,立刻戴上多層浸濕的厚牛皮手套(最外層還塗了耐火泥,能承受高溫),臉上罩著鐵絲編織的麵罩,隻露出雙眼。王鐵匠用特製的長柄鐵鉗(鉗口裹著銅片,防止粘連)夾住鉚釘尾部,動作快如閃電,手臂穩穩地將赤紅的鉚釘對準法蘭盤上的預留孔洞,“噗” 的一聲,鉚釘順利插入,尾部還露出一寸多長的餘量。
早已等候在旁的壯漢老張,雙手掄著一把特製的重錘 —— 錘頭比普通鍛錘重十斤,頂部呈凹陷的碗狀,邊緣打磨得光滑卻鋒利。他深吸一口氣,在鉚釘還泛著亮紅色(溫度未降太多)的一瞬間,用盡全身力氣,將錘頭對準鉚釘尾部狠狠砸下!
“鐺 ——!!!”
震耳欲聾的巨響在工坊內回蕩,連屋頂的灰塵都簌簌落下!重錘不是簡單地敲擊頂部,而是利用凹陷的錘頭,像揉麵團般將燒軟的鉚釘尾部強行擠壓、延展 —— 熾熱的鐵料在巨大的衝擊力下,順著孔洞與鋼板的縫隙向外溢出,填滿每一絲空隙,甚至在邊緣形成薄薄的鐵邊,如同給連接縫鑲了一道邊。老張沒有停手,緊接著又是第二錘、第三錘,每一次錘擊都精準落在鉚釘中心,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直到鉚釘尾部被鍛打成飽滿的蘑菇狀,直徑比孔洞大出一倍,與鋼板緊密貼合,看不到絲毫縫隙才停手。
每一錘落下,都伴隨著鉚釘冷卻收縮時細微卻令人心安的 “滋滋” 聲 —— 那是高溫鐵料與常溫鋼板接觸時,快速降溫收縮的聲音,也是鋼鐵在壓力下緊密結合的**。老周湊上前,用手指輕輕觸摸剛冷卻的鉚釘頭,感受著它與鋼板的貼合度,又用小錘輕輕敲擊,聽到 “當當” 的清脆聲響,才滿意點頭:“這才叫鉚接!上次冷鉚的鉚釘,一受力就鬆,這次熱鉚的,能跟鋼板長成一體!”
對於更大型的鍋爐與主管道法蘭連接 —— 上次崩裂最嚴重的部位,葉夢珠主導設計了一種全新的 “筋骨”—— 凸緣加強筋板。她趴在圖紙上畫了三天三夜,最終確定了 “十字形肋骨” 的結構:將厚度三寸的熟鐵板切割成帶四個肋骨的正方形,中心留孔,剛好能套在法蘭盤的螺栓上,邊緣則延伸出三寸長的 “肋骨”,像給法蘭盤加了一圈支撐。
安裝時,工匠們先將法蘭盤的接合麵打磨得光滑如鏡,再在中間墊上一層浸過銅油的石棉墊片(比上次的牛皮墊片耐熱性高三倍);接著將凸緣加強筋板精準卡在法蘭盤外圍,用粉筆在鋼板上標記出螺栓孔的位置,再用鑽子小心翼翼地鑽孔 —— 每一個孔的誤差都控製在半分以內,確保螺栓能順利穿過筋板與法蘭盤;最後,用密集的螺栓(比上次多了一倍,共四十八顆)進行熱鉚固定,每顆螺栓都經過三次鍛打、兩次淬火,螺栓頭同樣被鍛打成蘑菇狀,與筋板、法蘭盤緊緊鎖在一起,如同給關節套上了堅固的鎧甲。
葉夢珠蹲在旁邊,手裏拿著卡尺,逐一檢查螺栓的間距和貼合度:“筋板要與法蘭盤嚴絲合縫,螺栓間距必須均勻,這樣受力才均勻,不會再出現局部撕裂的情況。” 她還特意讓工匠們在筋板與法蘭盤的縫隙處,用熔化的鉛錫合金澆灌 —— 鉛錫合金冷卻後能填滿細微縫隙,既增強密封性,又能進一步加固連接,徹底杜絕撕裂的可能。
焊縫也迎來了升級。負責焊接的工匠改用更粗的熟鐵焊條,焊接時不再是簡單的 “點焊”,而是采用 “魚鱗焊”—— 焊條在焊縫上反複遊走,形成層層疊疊的焊紋,像魚鱗般覆蓋在關鍵部位,焊縫的寬度比上次增加了一倍,厚度也提升了三寸,如同強健的肌肉纖維,緊緊包裹著連接縫。焊完後,工匠們還會用小錘輕輕敲擊焊縫,聽聲音判斷是否存在氣泡,若有沉悶的聲響,就立刻返工,直到焊縫敲擊時發出清脆的 “當當” 聲才罷休。
當第一組法蘭連接完成時,老周讓人找來一根粗鐵鏈,一端拴在法蘭盤上,另一端掛了十桶水(約一千斤重)。工匠們屏住呼吸,看著鐵鏈被緩緩拉起 —— 法蘭盤紋絲不動,鉚釘和筋板沒有絲毫變形,焊縫也完好無損。老周拍了拍連接部位,聲音裏滿是自豪:“這才叫牢!下次就算‘白龍’再想衝出來,也得先問問這鋼釘和筋板答不答應!”
工坊內,熱鉚的巨響此起彼伏,火星如煙花般飛濺,映照著工匠們專注的臉龐。每一顆熱鉚的鉚釘,都是堵住缺口的 “鋼釘”;每一塊凸緣加強筋板,都是加固關節的 “筋骨”。他們用極致的工藝,將上次的教訓化作此刻的防線,讓 “鐵牛” 的連接處,真正做到了 “鋼釘入骨,堅不可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