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西南固

字數:2651   加入書籤

A+A-


    成都兵工廠的爐火,比往日更加熾熱。數十座熔爐同時燃起,火焰衝天,將作坊的頂棚映得通紅。工匠們赤裸著上身,汗珠順著黝黑的脊背滑落,滴在滾燙的地麵上,瞬間蒸發成白霧。爐前,總工匠王師傅手持長勺,正小心翼翼地將熔化的滇銅倒入模具 —— 銅液泛著耀眼的金紅色,順著模具縫隙緩緩流淌,在空氣中蒸騰起刺鼻的金屬氣味。
    “再加些錫!” 王師傅高聲喊道。身旁的學徒立刻遞過一塊錫錠,錫錠投入熔爐後,很快與銅液融合。“有了這雲南的錫,炮身才能更堅韌,射程再遠兩裏都不成問題!” 王師傅臉上滿是興奮,他手中的模具,正是為新炮 “震天雷” 準備的 —— 此前因銅料雜質多,鑄出的火炮常因炮身過熱炸膛,如今有了純度極高的滇銅,再搭配雲南錫塊,新炮的性能將實現質的飛躍。
    不多時,第一門 “震天雷” 火炮鑄造完成。工匠們合力將火炮從模具中取出,冷卻後的炮身泛著烏亮的金屬光澤,炮口雕刻的 “震天雷” 三字遒勁有力。王師傅讓人推來測試架,填入火藥和鉛彈,隨著一聲轟鳴,鉛彈呼嘯著飛出,落在三百步外的靶心,將靶石炸得粉碎。“成了!” 作坊內爆發出歡呼聲,工匠們互相擊掌 —— 這門炮,比之前的舊炮射程遠了五十步,炮身強度更是提升了三成,有了它,蜀地水師和陸軍的火力將再上一個台階。
    兵工廠外的街道上,同樣熱鬧非凡。一隊隊騾馬馱著雲南藥材,正朝著軍營醫館方向行進。醫館內,老醫官李大夫正指揮學徒分揀藥材,三七、天麻、茯苓等藥材分門別類擺放,散發出淡淡的藥香。“有了這些雲南藥材,軍中的傷員總算有救了!” 李大夫拿起一株三七,笑著對身旁的助手說,“之前缺藥,不少士兵的傷口化膿感染,如今有了三七止血、天麻鎮痛,能救回不少人命。”
    不僅如此,雲南的皮革也源源不斷地運往皮具作坊,工匠們用這些堅韌的皮革製作甲胄和鞍具;蜀地的鹽巴、鐵器則通過滇蜀古道運往雲南,換回更多的銅、錫和糧食。成都城內的商鋪裏,雲南特產的茶葉、水果擺上貨架,吸引了不少百姓購買;蜀地的瓷器、蜀錦也成了雲南土司貴族追捧的珍品 —— 一條跨越崇山峻嶺的貿易通道,讓兩地經濟形成了健康的循環,蜀地的活力日益凸顯。
    蜀王府的戰略研究室內,林宇正與劉子墨、陳平、趙破虜等人圍在巨大的地圖前。地圖上,川滇邊境的古道被用紅筆標注出來,從成都出發,經瀘州、宜賓,延伸至雲南麗江,再向西南方向延伸,隱約指向緬甸。“雲南方向穩定下來,咱們就能騰出手來應對東線和北線了。” 林宇手指指向川東的長江流域,“鄭芝龍聯合荷蘭人,恐怕很快會對川江發起進攻,趙將軍,水師的備戰必須加快,新鑄的‘震天雷’要優先裝備水師戰船。”
    趙破虜躬身應道:“請大人放心,水師已在瞿塘峽、巫峽部署了防線,新炮一到位,便能形成火力網,定能守住川江!”
    “北線也不能放鬆。” 陳平補充道,“清軍在川北受挫後,必然會調整策略,說不定會聯合吳三桂,從陝南方向進攻。咱們在漢中的駐軍,還需再增派些兵力。”
    林宇點頭,手指順著雲南的古道向西南延伸:“雲南不僅是咱們的原材料基地,更是通往西南的門戶。我已讓人探查,經雲南可抵達緬甸,甚至能通往印度。若能打通這條南方絲綢之路,咱們不僅能獲得更多的貿易資源,還能與東南亞的國家建立聯係,為未來的外交布局埋下伏筆。”
    “大人遠見!” 劉子墨讚歎道,“隻是雲南土司聯盟基於利益,未必絕對可靠。吳三桂在清廷的支持下,一直覬覦西南,恐怕不會坐視咱們掌控雲南。”
    “這點我早有考慮。” 林宇語氣嚴肅,“對雲南,咱們要以‘懷柔’‘互利’為主,不直接進行行政管轄,而是扶持親蜀的土司,將其培養成代理人。同時,要通過商路吸引雲南的人才 —— 善於山地作戰的士兵、熟悉熱帶疾病的醫生、懂東南亞語言的翻譯,都要盡可能招攬到蜀地。情報網絡也要加強,密切監視吳三桂和清廷的動向,防止他們滲透雲南。”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咱們必須保持自身的強大,隻有蜀地足夠強,才能讓雲南土司不敢輕易背叛。軍工生產要繼續擴大,經濟循環要維持穩定,隻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較量中占據主動。”
    夜幕降臨,成都兵工廠的爐火依舊明亮。工匠們還在連夜鑄造 “震天雷” 火炮,銅液在熔爐中翻滾,映照著他們專注的臉龐;軍營醫館裏,學徒們正在煎煮藥材,藥香彌漫在空氣中,為受傷的士卒帶來希望。那條蜿蜒在崇山峻嶺中的滇蜀古道,如同蜀地的一條新生命線,正持續不斷地輸送著活力 —— 銅、錫、藥材、皮革…… 這些來自雲南的資源,正轉化為保衛蜀地的利器,滋養著蜀地的軍民。
    林宇站在蜀王府的閣樓之上,望著遠處兵工廠的火光,心中感慨萬千。有了雲南這條通道,蜀地的實力顯著提升,應對東線和北線的壓力也多了一份底氣。他抬頭望向夜空,星光璀璨,仿佛預示著未來的希望。可他也清楚,這份希望背後,仍潛藏著危機 —— 吳三桂的野心、清廷的威脅、雲南土司的不確定性,都像暗礁一樣,隨時可能打破眼前的平靜。
    “這條路,一定要守住。” 林宇輕聲自語,眼神堅定。他知道,蜀地實力的增長還需時間,隻有不斷積累,才能在未來的決戰中實現質變,真正在西南站穩腳跟,甚至進而北上抗清,恢複大明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