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分地
字數:4386 加入書籤
這千水村原本是那三品大員的莊子,除了良田千畝,自是又修建了一個院落,是個三進的院子。
原本裏麵住著打理田地的奴仆等人。
那三品大員被抄家流放之後,這些奴仆自是也都被發賣了。
如今這三進院落空蕩蕩的,隻待新主人的到來。
杜老二一家和柳樹村的人到了地方後,那兩個領路的官差自然就回去了。
如今正是下午兩點,杜老二他們一行人登記好了戶籍之後,又趕路來到千水村,都還沒來得及吃午飯。
於是杜老二讓眾人先埋鍋做飯,吃飽後他們再說。
杜家人為了慶賀,準備做一頓豐盛的午餐。
李月娘拿出家裏所剩不多的臘肉,杜澤恩從這莊子後麵的菜地裏拔了五六根蘿卜,李月娘用這兩樣做了一個蘿卜燉臘肉。
那菜地裏還有白菜,拔了一顆,炒了一小盆菜。
他們家的幹餅子早就吃完了,好在還剩下米麵。
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李月娘也要為冬季的糧食做準備,就拿著白米和粟米一起熬了粥。
比幹飯省一些。
最後再擺出他們家特製的一碗鹹菜,兩碗回鍋的蝗蟲肉。
可以說是極豐盛了。
無事可做的杜鴻羽,踱步到前麵的三進院落,想了想直接彎腰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將鎖頭砸掉,進去了。
這院落本就已是無主之物,皇帝陛下將這方圓千畝的地都賜給他們做村莊,這三進院落自然也就是屬於千水村的了。
他進了院落,將這個三進院落的大致布局都看了一遍。
首先進了宅門,左手邊就是6間倒座房。
從一進院子裏,過了垂花門就到了二進院,二進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總共6間房。
廂房每一側的鄰近都有耳室,左邊耳室是廁所淋浴房。院子的另一側,也就是右手邊的耳室,則是廚房。
院子裏還並列栽了兩棵柿子樹,如今還零星地剩著幾片葉子。
中間的路都是用青石板鋪就的。
空間極大。
二進院中坐北朝南的是三間正房,兩側是東西耳房,大戶人家可作書房用。
經過右手邊的穿堂就是三進院,是一排後罩房和雜物間。
這院落建造的精細,整個院落居然全部都用抄手遊廊連接在一起了,就是下雨了,從後院到前院也淋不到一點雨。
杜鴻羽逛完了整個三進院落,剛出來,冷不丁地就被大哥杜星劍拽了一下。
“你進這院子作甚?該吃飯了,找你一直沒找到。”
杜鴻羽掀起眼皮看了一下大哥,也沒生氣,隻淡淡地說了一句:“沒幹什麽,隨便看看,走吧,大哥。”
杜家人吃了一頓熱騰騰的午飯。
杜老二看著,每家每戶也都吃完了,就讓大兒子杜星劍敲銅鑼,召集村人圍過來。
等人都聚齊了,杜老二也開了口。
“從今兒以後,這兒就是千水村,咱們就都是千水村的人了。”
柳樹村,哦不,如今的千水村人,個個都是十分興奮。
從今兒以後,這京郊的千水村就是他們的家了。
也是今後他們子孫後輩的根兒。
又聽杜老二繼續說:“如今冬季,這地裏已經種好麥苗了,倒是不用我們操心。接下來,我說一下分地。”
千水村人一下子也變得嚴肅認真了起來。
“你們都知道,這方圓有千畝良田。我們千水村人口如今是整70戶人家,平均分下來就是一戶人家14畝地。我知道,這些地對於一些家裏有十幾口人的人家來說,是不夠的。”
“所以官老爺也說了,這北麵的荒地隨我們開荒,回頭登記就好。我們自己開荒的田地,前三年不用繳稅。但是分得的良田,明年秋收時就要繳稅,大家記住了嗎?”
村裏人七嘴八舌地說:“記住了記住了,裏正,俺們都知道了。”
這個年代,地就是老百姓的跟,一說分地,大家夥都很高興,滿臉寫著迫不及待。
千畝良田,七十戶人家分下來,一家十四畝地,還剩下二十畝沒辦法分。
杜老二想了想說:“這剩下的二十畝地就留作村裏的公賬上,以後誰家有錢了想要買地,按市價掏銀子,這銀子咱留著回頭蓋祠堂。”
村民們更是沒有意見。
如此一來,分田已經大致定好章程了,接下來緊要的就是房子了。
杜老二又說:“今年初冬就這樣冷,很可能要有雪災。所以,如今最緊要的就是大家夥先將房子蓋起來。”
“是啊是啊。”村民們也都知道,如今這天,可不好一直睡野地裏的。
杜老二又將從齊明遠那裏打探來的消息告訴了眾人:“這兩天災民應該就會安置好,兩天後京城七門也就允許進入了。”
“到時候,想蓋磚瓦房的人家就能進城買磚買瓦搭建房屋了。蓋泥土房的人家,也可以進城找一些工人來,畢竟到時候每家每戶都在蓋房,彼此鄉親也沒時間幫忙。至於家裏困難的,可去進城做短工掙錢。”
“城門不開的這兩日,大家也正好可以去後山打些幹草,砍些木頭回頭。我們盡快將房子蓋起來。”
“是嘞,裏正,咱都聽您的。也多虧了你打探了這些消息回來。要不然,我們還是兩眼一抹黑的。”
第一個村人感激完,第二個村人也連聲感激。
“是啊,辛苦裏正了。”
“……”
幾乎每家每戶都表達了感謝。
杜老二最後擺擺手,示意這些都是他身為裏正應有的職責。
接著杜老二就想著讓大家各自回去,先用破布、幹草和樹枝,搭些棚子暫時住著。
就聽到二兒子杜鴻羽突然出聲:“我剛剛走到那前麵的大宅子附近,看了看,裏麵果然一個人也沒有了。陛下既然把這處地界給了我們,這如今無主的莊子自也是我們村的。”
杜鴻羽觀察著村民的表情,發現沒什麽不對勁的,繼續道:
“這麽大一處宅子,總不能白白荒廢了,總要有個去處才行。大家夥是怎麽想的呢?”
“這……”眾人心裏一瞬間都冒出了同一個念頭。
宅子隻有一座,給誰,當然是給裏正了。
這會到是李大力先出來,表達了觀點:“這就一座宅子,於情於理,也應該是給裏正你們家,我們都沒有意見。”
村裏人接腔:
“是的,我們都沒意見。”
“裏正,這房子,就你們家住吧,要不然,誰住誰心裏都不踏實。”
“是啊,裏正,就該是你們家住的。”
於是,上一次杜老二當選裏正時的奇異場景又出現了。
作為最大受益人的杜老二,仍舊是還沒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事就定下來了。
這處三進的大宅子,以後就歸他們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