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安家落戶
字數:4985 加入書籤
杜老二抱著菱寶,後麵跟著李月娘和杜星劍他們幾個兄弟。
一家人懷著激動而忐忑的心情,邁步走進這個三進大院子。
進了宅門之後,6間倒座房就讓杜老二、李月娘他們格外興奮了。
畢竟他們原來在柳樹村的青磚大瓦房也才四間。
杜鴻羽帶著大家往裏走,等逛完了三進院落,杜家五個兄弟除了杜鴻羽,其他四個人全都震驚的嘴巴都合不攏。
而杜老二和李月娘則是有些忐忑。
李月娘問:“這宅子這樣大,就我們一家住。當家的,我這怎麽有些心慌呢?”
杜老二沉吟了半響,突然說:“不能讓村裏人在外受凍,咱住這大院子。”
“星劍!”
“哎爹!”
“你拿著銅鑼,帶著你幾個弟弟,告訴村裏人讓來這邊院子裏住。不來的人家拉也要拉來,就是打地鋪,也有屋子遮風擋雨,比那外麵好多了。”
“快去!”
“哎好,爹,我們這就去。”
幾兄弟手腳麻溜地出了門。
杜老二又將視線看向一直乖乖坐著沒有吭聲的閨女:“菱寶啊”
“爹~”
“你自己坐在這板凳上,我和你娘先去前麵打掃屋子,行不行啊?”
“嗯,好呀,我就在院子裏,也不亂跑。你們放心去吧~”杜幼菱聲音糯糯地說。
“菱寶真乖!”杜老二捏了捏寶貴閨女的小臉蛋,就連忙出去忙活了。
李月娘看著閨女坐的老老實實,小腳丫在空中晃著,心都要融化了。
走過去親了親她額頭,說了一聲“乖”,直起身後連忙跟上杜老二的腳步。
杜幼菱看著爹娘去的是一進院,應該是等會村民們要過來,爹娘想先打掃一下前院。
所有人都在忙,杜幼菱自己坐著也無聊。
她腿一伸,就從凳子上滑了下來。
想著也給自己找點活。
杜幼菱想幫忙清洗正房這邊的桌椅,可是她打不上來水,隻得作罷。
又想了想,最後決定去掃地。
於是她左找右找,終於在二進院南麵的耳房裏找到了一個掃把。
還不就來活了。
杜幼菱拿著和自己身高差不多的掃把,在地上用力地揮舞著,小短腿一邁一邁的。
呼啦,呼啦。
隻是一刻鍾後,她就不行了。
實在是太累了。
她想,她還是進行些腦力勞動吧。
目前最緊要的,其實是要為即將到來的雪災做準備。
京城的冬天本來就比較冷,要是再加上雪災,凍死人都很有可能。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火炕!
杜幼菱知道皇宮裏是有地龍的。
大戶人家少數也有修火炕的,但是現有匠人們的技藝都不成熟,已有的火炕不是受熱不均勻,就是濃煙太大。
所以即使有少數人家有火炕,平日裏也不怎麽燒,實在是因為弊大於利。
大戶人家都樂意用上好的銀絲炭,其炭上覆白霜,無煙,燃燒時間長,還有一股淡淡的香氣,放入室內,溫暖如春。
但是一斤銀絲炭就要一兩銀子,哪是他們這些貧民百姓用得起的。
必是朝廷有品有級的大官,或是富商之家才用得起。
就算是京城裏一般的人家,那也消耗不起。
而且那碳就和柴火一樣,是長久的消耗品,哪戶人家能一車一車的銀絲碳買啊。
京城裏的一般人家多是用青煙碳,價格便宜但是煙大、嗆人。
所以她完全可以把火炕搞出來呀!
她曾經穿越到21世紀,在那裏,她去過一個叫哈市的地方,那裏的人家到處都有火炕。
而且她把火炕搞出來後,不僅可以解決自家和村民們今年冬天的保暖問題。
而且等村民們蓋好房子之後,還可以培訓一下村民,教他們怎麽織炕。
等他們技藝成熟之後,就讓哥哥們帶著村民一起到城裏,給有需要的人家織炕。
賺錢!
對了,火炕是怎麽壘的?
嗯……讓她來康康,係統商城裏有沒有設計圖~
這邊,院子外麵,杜星劍兄弟幾個已經拉著幾位族老和幾戶人家過來了。
其他的人家卻怎麽也不肯過來了,說著都住到裏正家,像什麽話。
村民們是真心覺得,這宅子給裏正一家正好。
沒有一個人心裏會不舒服。
不說,最開始杜家的小菱寶帶著他們找到了水,就說後麵杜老二一家幫他們從土匪那裏把糧搶回來,就是天大的恩情了。
後來,又告訴他們蝗蟲能吃。
這一樁樁一件件,要不是杜老二一家,他們能不能走到京城都未可知。
甚至能不能活著都未可知!
何況,這京郊這麽好的地,要不是杜老二一家,救了那在京城有人的齊家公子,這千水村怎麽會輪到他們遷移過來?!
他們要是去了那益陽府城,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呢!
千水村人心裏都明鏡似的,他們心裏對杜老二一家,隻有無盡的感激之情。
對如今的境況,已經非常滿意了!
最後還是杜老二又跑了一趟,把村裏人都叫來了三進院這邊。
其中光是六間寬闊的倒座房,就住進了一半的村民。
這個時候也不是講究的時候,每間屋子都用幹草平鋪完,上麵每家每戶放著自家的席子、褥子,大家挨個睡在一起。
冬天,擠擠還暖和哩。
剩下一半的村民住進了三進院後麵的那一排後罩房中,正好全村的人都住下了。
杜老二一家住在二進院的正屋,李家舅舅一家住在西廂房,姨母一家和李家舅舅帶來的掌櫃夥計住在東廂房。
住處都解決好,眾人就連忙上後山去拉幹草,砍木材做房梁。
……
兩日後,京城的外七門開了,杜老二又帶著村裏人進了城。
買磚買瓦的,找工人蓋房子的,打短工掙錢的。
總之,千水村沒一個人閑著。
眾人一鼓作氣,在一個月之內,終於將各家的房子都蓋好了。
村民們也接二連三地搬出了三進院。
村裏人家蓋的房,當然是有磚瓦房,也有泥土房。
這個和各自的家底有關。
當初和杜老二一起去天巫山的那幾家,都蓋了一排五六間的青磚大瓦房,外帶一個院子。
好在,那幾家本來家底就厚實,眾人倒是也沒疑惑什麽。
其實,以那幾家如今的銀錢,二進院子他們也修得起。隻是,他們都懂得低調,那銀錢留著細水長流地花。
其中李家舅舅蓋了一排八間的青磚大瓦房,不過,他是在宅基地中間建的,前後都還留有空間。
李家舅舅是準備蓋三進院落的,隻是年前的時間肯定不夠,這天也越來越冷了,就想著年後再將前後院落蓋起來。
新房落成,許多村民住進新房子裏後,都不怎麽願意出來了。
實在是,這天,太冷了。
隻能窩冬。
但是杜家三進院裏的正房,如今卻是溫暖如春。
因為杜幼菱把火炕弄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