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蓋養豬場

字數:3977   加入書籤

A+A-


    杜家人吃了一頓溫馨的晚餐,天黑之後鄉下沒有什麽娛樂活動,大家就早早地睡了。
    一夜好夢。
    次日,杜老二帶著幾個兒子回了城裏。
    老大杜星劍、老二杜鴻羽、老四杜清安都是要上學。
    老三杜永豐和老五杜澤恩則是回酒樓照看生意。
    杜老二去了戶部衙門,詢問了怎麽買下荒地。
    從衙門的小吏那裏得知,荒地是三兩銀子一畝,甚至是千水村後麵的山也可以買。
    杜老二是農家出身,刻在骨子裏就是多買地,甚至做個地主老爺更好。加上在京城裏買下酒樓,讓杜老二嚐到了置辦產業的好處。
    所以杜老二幹脆買了一百畝的荒地,和一座小山頭。
    荒地總共花費了三百兩銀子,這麽大一塊地,杜老二想著回頭也學那些富人家一樣做個莊子。
    最起碼,以後菱寶再想建個什麽房子,地盤也是夠的。
    當然他們家也能開荒,開荒的地是不需要給戶部衙門交錢的,隻需要三年後交稅。但是這開出來的地隻能種糧食,而且不能買賣。
    但,這一百畝的荒地買下來就是他們杜家的私產了,以後可傳子孫後代的。
    這個山頭,買下了之後也就是他們的私山了。各個時節的山貨,還有山上的樹木竹子,整個山的地皮都是他們家的了。
    而且聽菱寶說,還想養羊。
    雖然做事要一點一點做,但是先買下來總是好的。
    這山雖說是小山頭其實也是挺高的,有三百米高,當然和旁邊直插雲霄的高山沒法比,但是杜老二也挺滿足的。
    買下荒地花了300兩銀子,買下這座山花了500兩銀子,總共800兩,好在杜老二提前準備了銀票。
    當場就買下來了。
    杜老二還給主事的官員孝敬了十兩銀,果然那人順手就從那座山的邊上劃了一百畝的荒地給他。
    這下杜老二家的山連著地,可方便了,而且離他們家三進院也不遠,總共二裏地的路程。
    腳程快一些,一刻鍾就能到。
    杜老二揣著兩張還熱乎的地契就回了千水村。
    到了家裏,杜老二將兩張地契買了出來,交給李月娘收著。
    在旁邊的杜幼菱也特別高興,她沒想到她曾經想要有一座山的夢想就這樣讓他爹給實現了。
    啊啊啊,想著就覺得好美,自己家的私山喲~
    杜幼菱抱著杜老二好一番親昵,還狗腿地給爹倒茶拿糕點,弄的杜老二啼笑皆非。沒想到,這禮物送到菱寶的心坎上了。
    杜幼菱當然開心了,她想養豬還想養羊呢,到時冬天吃羊肉火鍋,簡直不要太巴適。
    但是,杜幼菱還是知道,路要一點一點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所以也不急,一件一件來,接下來就先蓋養豬場。
    如今地裏正好沒有什麽活計,是農忙前最後的半個月,這個時候村裏的人手也充足。
    杜老二直接就去村裏找人。
    村裏人一聽是裏正家要幹活計,自然很多人都來幫忙。
    嘴裏還說著不要工錢,各自拿著家夥就催促杜老二趕快帶他們去蓋豬圈的地方,沒準今天就能打好地基。
    不管村裏人怎麽說,工錢杜老二是一定掏的。一般鄉下給人蓋房子,一個壯丁是一天30文,中午管一頓飯。
    杜老二,卻是直接給來幹活的村裏人一人一天50文,管中午晚上兩頓飯。
    不為什麽,一是如今他們家也不差這些錢。二,就是豬圈蓋好,村裏人就要開始農忙了。
    農忙很累人的,農忙結束之後,家裏的漢子都要累脫一層皮。
    杜家的活在農忙之前,杜老二就想給村裏人多拿一些錢,吃上也豐盛一些,爭取不耽誤村裏人農忙時幹自家的活。
    杜家的養豬場如火如荼地蓋了起來。有些村民很好奇,好好的豬圈為什麽叫養豬場,就聽裏正家的寶貝閨女菱寶說,
    “因為要蓋許多個豬圈連在一起,養很多豬,所以要叫養豬場啊~”
    其他正幹活的漢子都覺得菱寶這孩子真是機靈,還懂事,嘴還乖。
    可不是,如今快到正午了,日頭熱下來,許多幹活的漢子身上已經出了一層汗。菱寶小小的一個人,剛到大人大腿那裏,就戴著一個茅草帽,端著一碗碗的綠豆湯給村裏人送。
    這些揮灑汗水的漢子端著菱寶遞來的綠豆湯,喝起來心裏甜絲絲的,幹活更有力氣了。
    其實杜幼菱也真的在綠豆湯裏放糖了,糖在大曆朝是很貴的,一般人家拿糖水待客就是很高的禮儀了。
    杜幼菱直接在成桶的綠豆湯裏加糖,一般人家都不會這麽豪氣。村裏人隻當裏正家不愧是在城裏開酒樓的,手藝就是好,煮的綠豆湯都比人家家裏的甜。
    杜幼菱笑眯眯地倒也沒說加糖,一天天的綠豆湯喝下去,免得村裏淳樸的叔叔伯伯心裏有負擔。
    等到日頭正南的時候,杜老二帶著李月娘就過來了。
    杜老二原本是和村裏人一塊幹的,到了中午飯食的時候,又趕著騾車回家接媳婦和幫著把飯帶過來。
    杜家準備的飯食十分的豐盛,菜不多,但是量很大。
    隻見兩個大木桶裏裝著滿滿的白菜溜肉段,幾乎是一半菜一半肉了,這幾乎是一般人家過年才能吃到的葷菜。
    另外還有兩大筐蒸好的雜糧饅頭,一個個比手掌都大,還準備了一桶蛋花湯。
    可謂是十分豐盛。
    一時間,村裏的漢子都不好意思吃。
    還是李月娘盛好,杜老二直接讓到村裏人的手裏,有了第一個人吃,後麵的人也就主動了。
    等到最後幾十個漢子,一個個手裏裝著滿滿的肉菜上麵蓋著一個大饅頭,一口肉菜一口饅頭,吃的噴香。
    杜家人吃的也是這些,杜幼菱甚至覺得和大家一起吃,挺熱鬧挺有意思。
    一共四十個人蓋了十天,一個占地一畝地的大養豬場就建好了。
    裏麵甚至可以同時養三百頭豬。
    但是,至於要不要一下子養這麽多豬,杜家人還要考慮考慮。
    一是,這麽多小豬崽可不好買,另外就是養豬養太多,怕得豬瘟。
    而且馬上就要農忙了,所以抱豬崽也要農忙後了。
    那個時候村裏家境良好的人家也會去抱豬崽,在各家院子裏養,養半年到冬天,過年宰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