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代表團名單

字數:9109   加入書籤

A+A-


    木樨地,順著電梯上樓,打開電梯就能看到曹禹高掛在門口的“身體抱恙、恕不接待”的牌子。
    他們恰好碰到一群人走上電梯下去,劉一民看了對方一眼,好像是戲劇家協會的人,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個話劇團的。
    下去的幾人看到劉一民等人在電梯裏嘟囔了一嘴:“不是身體抱恙嗎?”
    “那能一樣嗎!”另外一人回複道。
    劉一民輕輕敲了敲門,正在做飯的李玉如喊道:“老萬,應該是一民他們來了,你看看。”
    “我來吧!”萬方放下手中的掃把,快速地走到門口,側耳傾聽了一下,臉上隨即露出笑容,伸手打開了門。
    “一民,霖霖,朱叔、朱姨。”萬方捏了捏劉雨的臉蛋。
    “師姐,你這是最近都在這兒幫老師招待客人?”劉一民好奇地問道。
    萬方挑了挑頭發,留出門口的通道:“沒辦法啊,來的人多,我要是不搭把手,光靠李姨忙不過來。不過今天本來不準備來的,要上班了。但今天單位有集體外出活動,我沒參加就來了。”
    走進客廳,劉雨和劉林撲到了曹禹懷裏,一口一個師公,曹禹趕緊將桌子上的牛軋糖抓起往兩人兜裏塞,又給兩人剝開一個放進嘴裏。
    “甜不甜?”曹禹高興地問道。
    萬方衝朱父朱母說道:“朱叔叔,朱阿姨,你們趕緊坐。”
    “趕緊坐,朱教授,朱醫生,咱們都是一家人,不用太客套。”曹禹笑著說道。
    “萬院長,新年好啊!”朱父高興地說道。
    “新年好,新年好,每逢新年添一齡啊!”
    朱霖放下手中的東西,到廚房幫忙,劉一民站在廚房門口,跟師娘李玉如聊了起來。
    李玉如將這陣子發生的事情一一告訴了他們,有抱怨,也有開心事兒:“大年初二的時候家裏可熱鬧,都是自家人。”
    初二的時候,李玉如和前夫的孩子也來了,所以李玉如格外的高興。
    過了初二之後,就是文藝界人士過來拜年,從早上到晚上人都沒停過。本來曹禹身體挺好的,可一天折騰下來,血壓都不穩了。
    要是光拜年就好了,拜年的時候還要處理各種事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需要曹禹去平衡。
    “師娘,油炸的花生呀,好吃嗎?”劉一民探著腦袋看著桌子上擺著的糖炒花生。
    李玉如端起花生說道:“忘了,拿出去讓兩個小家夥嚐嚐。櫃子裏還有炒栗子,你自己去拿吧。”
    劉一民端著走了出去,劉雨和劉林看到後眼珠子一動不動:“兩個小饞蟲,快謝謝奶奶!”
    “謝謝奶奶!”
    在廚房做飯的李玉如聽到後,笑著大聲應了一聲:“不要吃太多,一會兒還有好吃的。”
    曹禹從懷裏掏出紅包塞到了劉雨和劉林的口袋裏:“拿好,別丟了,以後長大了,自己買糖吃。”
    “謝謝師公。”
    兩個小家夥奶聲奶氣地聲音,逗得曹禹哈哈大笑。不是曹禹在哄孩子,而是兩個小家夥哄曹禹,簡直把曹禹哄成了老小孩兒。
    萬方跟朱母聊著天,朱父則跟曹禹聊天,曹禹關心目前高校工科的發展,畢竟國家工業要發展,離不開工科。
    朱父也沒想到曹禹對工科了解這麽多,嘴裏時不時還能講出一些工業發展的專有詞匯。
    講著講著,朱父就講到了自己的論文上,曹禹聽到後看了劉一民一眼:“老朱啊,好好寫,國家現在很欠缺一些頂層設計,各種產業的整體規劃。
    這些都是需要專業人士做出專業調研之後得出專業的判斷。”
    “萬院長,沒想到您這麽了解。”
    “我呀,就是門外漢。上麵領導經常提工業發展,聽的多了,知道的就多了。文人嘛,不能隻將目光放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上,需要從整體看問題,這樣才不至於陷入狹隘。”曹禹揉了揉劉林的腦袋,輕聲問道:“你說對不對呀?”
    劉林啥都不懂,但懂得點頭。曹禹有四個女兒,但是並沒有兒子。
    眾人聊天的時候,外麵仍能時不時地聽到腳步聲,或者歎氣而歸的人。
    等到十一點左右,李玉如高興地宣布飯菜已做好,等到飯菜上來,客廳裏都是飯菜的香味。
    李玉如和曹禹一邊聊天,一邊喂兩個小家夥吃飯,劉一民說道:“老師,師娘,你們倆可別太慣著他們兩個。”
    “沒有慣,有嗎?”李玉如又夾了一塊瘦肉送到劉雨的嘴邊。
    兩個小家夥再有兩個月就三歲了,劉一民和朱霖正在培養他們用筷子和勺子的能力。平常用勺子還可以,但是筷子還有點捏不住。
    曹禹今天高興,特意開了一瓶酒和劉一民、朱父一起喝,三個人喝一瓶酒,除了朱父之外,其餘人大概不會醉。
    “一民,你知道為什麽要鍾書去拉美嗎?”
    “因為錢老在國際上的名聲很大。”劉一民說道。
    “也不是,老錢懂西班牙語啊,拉美那地方,都是講西班牙語。”
    錢鍾書懂西班牙語,但他這地位也不能讓他做翻譯,所以還得配一個翻譯。
    朱父對於拉美之行也很好奇,不斷講起自己頗為了解的拉美作家。
    吃到最後,朱父已經喝的腦袋暈暈的,朱母不好意思地說道:“他就這樣,喝不了多少酒。”
    曹禹笑著說道:“剛好也沒了,不喝了,不喝了,稍微喝點挺好,喝多了難受。”
    吃完飯,劉一民和朱霖將朱父朱母送了回去,李玉如和朱母臨走時相約到正月十七一起去逛燈會。
    下午,朱父在家睡覺,劉一民和朱霖帶著兩個小家夥陪著朱母逛了逛公園,公園裏小商販眾多,各種玩具和小吃目不暇接。
    劉一民買了一隻風箏,他也是第一次放,經過多次嚐試之後,才和朱霖配合著將風箏給放了起來。
    朱霖調侃道:“劉老師,寫《追風箏的人》的作家不會放風箏,這說了誰相信呐!”
    “寫的容易,這放著難!”劉一民輕輕拽了拽風箏,讓老鷹形狀的風箏飛的更高。
    劉雨和劉林在旁邊跳著鼓掌,朱母看兩人的帽子有掉的痕跡,連忙給兩人正了正帽子。
    “初八公園裏的人已經不多了,大家都去上班了,前兩天這裏人擠人,還有人唱《冬天裏的一把火》,穿著費翔的衣服,發型也一樣。我想看,你爸非拉著我走。”朱母說到最後抱怨起來了朱父。
    劉一民嘿嘿一笑,老嶽父這心眼也不大呐!
    下午四點,太陽緩緩落下,公園裏冷風一吹,聚集在這裏的人就開始緩緩散去。
    “回去吧,要冷了。”劉一民笑著開始收風箏。
    回到家裏,朱父已經醒了,正坐在書房裏看汽車產業相關的資料。
    “我決定了,等過幾天我要去親自去一汽、二汽還有準備合資的車企跑一圈,這樣才能得出更準確的數據。”
    朱母拍了拍胸脯:“去就去,嚇我一跳,我還以為你要說什麽事兒。”
    “這是大事兒,我去了可能就沒辦法照顧家裏了。”朱父嚴肅地說道。
    朱母被他的嚴肅搞的一愣一愣的,笑著說道:“朱教授,家裏你什麽時候管過,好了,你要去就去,家裏你放心。”
    電話聲響起,是喜梅打來的,詢問他們晚上回不回去吃飯。
    “吃完飯再走,我去做飯。”朱母連忙說道。
    劉一民對著電話說道:“喜梅,我們吃完飯再回去。”
    吃完飯,劉一民和朱霖開車回到了華僑公寓,家裏已經打掃一新,太陽不大,但被子曬一曬好歹沒那麽潮了。
    “喜梅,辛苦了,今天沒人過來吧?”
    “劉振雲同誌來了,隨行的還有史鐵生同誌,另外還有一名自稱是您的學生,見您不在家,就走了。”
    “好,我明白了。”劉一民說道。
    劉一民走進書房,給劉振雲和史鐵生打了一個電話,另外一名自稱是學生,應該就是閆真。
    電話打完之後,劉一民坐在書房開始寫中國外交官何鳳山的故事,劉一民以此時歐洲大陸經曆開始,魷太人被小胡子當做雞仔一樣一槍一個。
    德國大軍吞並奧地利,命令各國駐奧大使館必須改為領事館。
    此時,視角轉向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一名中國外交官正在摘除掉大使館的牌子,掛上名為“駐維也納領事館”的木牌。
    中國大使的背後,則是混亂的奧地利街頭,納粹軍人瘋狂的將猶太人趕往集中營.
    故事從此開始,引出何鳳山的經曆,開始是描繪何鳳山艱難的心路曆程,之後重點描繪何鳳山不屈不撓,麵對各方壓力,尋找解決的辦法。
    風雨之中,他憐憫地望著排隊的猶太人,激勵他們好好活下去。
    另外,17歲的魷太少年,在街頭倉皇尋找救命稻草,最後在中國領事館得救。這個角色也是劉一民需要重點塑造的魷太角色,除此之外要突出西方國家互相推諉的國際環境。
    正是因為西方采取綏靖政策,才讓德國得以做大,並將德國變成戰爭機器。
    整體內容劉一民已經想好,但是本書的名字還沒有想好。
    三個小時,劉一民寫了三千多字,朱霖過來喊他睡覺。
    “明天不用去萬老師家了,那我明天就去上班了。”朱霖輕聲說道。
    劉一民笑著說道:“好啊,自己開車一定要注意點。”
    “嗯!”
    “不過明天我還得找萬老師,我問問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
    這時間,劉一民沒有再打電話,估計曹禹已經休息了。
    晚上,臥室裏,劉一民和朱霖纏綿了一陣才罷休。這幾天在老家,兩人的被窩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渾身是勁沒處發泄。
    “晚安,劉老師!”朱霖輕聲說道。
    翌日吃完飯,劉一民看著朱霖成功開車走出華僑公寓才轉身到書房給曹禹打了一通電話。
    “來家裏吧!”曹禹此時正坐在書房裏聽唱片。
    “行!”
    劉一民抵達木樨地,跟李玉如打了聲招呼之後,直接走進了書房。
    曹禹站在窗邊看風景,看到劉一民進來,轉身關掉了唱片:“你給老於推薦的演員不錯嘛,這兩天不少導演都在誇。”
    “我也是順手而為。”劉一民說道。
    曹禹坐下說道:“現在就咱們兩個人了,我給你講一講赴拉美代表團的事情,這是名單,你看看。”
    劉一民接過名單,仔細地將上麵的人名看了一遍【團長:曹禹,副團長:錢鍾書、劉一民,代表團成員:汪曾琦、馬識途、李凖、阿城。】
    李凖是豫省人,今年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同時也是著名編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全都是他進行改編的。
    阿城1949年出生,以一篇《棋王》正式進入文壇,他的文學之路起步較晚,《棋王》84年才發表,一經發表就獲得了獎,讓無數人認識到了這個年輕人。
    阿城是這次除劉一民之外的年輕作家代表,文聯是想多選一些年輕作家,可是思來想去,還是讓老作家占了多數,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年輕人實在是太少了。
    “你對阿城熟悉嗎?”曹禹問道。
    “看過作品,但人沒見過。”
    “咱們這次三月十六出發,四月十號歸國,為期半個多月,中間還會參加委內瑞拉舉辦的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獎,這個獎是拉美國家的盛世,馬爾克斯也會出席。”
    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獎以委內瑞拉總統加列戈斯命名,他同時也是一位家。
    此時的委內瑞拉有錢,獎金十分豐厚,達到十幾萬美元,歐元出來之後,標準為十萬歐元。
    可惜等到委內瑞拉的石油被製裁後,經濟一落千丈,再也無力舉辦此等盛事,加列戈斯文學獎於17年暫停頒發。
    “咱們去看看,看看委內瑞拉怎麽慢慢把文學獎的國際影響力提上來的。”曹禹輕笑道。
    “怎麽提?還是錢唄,用錢砸,跟意大利國際文學獎一樣。”
    曹禹看了劉一民一眼:“你說的是對的,但要是有不那麽花錢的辦法就好嘍。”
    名單上的人除了李凖和阿城劉一民沒見過之外,其他的都很熟,倒是不需要再進行了解。
    “翻譯是誰?”劉一民問道。
    “翻譯?翻譯是滬市外國語大學的教授黃錦炎,他懂馬爾克斯,是老巴推薦的。”
    劉一民撇了撇嘴,黃錦炎正是盜版《百年孤獨》的翻譯推手之一,和同事一起翻譯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怎麽了?”
    “沒什麽,馬爾克斯在國內的文學作品出版是沒有得到許可的,黃教授的版本流行很廣。”
    曹禹沉吟片刻後說道:“你說的鍾書同誌跟我講了,所以這次《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同誌也會隨行,目的就是想正式跟馬爾克斯簽訂出版合同。目前國內沒有正版,讀者不得不看盜版。”
    中午,劉一民就在木樨地吃飯。曹禹告訴劉一民,上麵已經批準由文研所作為東道主邀請島上左翼作家來大陸討論傳統文化,順便參觀一下改革開放成果。
    “行,那我回去之後就擬一個名單,到時候再交給部裏審核一下!”
    曹禹笑著說道:“人數不要太多,十人左右即可。”
    “行!”
    從曹禹家裏出來,劉一民直接去了一趟文研所,所裏的人基本上已經到齊了。桌子上擺著不少東西,都是各自從家裏帶來的。
    辦公室裏各種食物的味道交織,劉一民走進去嚐了幾口:“看來大家關係處的不錯!”
    “劉老師,您嚐嚐我家的炸魚,特別好吃!”
    “不錯!”劉一民捏著炸魚走進了辦公室,閆真隨即跟了進來。
    “老師,要不要禁止大家帶吃的進辦公室?”
    “算了吧,剛開學沒那麽多講究,但平常不能這樣。你去我家了?”
    “對,但是保姆說您不在家,我就走了,想跟您拜個年。聽說您又獲得茅盾文學獎了,恭喜您。”
    “你也新年快樂。”
    “老師,文學獎快要頒獎了吧?”
    “過了十七就要頒獎了,不聊這個,咱們所準備邀請島上左翼前來訪問。下階段,所裏的工作重點除了科研之外,就是這件事情了。”劉一民迅速地打開桌子上的文件夾。
    “島上作家?什麽時候?這樣幹好嗎?”閆真瞪大眼睛問道。
    劉一民饒有深意地看了閆真一眼,閆真尷尬地笑了笑,文研所這樣幹,肯定是得到授意。
    “咱們用不用做一些招待準備?”
    “也沒什麽要準備的,既然來了,做的準備太多,反而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正常工作,大家形象、精氣神提起來,住宿飲食安排好就行。”劉一民擺手說道。
    “行,我明白了,要是外麵的同誌們聽說了這件事情,一定會非常高興。”
    “一會兒我對他們講,我擬一下名單。”
    閆真點了點頭,笑著轉身走出辦公室。沒過多久,一份九人名單就擬好了。
    Ps:另一更明天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