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大力發展奉北重工業基地,以及開始開采大慶油田

字數:8450   加入書籤

A+A-


    蘇長青並沒有直接答應馬歇爾與史迪威等人的請求。
    事實上!
    蘇長青在大的戰略層次方麵,自然是還需要總部那邊的許可。
    總部那邊同意馬歇爾、史迪威等人造訪奉北,其實已經是表明了總部首長們的考慮。
    不過放棄入關的絕佳時機,這個決定還是不好做的。
    這一點!
    黨內的首長們也是出現了一些爭議。
    還是老師力排眾議,讓馬歇爾與史迪威等人先行造訪奉北。
    具體情況,由蘇長青給出一定的意見。
    同時!
    總部也針對此事做更多的考慮。
    不過在一些事情上,總部首長們的看法卻是出奇的一致。
    那就是奉北被收複之後,奉北的建設絕對不能亂。
    必須利用好奉北的資源,利用張家父子留下的工業體係,以及小鬼子留下的工業體係。
    迅速恢複奉北的生產!
    打造工業基地,為大夏國的複興做出貢獻。
    在總部沒有做出最終決定之前,蘇長青自然不會貿然答應馬歇爾與史迪威的任何請求。
    就在蘇長青與馬歇爾、史迪威會談後不久。
    來自國際戰場和國內局勢的新變化,促使奉北野戰軍和鹽安那邊,最終做出了關鍵的抉擇。
    ……
    遠東戰場的驚天逆轉,並未能阻止東洋帝國在其他方向的垂死掙紮。
    為挽回在大陸的慘重失利,並試圖鞏固其在占領區的搖搖欲墜的統治。
    東洋帝國軍部悍然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鄂戰役”。
    缺乏鬥誌、指揮混亂的青天黨軍在這一輪猛攻下,再次上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大潰敗。
    此戰!
    青天黨軍喪師失地,形勢急轉直下。
    這一潰敗,徹底耗盡了盟國對青天黨政權最後一絲信心。
    原本因其代表大國身份而得以參與的開羅會議等高級別盟國磋商。
    青天黨代表開始被有意無意地邊緣化,其聲音變得無足輕重。
    在盟軍於歐洲及太平洋戰場高歌猛進之際。
    青天黨戰場的持續糜爛顯得格外刺眼,嚴重影響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整體形象和戰略協調。
    “看來總司令和他的政府,已經證明他們無法承擔起一個主要盟國的責任。”
    在鹽安的窯洞裏。
    一位首長手持最新的戰情通報,他的語氣沉靜卻一針見血,“他們不僅無法有效打擊敵人。”
    “反而成了消耗盟國援助的無底洞,拖累了整個戰局。”
    另外一位首長深以為然,他補充道:“更重要的是未來的世界格局。”
    “必然由在這場戰爭中貢獻最大的力量來塑造。”
    “如果我們不能展現出足以匹配大國地位的實力和擔當。”
    “那麽戰後!”
    “我們很可能再次淪為列強博弈的棋子。”
    “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國內的情況!
    自然要考慮!
    在全民族團結抗戰的情況下,率先打起內戰。
    必然是會喪失民心的。
    與青天黨開戰,是不可取的。
    當然,入關消滅在夏北一帶的鬼子。
    也是可取之策!
    但是,燈塔帝國與北極熊帝國等都希望大夏國能夠進攻高麗半島。
    一旦同意了他們的這一請求,那戰後的世界格局也會朝著對大夏國有利的方向發展。
    甚至讓大夏成為未來聯合國的重要創始國,重要性不言而喻。
    畢竟豫湘鄂大戰之後,北極熊國、大不列顛帝國與燈塔帝國,似乎在有意無意的忽視大夏國。
    要知道二戰結束後,為了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並處理戰敗國的事務。
    國際社會決定在雅爾塔召開重要會議。
    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成立聯合國,以管理全球事務。
    最初,隻有燈塔、北極熊、大不列顛三國參與了雅爾塔會議,並同意成立聯合國,並設立安理會的扛把子。
    然而,最終的五大流動武器販賣商局麵。
    卻與最初的設想不同,除了燈塔、北極熊、大不列顛外,大夏和好國也成為了五大流動武器販賣商之一。
    在初期的討論中,軸心國的三大強國——燈塔、北極熊、大不列顛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理事國。
    然而,當即將作出決定時。
    燈塔國卻突然提出讓大夏也成為其中之一。
    這個提議意味著原本的三大變成了四個,世界的話語權也隨之分散。
    大不列顛與北極熊兩國自然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力。
    大不列顛國首當其衝地表示反對。
    處在這個時代的人,並沒有開天眼。
    雖說奉北大戰扭轉了東亞戰局。
    但如果奉北野戰軍能夠拿下高麗半島,對東洋帝國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而一旦達成這一點!
    北極熊、燈塔與大不列顛,自然也不會反對大夏成為流動武器販賣商之一。
    從世界格局來看!
    拿下高麗半島對大夏國家利益而言,至關重要。
    同時!
    庫頁島、瀛洲、琉球群島都在東洋人的手中。
    想要從盟軍手中拿回這些島嶼,尤其是在我軍海軍力量不足的情況下。
    如果能夠與燈塔等進行親密合作,戰後話語權也更多一些。
    當然!
    還有蘇長青提到的,戰後對東洋帝國可能的控製。
    在經過深思熟慮。
    並與蘇長青進行了密集的電報磋商後。
    總部最終做出了重大戰略決策:原則上同意蘇長青所部暫緩原本醞釀的入關南下計劃。
    轉而集中力量,準備發起對高麗半島的進攻。
    以配合盟軍在太平洋的總反攻,徹底斬斷東洋帝國與大陸的聯係。
    同時!
    命令活動於夏北地區的新四軍主力以及五台山根據地的八路軍115師。
    加強對夏北及平津地區的軍事壓力。
    形成夾擊之勢!
    逐步壓縮敵占區,為最終光複整個夏北奠定基礎。
    奉北野戰軍的實力雖然強,但從全盤進行考慮。
    利用這個時間點,發展奉北的重工業。
    對八路軍與新四軍等部隊的武裝加大力度。
    我軍的精銳部隊,也就不隻是奉北野戰軍一支了。
    畢竟平衡!
    也是至關重要的。
    戰略方向既定!
    蘇長青深知強大的軍事力量離不開堅實的後方支撐。
    奉北!
    這片剛剛沐浴戰火重歸和平的黑土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建設高潮。
    蘇長青在給總部的報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設想——“奉北振興第一個五年計劃”。
    旨在利用北滿地區原有的工業基礎和小鬼子遺留的(雖遭破壞但骨架尚存)工業設施。
    結合從燈塔人那裏“敲詐”來的部分資金、技術和急需物資,快速將奉北建設成為強大的重工業基地和穩固的大後方。
    這一設想,得到了總部首長們的高度讚賞和全力支持。
    “長青同誌很有遠見嘛!” 一位首長拿著電報,對身邊的幾位首長笑道,“打仗他是把好手,搞建設也不含糊。”
    “這個五年計劃!”
    “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很好!”
    “告訴長青。”
    “放手去幹,總部支持他!”
    在蘇長青的規劃下,奉北大地頓時變成了一片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在鞍山、本溪等地,修複和擴建鋼鐵廠的工程晝夜不停。
    高爐重新噴吐出滾滾濃煙,鋼花飛濺,鐵水奔流。
    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被組織起來,甚至從全國各地秘密招募、聘請,投入到恢複和擴大生產中。
    利用燈塔帝國援助的部分精密機床和技術資料,奉北的機械製造業迅速發展
    在常春、奉天地,原有的鐵路機車車輛廠、飛機修理廠被迅速整合。
    同時,土地改革在奉北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奉北廣袤的黑土地被有序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
    伴隨著“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初步落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空前調動起來。
    奉北行政公署大力推廣改良農具和初步選育的良種,大規模生產和使用化肥。
    一個個大型國營農場開始籌建,旨在示範和推廣機械化、規模化農業生產。
    豐收的糧食,不僅滿足了奉北軍民的需求,更有餘力支援其他根據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糧倉”。
    同時,紡織、造紙、食品加工、火柴、肥皂等輕工業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在蘇長青的放權與授意下,高副政委以及管理團隊展現出了驚人的組織能力。
    他們有效整合了遺留的工業基礎、北滿根據地的原有資源,和奉北地區龐大的人力。
    以一種高效而務實的方式推動著奉北的複興。
    整個奉北根據地仿佛一台剛剛加滿油、校準好的巨大機器,開始轟然作響,全速運轉。
    與此同時!
    在與馬歇爾和史迪威的後續談判中,蘇長青可不會放過這個從燈塔帝國手中,大撈特撈好處的機會。
    “馬歇爾將軍!”
    “史迪威將軍,” 蘇長青在談判桌上氣定神閑,“跨過鴨綠江。”
    “進攻東洋帝國重兵布防的高麗,並非簡單的軍事行動。”
    “這需要龐大的後勤支撐,需要更新更犀利的裝備,尤其是兩棲登陸艦艇、重型轟炸機和更多的運輸機。”
    我的部隊經曆了奉北苦戰,急需休整和補充。”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確保在主力東進後,奉北這個大後方,能夠持續為前線輸血。”
    “因此!”
    “貴國承諾的援助,必須足額、及時到位。”
    “並且,我們需要一部分關鍵工業設備和技術轉讓,以增強我們自身的‘造血’能力。”
    麵對蘇長青擺出的實際困難和有理有據的要求。
    急於在遠東開辟第二地麵戰場以減輕太平洋壓力的馬歇爾。
    在經過與國內激烈磋商後,最終做出了大幅度讓步。
    一筆數額驚人的美元貸款、堆積如山的軍用物資(從罐頭食品到卡車、汽油)、以及一批對於奉北工業體係至關重要的機床和技術圖紙。
    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輸入奉北。
    這無疑為奉北的“五年計劃”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就在奉北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時。
    一支由蘇長青授意,由大批地質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精銳警衛部隊組成的特殊勘探隊。
    經過數月艱苦的鑽探,在一個寒風凜冽的黃昏。
    位於安達附近的一處探井,突然噴湧出了黝黑粘稠的工業血液——原油!
    這片早就被蘇長青劃為軍事禁止區的區域,竟然發現了規模極為龐大的油田。
    這一消息!
    令眾人欣喜若狂!
    “出油了!”
    “出油了!” 渾身沾滿泥漿的勘探隊員們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許多人激動地相擁而泣。
    畢竟這意味著奉北乃至整個大夏,即將擺脫“貧油”的帽子。
    擁有了支撐現代工業和國防體係的寶貴戰略資源!
    而有石油出現,也意味著大夏國的石油出現被封鎖局麵。
    也不至於因為封鎖,而無石油可用。
    幾天之後!
    一家在津門出版的英文報紙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刊登了一則語焉不詳的短訊,提及“據傳在滿洲某地可能發現了有開采價值的油氣苗頭”。
    這則消息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
    迅速引起來了不小的風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