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神兵天降
字數:4038 加入書籤
程懷亮縱馬飛躍,心中的爽快難以言表。
當他被老爹按在太原城內之時,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竟然在這裏也能得到戰機,而且還能指揮一支騎兵!
“杜荷!我可真是對你刮目相看了!這支騎兵全是你組織起來的?”
太子親信,杜如晦之子杜荷,此時也正在戰馬之上,追在程懷亮的身後。
雖然杜荷乃是文臣,但是大唐之時,多有出將入相之臣。
而且杜荷自幼便陪伴太子。
李承乾喜好騎馬,杜荷自然也練就了不錯的騎術。
杜荷迎著風聲,大喊道:“你以為太子出征,特意把我留在京城是為了什麽?”
“早在右威衛與其他三衛大軍分兵之時,太子殿下便已經看出,僅靠右威衛尚不足以防守如此廣闊的地域,必須要有一支騎兵策應之。”
“最初,太子看中的是右驍衛,但卻被你老爹給否了,這才退而求其次,令我征調涼、雍、並三州有馬的良家子,作為鄉勇策應北疆戰場。”
“本來我們可是給右威衛打下手的,沒想到能在太原與敵人真刀真槍地幹一場!”
程懷亮大笑起來。
“薛延陀部自以為長於草原,他們的部族天然懂得騎術,我大唐男兒同樣擅長騎術和養馬!”
杜荷也露出了驕傲的笑意。
大唐男兒可不僅擅長於騎術。
事實上,隴右三秦之地,自古便出最勇猛的戰士。
自隋末至唐初,生於此地的男兒便不斷地參與各種戰事,杜荷在調動各地官府配合聚集鄉勇之時,其中甚至還有許多歸鄉的老兵。
他們或者是因為年紀,或者是因為負傷,暫時地離開了唐軍,而現在當大唐陷入危機之中,他們又義無返顧地投入軍中,抵禦異族。
此事極為重要,若是加入他們的全都是第一次上戰場的新兵,哪怕有了突襲的機會,也很可能會因為緊張膽怯而誤事。
現在軍中有大量的老兵,情況大大好轉。
杜荷在長安調集了足夠的“鄉勇”之後,給李承乾去了消息,然後直接帶著他們北上。
走到半途,才知道太子竟然已經進入並州,所以他又趕緊轉向帶著這些拚湊起來的騎兵前來太原,護衛太子殿下。
李承乾早就知道這一點,所以沒有拒絕程知節在自己身邊留下一員“大將”。
他前些時日,故意試探程懷亮,聽出他的求戰之心,當時就決定把這支騎兵交到他的手中,而自己隨便激一激,程懷亮必敢於主動出戰。
程懷亮確實是帶領這支軍隊的最佳人選。
他雖然不比自己的老子程咬金,但好歹也是“名將之後”。
戰士們聽聞,他們是跟隨著“程咬金之子”作戰,全都信心十足。
程咬金名聞天下,英雄無敵,他的兒子當然也是天生將才,跟著“小程將軍”打仗,必得大勝。
至於真正定下計策,不惜以身犯險,集中太原所有可戰之兵交到他們手中的李承乾……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唐太子殿下,身份是很尊貴的。
但是,哪怕他為主帥,在普通戰士的心目中,也是不如“程咬金之子”更靠譜的。
杜荷追在程懷亮的身後,遠遠地已經可以看到敵軍騎兵以及還沒有紮好的營寨。
“到了!程將軍,我們立即發起進攻吧!”
程懷亮卻在此時勒馬,放緩速度,最後停了下來。
而他的身後,眾戰士不需要看旗號指揮,也跟著停下,等待主將下令。
程懷亮肅然回首,大聲高喊:“我程懷亮今日能與諸位兄弟共同殺賊,今生之幸事也!”
“強敵已在前方,我們為馬軍,自當為其他友軍衝破敵陣。”
“然,現在天色已晚,旗號不靈,大家作戰之時,隻要緊記著一件事便可!”
說到此處,程懷亮突然從馬背上舉起一杆早就準備好的大旗。
“跟住這麵旗,旗之所在,即是本將之所在。隻要我們所有人都往一個方向衝鋒,敵騎絕對擋不住我大唐的兵鋒!”
“得令!”
莫說是普通的士卒,就連杜荷,心中也升起激動振奮的感覺。
程懷亮這一手,還真有幾分名將風範。
想要在兩日之間,把這支臨時湊起來的鄉勇變成真正訓練有素的騎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好在,騎兵要發揮大體的作戰能力,也並不需要太好的軍紀,最重要的是把他們的速度發揮出來。
程懷亮從父親那裏,聽說過不少的草原戰法!
隻要他們能鼓起勇氣,向著一個方向衝鋒,其威力便不容小視。
而他們麵對的,則是一支數量雖多卻疲憊不堪的敵人!
“殺!”
程懷亮揮動大旗,看準敵騎分布,縱馬衝鋒。
他雖然性子直爽,但還不至於莽得向敵騎最強之處衝鋒。
他們早就派出了探子,得知敵軍在何處紮寨,那邊的敵人是最疲憊最混亂的。
程懷亮當然也知道,那邊是最適合他們衝鋒突襲的目標。
他們出現的速度太快,而且還有大量的步軍從山中殺出來,一時間敵軍各處都處於危急之時,還沒等白默作出準確的指揮,他們的騎兵已經繞過敵騎主力,直撲向臨時營寨所在。
若隻是大軍疲憊,這些強悍的草原騎兵也不至於沒有還手之力。
對他們來說,更可怕的是所有的戰士都散在各處,離戰馬有一段距離,而且營中還混著這麽多工匠。
他們發現敵情,正想在與自己的部族首領會合,但是那些工匠在巨大的恐懼心理之下,四處亂躥,跟他們擠成一團。
而程懷亮是不會給他們更多時間的,大唐騎兵的鐵蹄已經踏到了他們的臉上!
“快跑啊!”
沒有人比這些草原之人更清楚,己方一片混亂之下,突然遭遇敵人騎兵突襲,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不知多少的部族,都是在這樣的突襲之下直接滅族!
當程懷亮所帶領的騎兵殺至之時,他們尚沒有跟自己的戰馬會合,就已經注定了此戰的結局。
大唐騎兵雖少,但卻成功地引發了他們的恐懼,引發了不斷擴散的混亂。
在此同時,不止是程懷亮的騎兵,被李承乾提前隱藏於山間的太原守軍和部分差役,也從半山腰衝殺下來。
他們以更少的兵力,卻造成了處處都在突襲薛延陀大軍的戰況,讓白默一時間竟無法抽調援軍先解大營之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