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朝堂之辯
字數:3573 加入書籤
張玄素自然也知道此事,而且更知道那不是傳言,似乎是殿下以退為進的計策。
陛下雖然沒有明說,但好像確實有些改變,眾臣便默契地沒有再提及此事。
可是,太子當初行此險招之時,同樣沒有提前告知他這位太子之師,所以今日他以自己的聲譽為太子作保,實在是不夠有說服力。
張玄素卻不是這麽輕易退縮之人,冷厲地道:“如你所說,太子要讓自己的威勢淩駕於朝廷之上,那總要動用東宮的勢力吧?”
“老臣敢以性命擔保,這段時日,東宮屬僚皆隻是為北疆戰事而奔走!”
張玄素把話說到這份上,幾位禦史若還要抓著此事不放,那就有些過分了。
魏征自然要支持自己的老友:“陛下,禦史之責雖是風聞上奏,但是此事關係重大,又有張大人之保,除非禦史另有證據,否則不當責問於東宮,以免傷及東宮令譽,反令此次大勝,動搖軍民之心。”
眾臣都覺得魏征今天非常通情達理,而且他所言乃是顧全大局。
可是,蕭言等人卻是來勁了,哪怕聽到張玄素以性命作保之言,也不見絲毫動搖。
“我等絕非是懷疑張大人,但是說到太子要動用的勢力,也未必就在東宮之內吧?”
“旁的不說,朝中自有大臣支持太子殿下,而且聽聞連侯君集將軍也是太子的心腹!”
“嗬嗬,侯君集將軍身居高位,又攬兵權多年,自有其心腹,若是太子通過他來行事,敢問張大人是否能提前察覺呢?”
張玄素不論吏材,才學皆是一等一的人物,所以才會被李世民選中成為太子師,可是論及朝堂口頭之辯,他卻無法蓋過蕭言等言官。
而且,蕭言借此次機會,直接把矛頭對準了侯君集,卻也是讓張玄素無法再繼續表態。
他可以對太子表達支持,但是,就連他本人都不敢信任侯君集。
那個男人的野心,就如同他的軍功一樣,讓人驚懼,天下之間,除了陛下之外,無人能駕馭此人。
而且,眾人皆知侯君集治軍之能,他麾下的將士,對於侯君集的命令絕對不會打折扣,哪怕是有損於朝廷之事,他們也會執行。
隻要侯君集得了太子暗示,私下派人散播各種流言,鼓動民間沸騰之情,簡直輕而易舉,不會讓任何人找到把柄!
之前他們當廷辯論之時,其他大臣還隻是旁聽,但是提及侯君集之時,就連長孫無忌這等城府也為之側目。
“蕭禦史!還請慎言!”
長孫無忌難得地露出凝重之態。
“侯君集乃國之重將,而且現在還領兵威懾吐蕃,豈會參與到這等事情來?”
聽到長孫無忌為了侯君集而斥責蕭言,誰能想到,就在幾天之前,便是他特意提醒皇帝陛下,麵對太子吐露的“謀反班底”,必須要對侯君集嚴加防範,甚至先下手為強呢……
其他大臣見到連長孫無忌都表態,也紛紛開口附和,以免此次禦史對於太子的彈劾引發不可測的後果。
然而,李泰卻隻是安然不動。
蕭言見到魏王沒有表態,非但沒有退縮,反而連長孫無忌都頂撞起來。
“下官卻不懂長孫大人的意思。身為言官,本就是風聞奏事,就連陛下都屢次下旨求諫,不論是朝廷諸公,還是封疆大吏,皆當以諫言為鑒。”
“長孫大人之言,難道是代表朝廷嗎?難道現在朝廷要堵塞言路,使得下情難以上達天聽?”
李世民輕拍禦案,直接把眾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哪怕蕭言再擺出一副敢言直諫的架式,也萬不敢繼續說下去。
“今日本是為前線大捷,太子回宮,乃是喜事,怎麽就因為民間之言而變成壞事,現在更是論及遠在千裏之外的侯君集了?”
“臣納諫之心甚堅,朝廷更不會有人會堵塞言路,而且朕今日便在場,諸臣之意朕皆知曉,又怎麽會令下情難以上達呢?”
“禦史此言過了。”
蕭言臉上露出猶豫之色。
現在的情形,魏王殿下是不可能給他使什麽眼色,全憑他自己的判斷。
可是,剛剛他擺出忠臣直諫的模樣,照著魏征等大臣過往對陛下的勸諫,絕對不能因為陛下一句話就直接改變態度。
那樣的話,之前的一番表現豈不全成了演戲?隻怕士大夫之間便會給他記一個“反覆小人”,“以假諍進言而博虛名”的評價,他這輩子就算是完啦。
可是,魏王殿下的意思,是讓他們委婉行事,若是連陛下的話都頂撞了,事情鬧大,魏王殿下會不會出麵保下自己呢?
就在此時,門外內侍尖著嗓子高聲叫道:“太子殿下已將賊首白默屍身移交兵部,現至太極殿外侯旨。”
李世民淡淡地抬手道:“高明既是已經到了,那就宣他進殿吧。”
“幾位禦史看看,此次太子回長安乃是他主動請旨,也是主動放棄兵權,若民間傳言屬實,他豈不是自陷險境?”
“朕的皇兒,總不至於愚蠢之此吧?”
剛剛蕭言所進諫之言,若罪名真的按到太子頭上,那便是萬難周全之事,便是沒有當場見血,事後一個“太子朋黨”的印象,也會在眾臣以及陛下的心中留下。
但是,大家都沒想到,李世民竟然如此雲淡風輕,
他既沒有順著蕭言等人進諫,追查所謂的太子野心膨脹之舉,也沒有反過來強行打壓蕭言,簡單地幾句話,便令朝堂之上再無剛剛箭拔弩張的氣氛。
而由李世民證實了太子自請回京之事,也暗示了眾臣,則委婉地說明陛下對於此事的真正態度,是偏向於信任太子的。
李泰從李世民的態度中,聞到了巨大的危機!
在此戰之前,父皇對於李承乾可沒有這般“體貼”啊。
難道說,李承乾立下軍功之後,真的已經贏得了父皇的歡心?
父皇英明神武,必是喜歡有能力的兒了。
自己現在還隻是在才學之上有所表現,隻憑這一點,若是無法與李承乾比較,影響了父皇的態度,那對自己來說才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