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萬全之計

字數:3659   加入書籤

A+A-


    太極殿內,氣氛無比壓抑,所有重臣都被李世民的怒火壓得抬不起頭來。
    “薛延陀部竟能無視我大唐邊防!程知節上書,說是到處都尋不到敵軍主力,誰能想到,他們的主力竟然已經逼到長安城外!”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趕緊出列勸解。
    “陛下,右威衛等軍兵力分散,的確會留下可乘之機,不過薛延陀部用兵也太過冒險,我長安城堅池深,而敵軍多為騎兵不擅長攻城。”
    “隻要我們堅守數天,詔令各軍衛回援,那不但可解長安之圍,薛延陀主力也插翅難逃,薛延陀部一戰可定矣!”
    李世民剛想點頭,卻看到李承乾站了出來。
    “父皇,隻怕事情不會如此簡單!”
    到了這一步,李承乾也不需要在乎有沒有證據的問題,因為很快李泰的立場就會被驗證了。
    “兒臣已經探明,王氏子弟多已化妝潛入長安,而且他們很可能得到魏王的暗中支持,就在一個時辰之前,李泰已經帶領親衛逃離長安,顯然是早有消息!”
    “此時,我們必須以雷霆之勢控製各處城門,假如城門被敵人控製,則長安危矣!”
    李世民不禁大驚。
    “青雀……”
    看到滿朝文武在列,魏王的身影卻是不見,李世民隻覺得備受打擊。
    他是如此寵愛青雀,沒想到他卻是如此回報自己這個父親。
    不過,作為天下雄主,李世民還不至於被直接擊倒。
    正如承乾所言,現在最關鍵的是要控製住長安城防。
    “承乾隨朕直接前往北城門,我倒要看看,王氏有何能力,可以動搖大唐的國都!”
    李承乾的提醒非常及時,當李世民帶著金吾衛趕到城門,正趕上全副武裝的王氏新軍開始進攻城門,若真讓他們控製城門,薛延陀部大軍便能暢通無阻地殺入城內,那唐軍便隻能退守皇宮了。
    長安城外,哈莫還在焦急地等待著城門大開,自己催促手下騎兵入城的時機。
    然而,他猛然發現,城頭的撕殺竟然動靜越來越小,而大唐皇帝的旗幟竟然出現在城頭。
    “哈莫小兒!你以為憑這等奸計便能動搖我大唐國都嗎?”
    “你與王氏、魏王勾結早就被我大唐洞察,不過是將計就計,引你們前來送死而已!”
    說到提前洞察他們的奸計,李世民滿意地斜眼看了下李承乾。
    “此次,承乾你做得極好!非你在,大唐社稷真的危險了!”
    李承乾則是不自覺地挺了挺胸膛,不知多長時間沒有聽到作為父親的李世民對他有這等誇獎了。
    而哈莫則是驚懼萬分。
    他看到自己手下的將士們,甚至已經自己開始動搖起來。
    隨著主帥來到長安城下,親眼看到了長安是何等高大,而且他們對這裏完全陌生,心中自然不安。
    聽到大唐皇帝的說話,他們似乎已經陷入中原人的奸計之中,並州之敗的陰影再次回蕩在他們的腦海之中。
    “大家別聽他的!這是唐人的計策,就是想要讓我們動搖。”
    “所有將士,給我往長安城頭衝殺!我們已經沒有退路,隻有攻破長安,所有人才能活命!”
    為了自己活命的機會,薛延陀部戰士爆發出了驚人的勇氣的戰力,可惜,他們隻能依靠鉤索等最簡易的工具來攻城,而且他們所使用的騎弓,根本無法壓製長安城頭的弓箭手。
    很快,長安城外便已經堆屍如山,就在此時,遠處竟然又出來了一片火把。
    另有一支大軍在他們交戰正激烈的時候,竟然殺到了長安城外!
    李承乾不禁興奮地叫了起來:“大家莫慌,那是我們的右威衛!李治北上太原之前,我已經提醒過他。”
    “現在,敵人受到兩麵夾攻,末日近矣!”
    ……
    李承乾與李治早有約定,雖然北疆騎兵主力確實是隨著阿史那部北上草原,但是右威衛卻分出了一半兵力,交由程懷亮統領,潛伏於河東南部。
    河東本身就是重鎮,足可支持大軍糧草,並不需要長安轉運,所以就連李泰也不知道這等布置。
    當薛延陀部大軍殺至長安,王氏也在城內發動,右威衛大軍也火速回援,半日之內便趕到長安。
    強攻長安半日,已經讓薛延陀部大軍損失慘重,極為疲憊,當麵臨被夾擊的窘境,便是哈莫也無法再約束眾將士,一擊便全軍盡潰。
    此一戰,不但王氏和魏王的勢力被一網打盡,哈莫所帶領的薛延陀部主力也全軍盡沒!
    而魏王李泰並沒有伏誅,他在離開長安之後,直接離開等待結果。
    現在長安已定,李泰隻能遠走草原,苟延殘喘而已。
    但是,他縱使完全投靠了薛延陀部,這輩子也別想再回到長安了,薛延陀部根本沒有力量再扶持他。
    並州與長安兩戰,薛延陀部賠上了足足十五萬鐵騎!對於任何一個草原霸主來說,這樣的損失也是傷及國本。
    大唐騎兵悍勇,現在便可以聚合西域之兵,遠征漠北,靠著薛延陀部剩餘的兵力,絕對無法擋得住大唐鐵騎。
    整個草原大漠,等於盡歸於大唐掌握之中。
    現在,對大唐來說,唯一剩下的兩個敵人,也就隻剩下高句麗和吐蕃。
    大唐的邊境壓力大減,現在終於可以集中力量,解決內部的問題。
    長安大戰之後,李世民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頭一個便是自己的好大兒,大唐的太子,李承乾。
    經此之事,魏王李泰已經成為大唐李氏的叛徒,而李治完全遵照李承乾的計策行事,等於已經服從於他的調令,也認識到了兄弟之間的差距。
    李承乾猛然間發現,自己跟李世民之間的心結解開之後,似乎不需要再脫離這個太子的身份,更不需要遠赴江南。
    隻要能順心順意地過日子,在長安不是也很好嘛。
    有他盯著,自然不可能再讓李世民嚐試丹藥,自家這個便宜老爹可以活得更久,等自己接手大唐之時,這個偉大的東方帝國,必將有新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