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再次滿載而歸
字數:3613 加入書籤
朱棣看得哈哈大笑,徐妙錦也忍不住捂嘴偷笑,馬皇後則無奈地搖了搖頭,看著這雞同鴨講的一幕,隻覺得現代的日子,比在大明皇宮裏有意思多了。
這時候,侯桂芬又拉著馬皇後嘮“帶孫子的經驗”,馬皇後表示,我頭也很大。
賓館食堂內,古今語言混雜在一起,笑聲、爭論聲、求助聲此起彼伏,活像一場熱鬧的“跨界聯歡會”。
一番暢聊後,陳國安還不忘回頭對林懷等人客氣:“各位領導,不好意思啊,剛才誤會了。
回頭讓陳林請你們吃飯,賠個不是。”
朱元璋一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笑了。
馬皇後笑著對朱元璋說:“這後世家庭倒也有趣,雖有‘家法’,卻滿是煙火氣。”
朱標也笑道:“是啊,陳林的父母雖看著潑辣,卻是真心疼他。”
林懷和趙有仁看著這混亂又溫馨的場麵,也鬆了口氣。
林懷笑著說:“看來這‘家庭風波’算是解決了。”
一天兩天三四天,五天六天七八天。
轉眼間,陳林一行人在現代已經過去一個月時間。
陳林望著窗外寫字樓間穿梭的車流:“要回去了!”
初來時的局促與茫然早已褪去。
這三十天裏,專家團隊為他們量身定製了學習計劃。
從基礎的現代數理知識,到工業體係的運作邏輯,再到社會治理的案例分析,楊士奇幾個幾乎連軸轉,白日泡在課堂,夜晚還圍坐在一起梳理筆記,偶爾為“電流如何點亮燈泡”“蒸汽機為何能驅動車輪”這類問題爭論到深夜。
但深入學習的腳步終究要放緩。
隨著知識儲備的增加,專家們逐漸發現,許多現代社會的複雜體係與技術應用,並不完全適配大明當前的國情。
比如高度依賴電力的自動化生產線,在尚無基礎能源設施的明代根本無法落地;
再如精細化的現代金融製度,也與當時以白銀、銅錢為主要貨幣的經濟模式存在巨大鴻溝。
繼續在這些領域深耕,不僅效率低下,反而可能讓楊士奇等人陷入“知而不能用”的困境。
“後續的學習,交給書籍就夠了。”
負責統籌教學的老教授將一摞沉甸甸的資料推到陳林麵前,裏麵既有係統梳理的工業技術手冊、農業改良指南,也有從秦至清的曆史治理案例匯編,甚至還包含了數套基礎的數學、物理教材。
“這些資料能幫你們打牢基礎,至於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舉措,還得靠你們回到大明後,結合當地的水土、民情慢慢摸索。”
陳林撫過印刷工整的書頁,鄭重地向專家團隊躬身行禮。
與知識儲備同步完成的,還有穿越所需的物資籌備。
在城郊一處戒備森嚴的大型倉儲基地裏,各類物資被分門別類地堆放整齊。
從幾毫米粗的精密零配件,到數米長的無縫鋼管,再到全新組裝的小型蒸汽機,甚至連用於修建廠房的鋼筋、水泥,以及能提高農業產量的改良種子,都被一一清點入庫。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批工程車,車身旁還堆放著配套的維修工具與燃料。
負責物資調度的工作人員拿著清單逐一核對。
這些物資足夠支撐大明在五年內搭建起基礎的工業框架,隻要能順利落地,先從紡織、采礦、冶煉等行業入手,不出意外的話,完全能讓大明提前邁入真正的蒸汽時代。
至於更遙遠的電氣時代,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需要建立在蒸汽時代全麵鋪開、能源與工業體係初步成型的基礎上,隻能留待下一次穿越時再做籌備。
人員安排也已塵埃落定。
此前參與對接、且自願隨陳林一同返回大明的技術人員、醫護人員與管理人員,均已正式劃撥到陳林新注冊的“洪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名下,成為他旗下的員工。
大家提前完成了勞動合同簽訂與身份信息備案,還接受了基礎的明代禮儀與生存技能培訓。
畢竟,他們即將踏入的,是一個沒有現代醫療、沒有便捷通訊的古代社會,每一點準備都關乎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夕陽西下時,倉儲基地的燈光逐一亮起,映照著整齊的物資與整裝待發的人群。
陳林一行人站在基地中央,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妥當,知識、物資、人員全部就位,一場跨越六百年的“歸程”,即將開始。
倉儲基地的燈光暖黃柔和,卻掩不住空氣中彌漫的離別意。
陳林的父母站在人群最前排,母親的眼眶早已泛紅,雙手反複摩挲著兒子的袖口,話到嘴邊卻隻是輕聲叮囑:“到了那邊照顧好自己,別太累,要是……要是能回來,盡量快點。”
父親拍了拍他的肩膀,平日裏爽朗的聲音帶著幾分沙啞:“男子漢大丈夫,該做的事就放手去做,家裏有我們,放心。”
陳林用力點頭,將父母的牽掛牢牢記在心裏,又轉身走向幾位並肩作戰多日的高層與專家。
負責技術對接的張教授握著他的手,語氣裏滿是不舍與期待:“小陳,那些蒸汽機的操作手冊我又補了兩版注意事項,遇到技術問題別慌,按流程排查準沒錯。
等大明完成蒸汽革命,我們這邊也會繼續研究下一次穿越的方案,下次見麵,希望你能帶來好消息。”
“還有那些種子,記得先在小範圍試種,明代的氣候和現代略有不同,得先摸清楚水土習性。”
農業專家李老也湊上前來,遞過一本手寫的筆記:“這上麵記了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都是咱們幾十年的經驗,或許能幫上忙。”
這些看似普通的叮囑與饋贈,都是眾人沉甸甸的心意。
人群中的朱元璋倒顯得格外平靜,他穿著一身現代人特意為他準備的深色中山裝,身姿挺拔如鬆,眼神裏多了幾分對後世土地的向往和感情。
待陳林與眾人一一告別完畢,兩人目光在空中交匯,沒有多餘的話語,隻有一個重重的點頭。
誰料下一秒,陳林突然往後撤了半步,右腿微微屈膝,緊接著“嗖”地一下抬起,結結實實地踹在了朱元璋的屁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