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 行動起來

字數:4094   加入書籤

A+A-


    陳林這一腳又快又準,力道還不小,朱元璋毫無防備,身體往前一個踉蹌,嘴裏還沒來得及發出“哎”的驚呼,就聽見熟悉的“噗”的一聲輕響。
    周圍的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見陳林、朱元璋,以及身後站著的楊士奇、技術人員、醫護人員,連同那些堆得像小山似的物資,在眾人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空蕩蕩的倉儲基地。
    “好家夥!小陳這告別方式,還真是……獨樹一幟啊!”
    老者先是一愣,隨即忍不住笑出了聲,伸手拍了拍身邊的人,“我還以為會有什麽隆重的儀式,沒想到是‘一腳歸鄉’,夠爽快!”
    其他人也跟著點頭,望著空蕩蕩的場地,眼神裏滿是感慨:“說起來,這一個月就像做夢一樣。
    前陣子還跟朱……跟那位討論明代的農耕技術,今天人就穿越回去了。
    想想他們要在六百年前的大明搞工業、推改革,真是既讓人擔心,又讓人期待。”
    負責物資調度的王主任掏出手機,對著地麵拍了張照片,笑著說:“我得把這一幕記下來,等以後小陳他們要是能傳消息回來,咱們再看看這‘穿越大典’的收尾,多有紀念意義。”
    陳林的母親擦了擦眼角的淚,嘴角卻露出了笑容:“這孩子,從小就愛跟人鬧著玩,沒想到臨走還跟那位……那位開這樣的玩笑。
    不過這樣也好,至少沒那麽傷感了。”
    父親也笑了:“他心裏有數,這麽做肯定是故意的,不想讓大家太難過。”
    眾人站在原地,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話題從陳林那一腳的“神操作”,聊到大明未來的發展,再聊到下一次穿越的可能。
    夜色漸深,倉儲基地的燈光依舊明亮,雖然人已遠去,但那份跨越時空的聯結與期待,卻像這燈光一樣,在每個人的心裏久久不散。
    他們知道,這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傳奇的開始,總有一天,他們還會再相見.....
    轉眼間,陳林帶著眾人已經回到別墅。
    現在賬上有億億級別的資金,不用為了係統空間的那點時間著急。
    東西就先存著,安排現代科研、技術人員要緊。
    但是.....
    “你小子,為什麽突然踢咱一腳!?”
    朱元璋話音剛落,陳林又是一腳踹了過去。
    可這次,朱元璋早有防備,敏捷躲過,並反手鎖拿住陳林的脖子,裸絞!
    “好啦好啦,這麽多人在,你們倆也不嫌丟臉!”馬皇後趕緊上前勸架。
    擠滿屋子的科研、技術人員則是麵麵相覷。
    這演的是哪出?
    穿越者大戰朱元璋!?
    還有這房子,怎麽跟現代的一模一樣,竟然還有電!
    大明已經這麽先進了嗎?
    馬皇後的勸和,朱元璋和陳林依舊沒有分開。
    “你們還愣著幹嘛,還不上前幫忙!?”
    隨著馬皇後一聲令下,朱棣、楊士奇等人趕緊上前將兩人分開,然後.....
    然後陳林跑去拉屎了。
    因為剛才太用力,沒憋住,擠出來一點點......
    玩鬧過後,一行人來到鋼廠,這邊空地多,還靠著句容河,交通方便,從現代帶回來的物資放在這最合適。
    還能第一時間讓技術人員指點鋼廠不對的地方。
    陳林還打算在這裏建造一個小區,供科研技術人員居住。
    當然,還要讓朱元璋派遣錦衣衛,24小時全程監控,免得被外人知道,怕會引起騷亂。
    一行人站在鋼廠外的空地上,陳林手一指。
    放眼望去,代倉儲基地的鋼鐵架構倉庫,以及倉庫內的所有物資和相關資料就這麽突兀的坐落在空地上。
    隨即,在陳林的招呼下,技術人員迅速拿出便攜對講機,開始分組清點。
    “第一組人員到齊!”
    “第二組無遺漏!”
    “蒸汽機部件完好!”
    “工程車燃油充足.......”
    不多時,清點完畢,所有人員與物資均安全抵達。
    陳林鬆了口氣,看向身旁的楊士奇:“這裏就交給你來統籌安排。”
    楊士奇早已褪去在現代的拘謹,小小年紀就顯得十分幹練,躬身回道:“師傅放心。”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安排各項物資的分配工作。
    技術人員啟動工程車,將精密的零配件與蒸汽機小心翼翼地裝載上車;
    醫護人員則搭建起臨時醫療點,以防有人因穿越不適或水土不服出現狀況;
    教育團隊的老師則開始整理帶來的書籍與教材,將其分門別類裝進特製的木箱。
    這些書籍是改變大明的“精神火種”,容不得半點損壞。
    朱元璋也沒閑著,他穿著一身便於行動的短打,親自指揮隨行的錦衣衛警戒,順便這裏看看,那裏瞅瞅,滿心歡喜。
    陳林與技術團隊的負責人張工一起,製定了詳細的物資安置計劃。
    首先是“核心設備區”的劃分。
    他們將場地和隔壁的鋼廠打通,蒸汽機以及現代煉鋼設備正式入場。
    一些關鍵核心設備都貼上醒目的“禁止觸碰”標識。
    每台設備都配備了相關技術人員,負責日常維護與調試,並指揮交代大明工匠如何使用和維護。
    其次是“零配件與原材料區”的管理,眾人按照“零配件類型”“原材料用途”進行分類堆放。
    無縫鋼管堆放在東側,用粉筆標注出直徑與長度;
    精密齒輪與軸承放在特製的木箱裏,箱內填充稻草防潮;
    水泥、鋼筋等建築材料則堆放在西側,旁邊還附帶了使用說明書,標注著“水泥與沙子配比”“鋼筋搭建規範”等關鍵信息。
    為了防止丟失或損壞,陳林還安排了錦衣衛與現代安保人員輪班值守,建立了“領用登記製度”。
    任何人領用物資,都需填寫領用單,注明用途與數量,由陳林或朱元璋簽字後方可領取。
    最後是“生活與辦公區”的改造.......
    營房被分為“居住區”“辦公區”“教學區”與“醫療區”。
    居住區裏,現代帶來的折疊床與被褥被分發下去,每間營房住四人,保證居住整潔;
    辦公區則擺放了從現代帶來的桌椅,牆上掛著大明的地圖,標注了各地的資源分布,是現代團隊根據曆史資料繪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