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 教育改革

字數:3880   加入書籤

A+A-


    啟蒙學堂的師資主要來自兩部分。
    一部分是現代教育團隊的老師,負責製定教學計劃、培訓當地教師。
    另一部分是從大明新學館畢業的優秀學生,他們熟悉大明的語言與風俗,更能與孩子們溝通。
    教材則是教育團隊專門編寫的《大明啟蒙讀本》。
    內容通俗易懂,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切入點。
    比如“日、月、水、火”等漢字,搭配簡單的圖畫。
    算術則從數數,加減開始,結合買賣糧食、布料等實際場景,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
    為了鼓勵百姓送孩子入學,陳林還爭取到了朱元璋的支持。
    規定凡送子女入學的家庭,可免除部分賦稅。
    孩子在學堂表現優異者,還能獲得糧食獎勵。
    這一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百姓的積極性,不少以往連飯都吃不飽的貧困家庭,也願意送孩子去學堂
    他們覺得,就算孩子將來不能當官,識幾個字、會算幾筆賬,也能更好地謀生。
    短短半年時間,應天府就開設了兩百多所啟蒙學堂,招收學生近萬名。
    在學堂裏,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識字、算術,還接觸到了地球是圓的,太陽比月亮大等新奇的知識
    這些知識雖然看似與生活無關,卻在潛移默化中打破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為思想啟蒙埋下了種子。
    有了基礎的啟蒙教育,朱元璋還在北平、四川、湖廣等地設立了專業技術學堂。
    擴大新學的範圍,漸漸向全國擴展。
    主要分為農業學堂,工業學堂,醫療學堂,行政學堂四類,專門培養各類實用人才。
    農業學堂由現代農業專家授課,教授土壤改良,作物育種,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學員主要來自農村的青壯年。
    他們熟悉農業生產,學會新知識後,能更快地在農村推廣。
    學堂還配備了試驗田,學員可以親自參與種植試驗,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
    工業學堂則教授機械原理,金屬冶煉,設備維修等知識,學員主要是各地的工匠與大明新學館的畢業生。
    學堂裏安裝了簡易的機械模型與蒸汽機部件,學員可以親手拆卸、組裝,熟悉機器的構造與運作原理。
    不少學員在畢業後,都進入了采礦、冶煉、紡織等工坊,成為了技術骨幹。
    醫療學堂由現代醫護人員授課,教授基礎解剖學,常見疾病診斷,急救方法,衛生防疫等知識。
    學員主要是各地的郎中與願意從事醫療工作的年輕人。
    學堂裏還設立了實習診所,學員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為百姓看病。
    這不僅提高了學員的實踐能力,還為大明百姓提供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行政學堂則教授政務處理流程,賬目管理,百姓溝通技巧等知識。
    學員主要是各地的基層官員,與大明新學館的行政專業畢業生。
    學堂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結合大興縣行政改革的實例,講解如何製定工作計劃、如何處理百姓糾紛、如何統計戶籍稅收。
    這些知識讓基層官員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為了讓更多的人接觸到科學知識,朱元璋還成立了大明印書館,用現代帶來的印刷設備,出版各類“科普讀物”、
    比如《天工開物詳解》,結合現代科學知識,解釋傳統工藝的原理。
    《農桑新法》,介紹改良種子與種植技術。
    《衛生常識》,講解飯前洗手、勤曬被褥等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機械淺說》,用圖畫展示蒸汽機、紡紗機等設備的構造。
    這些科普讀物語言通俗、圖文並茂,價格低廉。
    為此,朱元璋下令從國庫撥款補貼,降低成本。
    很快就在應天府及周邊地區流行起來。
    不僅學堂的學生在閱讀,不少工匠、農民、甚至官員也會買來閱讀。
    有位縣丞在讀完《衛生常識》後,下令在縣城裏修建公共廁所,還組織衙役向百姓宣傳衛生習慣。
    沒過多久,縣城裏的環境就幹淨了許多,百姓生病的幾率也降低了。
    科普讀物的傳播,不僅讓科學知識走進了大明的千家萬戶,還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百姓的思想觀念。
    他們開始相信科學的力量,不再一味迷信鬼神。
    遇到問題時,不再隻靠求神拜佛,而是想著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
    這種思想的轉變,為大明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一生征戰,深知軍事力量對國家的重要性。
    在看到現代技術的威力後,他立刻意識到,大明的軍隊也需要革新.
    隻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抵禦外敵入侵,保障國家的穩定與革新的推進。
    因此,在陳林的建議下,大明的軍事革新也提上了日程。
    大明軍隊的主要武器是刀、槍、弓箭、火銃,其中火銃的威力有限,射程近、精度低、裝填慢,難以應對大規模的戰爭。
    陳林與技術團隊決定,從改良栓動步槍入手,提升明軍的單兵戰鬥力。
    技術人員根據現代步槍的原理,對大明現有的火銃進行了改良.
    首先,將火銃的槍管改為無縫鋼管,用現代帶來的無縫鋼管製作,比大明傳統的鑄鐵槍管更堅固、更光滑,能提高射程與精度。
    改良後的火銃被命名為“洪武式火銃”,射程達到了兩百步,精度比傳統火銃提高了三倍,裝填速度也提高了兩倍。
    以往一名士兵裝填傳統火銃需要一分鍾,現在裝填“洪武式火銃”隻需二十秒。
    朱元璋親自觀看了“洪武式火銃”的射擊試驗,當看到火銃能準確擊中兩百步外的靶心時,他興奮地拍著陳林的肩膀說:“好!
    有了這樣的利器,我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必將大增!”
    除了火銃,技術團隊還改良了火炮。
    采用無縫鋼管製作炮管,增加了炮架,可以調整火炮的射擊角度與方向,使用了更穩定的火藥配方,提高火炮的射程與威力。
    改良後的火炮被命名為“洪武火炮”,射程達到了五百步,能有效摧毀敵方的城牆與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