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 目標,高麗

字數:3807   加入書籤

A+A-


    四個月後,初春來臨,但遼東大地依舊冰天雪地。
    遼陽府衙的議事廳內,炭盆裏的銀絲炭燒得正旺,將滿室烘得暖意融融,卻驅不散眾人眉宇間的幾分凝重。
    朱元璋端坐主位,手指輕輕敲擊著案上的遼東輿圖,目光落在標注著“白山黑水”的區域。
    “如今異族已清,這片土地不能就這麽空著。
    春播在即,若誤了農時,來年糧草短缺,遼東根基便難穩固。”
    馮勝點點頭:“遼東沃野千裏,若能引來百姓開墾,不出三年便能成為大明糧倉。
    隻是中原曆經戰亂,人口本就稀少,江南雖人口稠密,卻多畏寒之士,不願北遷,這移民之事確實棘手。”
    話音剛落,隨行戶部右侍郎周正便皺著眉附和:“屬下前幾日已查過戶籍,河南、山東兩地因常年戰亂,百姓十不存三,根本無民可遷;
    江南蘇、杭一帶雖人口稠密,但當地士紳豪強盤根錯節,若強征移民,恐引發民怨。”
    眾人一時陷入沉默,唯有炭盆裏的木炭偶爾發出“劈啪”聲響。
    這時,隨行的曆史學家周明忽然開口:“主公,諸位將軍,臣倒有一策。
    昔日西晉永嘉之亂後,北方士族南遷,在江南落地生根;
    如今倒可反其道而行之,從江南篩選兩類人遷徙,既不會引發民怨,又能解遼東之需。”
    朱元璋眼中一亮,抬手道:“周先生請講。”
    “其一,可從江南的流民中挑選移民。”
    周明走到輿圖旁,指著江南一帶繼續說道,“江南雖富庶,但去年遭了蝗災,不少農戶顆粒無收,淪為流民,靠官府賑濟度日。
    這些人流離失所,本就無固定居所,若官府承諾給予遼東的良田、農具,再發放半年口糧,想必願意北遷的不在少數。”
    他頓了頓,又道:“其二,可征召江南的工匠與商戶。
    遼東初定,城池修繕、道路鋪設都需工匠;而百姓遷來後,衣食住行皆需商鋪供應。
    官府可許以優惠,工匠遷來後免三年徭役,商戶可免五年賦稅,如此既能充實遼東的手工業與商業,又能讓移民更快安定下來。”
    朱元璋聞言撫掌道:“此計甚妙!
    流民本就無依無靠,有田有糧便願遷徙;
    工匠與商戶逐利而行,免徭役、免賦稅的誘惑足以讓他們動心。隻是江南畏寒之事如何解決?”
    這時,現代軍事人員張峰接口道:“我們可以提前在遼東修建保暖的房屋,用磚石砌牆,屋頂覆以厚瓦,再在屋內搭建火炕。
    這種取暖方式在北方很常見,我們可以派工匠教移民搭建。
    另外,出發前給每戶移民發放厚實的棉衣、棉被,路上再安排醫官隨行,預防凍傷,定能打消他們的顧慮。”
    朱元璋點頭讚同,當即下令:“就按周先生與張指揮的計策辦!
    周正,你即刻派人前往江南,統計流民數量,登記工匠與商戶信息;
    陳林,你負責在遼東選址建城,規劃良田,準備農具與口糧;
    張峰,你協調現代工匠,指導火炕修建與禦寒物資的製作。
    務必在三個月內,將第一批移民接到遼東,最好能趕得上夏播。”
    眾人齊聲領命,移民之事總算有了眉目。
    議事廳內的氣氛稍緩,陳林卻話鋒一轉,目光投向東南方向,語氣漸沉:“移民之事安排妥當,接下來便該處理高麗了。
    去年高麗遣使朝貢,表麵臣服,實則暗中與納哈出,甚至北元朝廷有往來。
    如今遼東已定,若不拿下高麗,加之遼東空虛,很可能咱們此次拿下土地,卻是為他人做嫁衣。”
    朱元璋皺眉道:“高麗畢竟是藩屬,去年剛遣使朝貢,若貿然出兵,恐其他藩國心生恐懼,以為大明要吞並藩屬,反而不利於穩定。”
    陳林早有準備,上前說道:“所以我們不能‘貿然出兵’,而是要‘名正言順’。
    去年高麗遣使朝貢時,我就強迫他們歸還漢四郡之地,當時高麗使者雖勉強答應,卻也說需回國商議。
    如今大半年過去,我們正好以催促歸還漢四郡’為由,派使者前往高麗,若他們順從,便和平接收土地;若他們拒絕,便是忤逆大明,我們再出兵征討,其他藩國也無話可說。”
    藍玉性子急躁,聞言立刻說道:“此計甚好!若高麗識相,便乖乖歸還土地;
    若不識相,我願率軍南下,踏平高麗!”
    眾人眼睛越來越亮!
    朱元璋一拍手,興奮道:“原來你小子在這等著。
    就這麽辦,先派水師前往下,遊弋高麗附近海域,以示威懾;
    再派使者前往高麗王都開城,催促歸還漢四郡。
    若高麗國王識時務,便讓他親自前來遼陽覲見,商議交接事宜;
    若他敢抗命,水師即刻封鎖港口,陸軍隨後南下。”
    這時候,在場年紀最小的鄭和補充道:“水師方麵,我們可以調動現代改裝的戰船,配備火炮與機槍,既能震懾高麗,又能確保使者安全。
    另外,需派人暗中探查高麗國內的動向,防止他們暗中調兵遣將。”
    朱元璋頷首,當即下令:“水師由張赫、鄭和統領,三日後出發,進駐高麗仁川海域;
    使者明日便啟程前往開城;
    陳林,你負責暗中探查高麗國內局勢,若有異動,及時匯報。”
    眾人領命而去,一場針對高麗的布局悄然展開。
    三日後,張赫、鄭和率領的大明水師從遼東灣啟航。
    十餘艘改裝後的戰船乘風破浪,船舷兩側的火炮泛著冷光,甲板上的士兵手持自動步槍,神情肅穆。
    這支水師雖規模不大,卻憑借著現代艦船技術與武器裝備,在黃海一帶如入無人之境。
    沿途的高麗漁船見了,無不嚇得四散而逃,消息很快傳到了高麗王都開城。
    此時的開城王宮,氣氛卻異常緊張。
    高麗國王王禑端坐王座,臉色蒼白地看著下方的大臣,手中緊緊攥著一封密信。
    正是大明水師進駐仁川海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