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 章 大明拓土跨海東
字數:3920 加入書籤
一個月後,高麗全境平定。
朱元璋決定返回應天,留馮鎮守遼東,留藍玉鎮守高麗。
當然,這兩人都隻是暫時鎮守,等建立起穩定軍區後,他們就會返回京城,接受新的征戰任務。
朱元璋還拜托一些現代軍事人員留下,幫忙整軍。
結合當地向導,不斷向北方探索,在一些戰略要地建立衛所、驛站,立碑說明此地乃大明國土。
為什麽一定要立碑!?
剛開始朱元璋還不是很明白,卻在陳林和一些專家卻強烈建議下,答應了下來。
朱元璋聽眾人解釋後才知道,原來後世的一些領土歸誰,有時候需要考究曆史。
如果大明在一些地方立碑為證,那後世就能以此為證據,進行操作。
即便無法說服他國承認,但至少站在大義一方。
隻要一有機會,咱們就能名正言順站出來說出那句‘自古以來’。
朱元璋表示,你們樂意,咱也沒意見,那就繼續向北,一直立碑,要立多少塊都隨你們。
然後.....
然後,在一些向導和專家的帶領下,大明東北的領土竟然直接抵達後世的白令海峽一帶。
陳林表示,這個可以有。
專家們表示,這才哪到哪,對麵就是美洲。
這近在眼前的功勞,老子要是不拿下來,回去不得給兒孫給說死.....
高麗全境平定的次月,現代帶來的二十名軍事專家與地理學者,正跟著當地女真向導,踩著尚未消融的積雪,向著遼東以北的密林進發。
“大人,再往北就是極寒之地了,草木都少,立碑還有用嗎?”
一名明軍千戶裹緊棉甲,看著眼前茫茫雪原,忍不住向帶隊的地理專家王硯問道。
王硯卻蹲下身,用凍得發紅的手指撫過一塊岩石,語氣堅定:“越是人跡罕至,越要立碑。
你看這土地,如今是雪原,將來可能是草原、是良田,後世子孫要認祖歸宗,靠的就是這些碑石。”
說話間,兩名士兵已經揮起鐵錘,將一塊三尺高的青石碑立在雪地裏。
碑身正麵刻著“大明永寧衛界”六個楷書大字,背麵則密密麻麻刻著立碑時間、帶隊將領與地理坐標。
那坐標就是經緯度,精準到度分秒。
王硯掏出筆墨,在碑石旁的樹幹上也刻下同樣的字跡,又讓人用紅漆塗滿,確保即便積雪掩埋石碑,樹幹上的印記也能留存。
消息傳回遼東臨時行轅時,朱元璋正與陳林翻看拓疆圖。
當看到“永寧衛”的標記已經越過後世的外興安嶺,朱元璋指著地圖上的空白處。
“你這些專家倒真能折騰,北邊那片冰天雪地,他們也能找到路。”
陳林卻指著地圖上更北的方向:“這還不是盡頭。
再往北,有一條海峽,過了海峽就是另一塊大陸,咱們得把碑立到海峽邊上,讓後世知道,大明的腳步早就到過那裏。”
朱元璋雖不知“海峽”具體在何處,卻被陳林的語氣感染,當即拍板:“準了!讓他們繼續往北,需要糧草、兵馬,盡管從遼東調。
咱倒要看看,這大明的碑石,能立到多遠的地方。”
接下來的三個月裏,開拓隊如同楔子般向北推進。
他們沿著黑龍江上遊的支流前行,穿過野人女真部落的聚居地,不少部落首領見明軍帶著糧食與布匹,又看到刻著“大明”字樣的碑石,紛紛選擇歸附。
畢竟在極寒之地,能得到大明的庇護,遠比獨自抵抗風雪與野獸更實在。
當開拓隊終於抵達白令海峽岸邊時,王硯望著海峽對麵若隱若現的陸地,激動得聲音都在發顫:“到了!”
他讓人將最後一塊碑石立在海岸的礁石上,碑身麵向海峽,刻著“大明東極界碑”,背麵則刻著一行小字。
“東望美洲,此為大明門戶”。
士兵們點燃篝火,將消息用信鴿火速傳回應天,而王硯則站在碑石旁,望著海浪拍打礁石,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後世再提這片土地,誰也不能說大明未曾踏足。
這時候,朱元璋和陳林已經回到應天府。
收到白令海峽立碑的消息時,朱元璋正在禦花園裏與陳林打撲克。
聽到“東極界碑”四個字,朱元璋直接一對王炸。
“真到海峽了?
對麵那片陸地,真的能過去?”
陳林笑著點頭,拿出地圖,是根據現代世界地圖簡化而成的,上麵清晰標注著白令海峽與美洲大陸的位置。
“對麵的大陸叫美洲,麵積比大明還大,上麵有不少土著部落,卻沒有統一的國家。”
陳林指著地圖上的墨西哥灣:“這裏有豐富的金銀礦,還有玉米、土豆這些高產作物,若是能納入大明版圖,不僅能充實國庫,還能讓百姓多些糧食來源。”
朱元璋的眼睛瞬間亮了。
他這輩子征戰四方,最看重的就是土地與糧食,聽到“高產作物”與“金銀礦”,當即站起身。
“那還等什麽?
讓張赫的水師準備,再調鄭和的艦隊過來,咱們要跨海峽,拿下美洲!”
陳林卻按住他的手:“你急什麽。
白令海峽冬季結冰,夏季多霧,水師過去風險太大。
咱們可以從高麗的釜山港出發,沿著倭國列島東側南下,穿過太平洋,直接抵達美洲西海岸。
這條路雖然遠些,卻更安全,還能順便摸清倭國的情況,為將來征討倭國做準備。”
朱元璋這才冷靜下來,連連點頭:“還是你考慮周全。那就讓張赫與鄭和匯合,再從現代調些熟悉航海的專家過來,務必把路線摸清楚。”
陳林卻再次說道:“咱們得先敲定,這美洲大陸,你打算交給誰?”
朱元璋一愣:“你的意思是老四?!”
陳林聳聳肩:“那不然呢?”
朱元璋皺著眉頭:“此事之後再議,現如今,老四和曹國公還在甘肅為拿下西域做準備,等他回來再說。
咱們先探明海路,為之後的殖民美洲做好準備,這要比較穩妥,你覺得呢?”
陳林無所謂道:“我都可以,反正都打算留下來了,做足準備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