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江晨集合部隊,李雲龍觀摩!

字數:3817   加入書籤

A+A-


    有多少人,給什麽編製。
    這一向是我軍的傳統。
    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江晨的部隊是所有八路中最好的。
    當然,不是說其他的部隊不好,而是需要配合一定的戰術,以此來彌補短板。
    單兵的射擊、手榴彈、刺殺和迫近等四項作戰技能,無疑是處於敵我態勢不斷變化中的我軍所必須的選擇。
    當然,軍事戰略和戰術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等軍事方麵的問題,更需要考慮背後的政治、經濟等其他非軍事因素。
    由於八路軍武器裝備局限在近戰的步槍和手榴彈,能夠實施較遠距離攻擊的輕重機槍較為缺乏,攻擊據點所需的火炮更是數量極其稀少。
    加之部隊流動頻繁,普遍缺乏嚴格訓練,普通士兵對於步槍、手榴彈及刺刀的使用也難以達到熟練的程度。
    所以,受武器性能和單兵素質的製約,八路軍在對日作戰中隻能以近戰為主。
    在多次實戰後,八路軍逐漸總結出伏擊戰與遊擊戰的優勢,更適合依賴近戰的我軍。
    一方麵,在某一點或麵絕對優勢兵力或火力的集結,可以暫時彌補我軍裝備和素質方麵的不足。
    另一方麵,伏擊、突襲和遊擊作戰,不但可以加強隱蔽,縮短攻擊距離,迅速實施白刃戰,更有利於增強戰鬥的突然性,抵消日軍技術優勢。
    這是八路軍在戰爭中用鮮血積累下的實戰經驗:由於冒險攻擊據點,造成了傷亡,而且通常無法有效應對日軍的反擊。
    所以,從某個方麵來說,這次大決戰也是對八路軍在此之前的戰術,訓練,軍事等方麵軍的綜合能力的一次檢驗。
    “對了,江晨有多少人?”副總指揮詢問著。
    參謀長:“這個,具體還得詢問一下江晨!!”
    副總指揮:“我有一個想法……讓江晨把部隊集合起來,讓我們看看……”
    一來可以看看江晨的部隊和八路軍其他部隊的差距在哪裏!
    二來可以知道江晨的實力,從而更好的安排團級,旅級,還是師級。
    參謀長:“這個建議不錯,我也十分好奇,江晨的實力究竟如何?”
    “我也十分期待!”副總指揮充滿了期待。
    “好,我去通知江晨……”
    參謀長前腳剛走出去,李雲龍後腳走了進來:“首長,你找我?”
    “喲,李雲龍你來了!”副總指揮激動的說道:“來,這邊坐。”
    突然變得這麽客氣,這讓李雲龍有些受寵若驚。
    “首長,你有什麽事直說吧,您這樣我心裏有些不安啊!”李雲龍:“首長,我沒犯什麽錯吧!”
    “瞧把你嚇得,李雲龍,你沒犯什麽錯誤,我還得感謝你呢?”副總指揮拍了拍旁邊的凳子:“坐吧!”
    李雲龍隻好奉命坐下。
    “相信你多多少都已經聽說了,江晨將會從新一團的編製劃出來。”
    原來是為了這事。
    李雲龍鬆了一口氣:“是的,一切聽從總部的安排。”
    麵對副總指揮,李雲龍顯得十分老實,並沒有和旅長交流這般嬉皮笑臉。
    “目前,我們還沒不知道江晨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將會對江晨的實力進行摸底。”
    “這次就把你叫來就是想讓你看看一手帶出來的兵,現在成什麽樣了。”
    “最後,我們將會對根據江晨的實力進行編製安排。”
    “謝謝首長給我一次機會。”
    “不過,醜話說在前,不管江晨的部隊發展了多少人,是團長還是旅長,又或者是師長,甚至是縱隊……你小子可不能急眼……”
    目前八路軍主力按“師旅團”正規編製(如115師、120師、129師)開展作戰。
    但隨著敵後遊擊戰的發展,為適應兵力擴充、區域作戰或戰略機動需求,常以“縱隊”為單位整合部隊,便於統一指揮和機動作戰。
    可以說,縱隊的規模不固定,通常下轄23個旅(或支隊),每個旅下轄若幹團,總兵力從數千人到上萬人不等。
    它可以主力團為基礎,編入地方武裝或遊擊隊,形成區域性作戰集群。
    在如用於外線作戰時,可能抽調多個旅的精銳力量,組成機動性強的突擊部隊。
    比如,115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1938年):由115師344旅685團等部組成,開赴山東敵後,下轄多個支隊,兵力約5000人,負責開辟抗日根據地。
    由此可見,副總指揮已經為江晨的整編提前做好了準備。
    哪怕江晨的兵力有好幾個旅,縱隊也能放得下。
    比如,在抗戰後期,冀中軍區曾將主力團編為縱隊,如第1縱隊、第2縱隊等,用於反“掃蕩”或運動戰,每縱隊下轄23個旅。
    值得注意的是,縱隊與“師”也有區別。
    師是固定編製,隸屬關係明確(如八路軍3個主力師)。
    而縱隊是臨時或區域性編製,任務完成後可能撤銷或改編。
    至於,支隊規模較小(通常下轄團或營),縱隊規模更大,更側重戰役級作戰指揮。
    可以說,縱隊的靈活編製適應了敵後抗戰中“分散遊擊、集中殲敵”的戰術需求。
    便於八路軍在複雜地形和敵情下快速集結兵力,開展伏擊、破襲或運動戰,是抗戰時期兵力運用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
    總體而言,八路軍的“縱隊”是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彈性編製,雖非固定序列。
    但在整合兵力、適應遊擊戰和運動戰需求方麵發揮了關鍵作用。
    李雲龍笑著:“不會,這哪能……就算到時候江晨的職位比我高,咱也沒意見。”
    “好,那就說好了!”
    ……
    與此同時。
    江晨也接到了副總指揮集合部隊的命令。
    ……
    各位老鐵,這幾天催更票少得可憐啊,麻煩花個幾秒鍾點一下唄,順便給本書一個好評,拜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