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通電全國,江晨一戰成名,閆老西:山西還有我安身之處嗎

字數:9425   加入書籤

A+A-


    很快。
    江晨率部收複太原的消息卻像一團烈火,順著同蒲鐵路、沿著津浦線,燒遍了大半個龍國。
    最先沸騰的是晉西北的村鎮,土坯牆前、騾馬市旁。
    捧著油墨未幹報紙的老鄉們圍得裏三層外三層。
    連挑著貨擔的貨郎都忘了吆喝,湊過去聽識字的先生念頭條。
    “八路軍江晨部浴血奮戰,三日夜收複太原城!”
    “這才是我們擁護的人民子弟兵!”
    “沒錯,八路好樣的……”
    “八路軍萬歲!”
    村裏熱鬧非凡,村民們高喊著口號。
    ……
    與此同時。
    消息傳到北平城。
    哈德門外的報童高聲喊著:“賣報賣報!八路軍收複太原啦!”
    “江晨大敗日寇!”
    胡同口的早點攤前,正掰著油條的老王手一頓,把銅子兒往桌上一拍:“給我來一份!”
    “這八路軍……不是說他們隻敢在山裏打轉嗎?”
    “怎麽連太原都拿下來了?”
    “那是你對他們不了解……”
    “八路軍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麽弱……可厲害了。”
    旁邊穿長衫的教書先生推了推眼鏡,指尖劃過報紙上“江晨”兩個字,聲音發顫:“之前聽學生說過。”
    “這位江將軍在平型關打過伏擊,沒想到竟有這般魄力!”
    “太原是日軍在華北的重鎮,這一收複,北平的鬼子怕是要坐不住了!”
    賣豆腐腦的張嬸探過身,眼眶泛紅:“要是早有這樣的勝仗,我家柱子也不會……”
    話沒說完,就被旁邊的夥計打斷:“嬸子您別難過!”
    “有八路軍這樣的部隊,咱們肯定能把小鬼子趕出去!”
    ……
    與此同時。
    長江以南的魔都,法租界的街頭少了往日的喧囂,可報館門口卻擠滿了人。
    穿西裝的職員、拎菜籃的主婦、甚至拉黃包車的車夫,都圍著張貼的號外議論。
    “八路軍遊而不擊?這下謠言不攻自破了!”
    戴禮帽的商人指著報紙上的戰況描述,語氣激動。
    “太原一丟,日軍從華北南下的通道就斷了,咱們江南的壓力也能小些!”
    梳著發髻的王太太攥著報紙,跟身邊的姐妹感歎:“之前總聽人說八路軍裝備差,可瞧瞧這戰績!”
    “誰敢想象啊!”
    “這個江晨,到底是哪路英雄?”
    人群裏,幾個穿學生裝的青年舉著報紙歡呼:“這才是咱們龍國人的骨氣!”
    “有八路軍在,抗戰就有希望!”
    “八路軍萬歲……”
    ……
    當消息傳到五漢時。
    碼頭邊等待物資的百姓圍聚在報欄前,有人念著報紙上的文字,有人忍不住抹眼淚。
    “打了這麽久,終於收複大城市了!”
    挑著擔子的老農聲音哽咽:“我兒子在前線當兵,要是知道這消息,肯定高興!”
    旁邊的鐵匠師傅掄起錘子,在鐵砧上敲出響亮的節奏:“好!好!八路軍厲害!”
    “江晨將軍厲害!”
    “咱們龍國人不怕小鬼子!”
    碼頭上的船工們也跟著歡呼,汽笛聲、呐喊聲混在一起,成了最振奮人心的樂章。
    ……
    江晨收複太原的消息,像一道光,照進了抗戰相持階段的黑暗。
    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證明了八路軍不僅能在敵後遊擊。
    更能正麵攻克重鎮。
    它讓全國百姓看到,無論裝備多簡陋、條件多艱苦。
    隻要有像江晨這樣的將領、像八路軍這樣的隊伍,龍國就不會亡。
    北平的胡同裏,有人把報紙貼在牆上,供路人傳閱……
    魔都的茶館裏,說書先生把江晨的事跡編成了新段子,台下掌聲不斷……
    太原城外,老鄉們自發帶著糧食、棉衣,往八路軍駐地趕。
    他們或許還叫不全江晨的名字,卻牢牢記住了“八路軍”這三個字。
    記住了在這支隊伍身上,藏著抗戰勝利的希望。
    無論是北方的小城還是南方的都市,街頭巷尾都滿是談論太原大捷的百姓。
    舉國沸騰。
    有人激動地揮舞報紙,有人互相傳遞消息。
    連孩子們都學著大人的樣子,喊著“打倒日本鬼子”的口號。
    這股沸騰的熱潮,不僅是對一場勝仗的歡呼,更是一個民族在苦難中重新凝聚起來的力量。
    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太原的收複,不是終點。
    而是抗戰走向勝利的新起點。
    同時,在這一戰中江晨一戰成名。
    ……
    此時。
    二戰區晉綏軍長官部。
    閆老西端坐在梨花木公案後,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頭那方刻著“表裏山河”的紫端硯。
    這方硯台是他早年主政山西時所得,如今卻成了他困守晉南數月來唯一的慰藉。
    案上攤著的軍事地圖早已被紅筆圈畫得密密麻麻。
    太原城的位置被圈了三道紅圈,每一道都像是紮在他心頭的刺。
    “司令,前線又送來電報了。”
    通訊兵攥著電報的手微微發顫,聲音裏帶著難以掩飾的慌亂,打破了滿室的沉寂。
    閆老西抬眼時,接過電報的動作遲緩,還有幾分涼意。
    站在他身側的徐永昌也探過身來,這位素有“儒將”之稱的二戰區參謀長。
    此刻眉頭緊鎖,目光緊緊盯著電報上的字跡。
    滿室的軍官們都屏住了呼吸。
    “太……太原……”
    閆老西的聲音剛出口就發了顫。
    他盯著電報上“江晨、李雲龍部於今日拂曉收複太原”的字樣,瞳孔驟然收縮,手裏的電報“啪”地掉在案上。
    徐永昌彎腰去撿電報,手指碰到紙頁時才發現自己的手也在抖。
    他逐字逐句地再讀一遍,確認不是自己眼花,喉嚨裏像是堵了一般,好半天才擠出一句:“這……這怎麽可能?”
    滿室的軍官們瞬間炸了鍋,卻又在下一秒陷入更深的死寂。
    有人張大了嘴巴,話到嘴邊卻吐不出來。
    有人下意識地後退半步,撞到身後的椅子,發出“哐當”一聲響。
    還有幾位年紀稍長的將領,扶著桌沿才勉強站穩,臉上的表情像是見了鬼。
    他們中有人守過太原,當年日軍攻城時,晉綏軍拚了三個師的兵力。
    最終還是丟了這座城,如今八路軍居然真的拿了回來?
    時間像是被凍住了,閆老西僵坐在椅子上,目光空洞地望著案上的地圖,嘴唇翕動著,卻發不出聲音。
    他想起去年太原失守時,自己帶著殘部連夜西撤。
    身後是日軍的追兵,身前是茫茫晉西山地。
    那時他曾對著黃河立誓,總有一天要打回太原。
    可他怎麽也想不到,最先打回去的,居然是八路軍的江晨。
    那個半年前還隻帶著一個團,在晉西北打遊擊的年輕將領。
    “咳……咳咳……”
    徐永昌清了清嗓子,終於找回了自己的聲音。
    他拿起電報,聲音裏帶著幾分難以置信的感慨。
    “我知道他早晚能拿下太原,可我真沒想到……居然這麽快!”
    “從他率部北上到收複太原,滿打滿算才半個月啊!”
    “半個月……”
    旁邊一位姓趙的旅長喃喃重複著:“咱們當年守太原,守了整整一個月,丟了三個師,最後還是撤了。”
    “人家八路軍……這江晨,是真威風啊!”
    另一位年輕些的參謀官像是想起了什麽,轉身快步走辦公桌上,翻出一摞剛送來的報紙,急匆匆地遞到閆老西和徐永昌麵前。
    “司令,參謀長,你們看!北平、天津還有西安的報紙,都登了江晨收複太原的消息!”
    徐永昌先接過一份《大公報》,頭版頭條用加粗的宋體字印著“八路軍健兒奮勇克複太原,江晨立下不世功”。
    旁邊配著一幅素描畫。
    畫裏的江晨穿著灰布軍裝,腰間別著一把手槍。
    正站在太原城頭,身後是飄揚的八路軍軍旗。
    他逐行讀下去,文字裏滿是讚譽:“江晨率部北上以來,轉戰晉北各地,屢創日軍精銳。”
    “此次攻打太原,將軍巧用奇兵,先襲日軍糧道,再以炮火壓製城防。”
    “最後親率突擊隊登城,三日之內連下日軍三道防線,堪稱近代戰爭史上之經典戰例。”
    “太原光複,不僅振奮全國軍民抗戰士氣,更打破日軍‘華北固若金湯’之謬論,其功甚偉!”
    “再看看這份《申報》!”趙旅長遞過來一份卷邊的報紙,語氣裏帶著幾分複雜。
    “人家把江晨比成‘當代嶽武穆’了!”
    閆老西接過報紙,目光落在標題上:“嶽武穆再世?江晨將軍光複太原,重振中華軍威”。
    文中寫道:“自日軍侵華以來,華北重鎮相繼淪陷,國人皆盼有忠勇之士挺身而出。”
    “江晨將軍雖為八路軍將領,卻以家國為重,不計黨派之見,率部衝鋒陷陣,光複太原。”
    “江晨年少有為,用兵如神。”
    “其所部將士奮勇殺敵,傷亡雖重卻無一人退縮,此等忠勇,堪比嶽家軍!”
    “太原百姓夾道歡迎八路軍入城,簞食壺漿,盛況空前,足見民心所向!”
    還有一份天津出版的《益世報》,更是用了整版篇幅報道此事。
    除了詳細記述攻城過程,還刊登了一封太原百姓寫給江晨的感謝信。
    信裏說:“日軍占據太原兩年,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江晨率部來援,解救百姓於水火,此恩此德,我太原百姓永世不忘!”
    旁邊還配了一張照片。
    照片裏的江晨正扶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與戰場上的銳不可當判若兩人。
    徐永昌翻著報紙,輕輕歎了口氣,語氣裏既有欣慰,又有幾分悵然:“以前隻聽說江晨能打,卻沒想到他竟能打出這麽大的聲勢。”
    “這一回,他是真的出人頭地了,全國上下,怕是沒人再敢小瞧八路軍了。”
    閆老西放下報紙,忽然開口,聲音裏帶著難以掩飾的苦澀:“想不到啊……我閆錫山守了山西幾十年,人稱‘山西王’。”
    “卻守不住太原這座城。如今倒好,讓八路軍的江晨幫我們把城奪回來了。”
    “這要是傳出去,我閆老西的臉,往哪兒擱啊?”
    這話一出,滿室的軍官們都默默低下了頭。
    有的將領臉上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則偷偷抬眼打量閆老西的神色,卻不敢說話。
    他們都知道,閆老西對山西的感情有多深,太原失守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如今八路軍收複了太原,明麵上是為國家收複失地。
    可在晉綏軍看來,卻像是打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自己守不住的城,別人卻輕而易舉地拿了下來。
    “你們說……”閆老西的目光掃過眾人,眼神裏帶著幾分茫然,又有幾分不甘,“這山西,日後還有我閆老西的安身之所嗎?”
    “江晨拿下了太原,下一步會不會順勢拿下整個晉北?”
    “到時候,我們這些人,難道要一輩子困在晉南不成?”
    徐永昌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說道:“長官,依我看,眼下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
    “據前線傳來的消息,江晨部已經開始進駐太原城。”
    “他們不僅派兵駐守城門,還在城裏設立了臨時辦事處,安撫百姓,清理戰場。”
    “看這架勢,他們是打算長期駐守了。”
    “咱們現在要是貿然出手幹涉,比如派兵去太原‘接收’,怕是會落人口實。”
    “畢竟,太原是八路軍打下來的,百姓也擁護他們。”
    “咱們要是硬插一腳,傳出去就是‘搶功’。”
    “到時候全國輿論都會指責咱們,千夫所指,咱們可承受不起啊!”
    “搶功?”閆老西猛地一拍桌子:“那太原本來就是咱們山西的城,是咱們晉綏軍的防區!”
    “現在城拿回來了,咱們卻連門都進不去,這叫什麽事兒?”
    “難道咱們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有家不能回嗎?”
    “你們都是跟著我多年的老部下,倒是想想辦法啊!”
    閆老西的聲音越來越高,最後幾乎是吼出來的。
    可滿室的軍官們卻依舊低著頭,沒人說話。
    有人悄悄攥緊了拳頭,卻終究沒敢開口。
    他們都知道,徐永昌說得對,現在和八路軍撕破臉,對晉綏軍沒有任何好處。
    八路軍剛打了勝仗,士氣正盛。
    百姓又擁護他們,晉綏軍要是真的派兵去太原,說不定會引發衝突。
    到時候不僅討不到好。
    還會被常凱申抓住把柄,落得個“破壞統一戰線”的罪名。
    沉默像一張無形的網,籠罩著整個辦公室。
    閆老西看著眼前這些沉默的部下,心裏又氣又急,卻又無可奈何。
    他知道,不是這些人不想幫他,而是實在沒什麽好辦法。
    就在這時,辦公室角落裏的電話機突然響了起來。
    “叮鈴鈴”的鈴聲在寂靜的房間裏格外刺耳,像是一道驚雷,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
    通訊兵連忙跑過去接電話,剛聽了兩句,臉色就變了。
    他轉過身,對著閆老西敬了個禮,聲音裏帶著幾分緊張:“司令!是……是委員長的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