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巡撫出巡、格物致知

字數:4905   加入書籤

A+A-


    軍營裏的磨合與操練如火如荼,其間爆發的種種衝突與血腥鎮壓,早已通過各種眼線傳到了廣州城內官紳的耳中。
    然而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盧象升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折騰,隻要不把手伸進城裏,便由他去。
    他越是沉迷於練兵,就越證明他拿城裏的局麵沒辦法,隻能退而求其次。
    而官紳的虛與委蛇,宗族的公然挑釁,讓盧象升徹底明白,想通過正常途徑了解廣東的真實情況,已是絕無可能。
    當夜,獨自在書房內展開了一份特殊的卷宗。
    這份卷宗,紙張是上好的澄心堂紙,封皮用明黃絲線裝訂,裏麵的字跡,一半是臣子工整的奏報,另一半,則是龍飛鳳舞的朱筆禦批。
    這正是皇帝交給他的“廣東方略圖”。
    他仔細地看著地圖上皇帝朱筆圈出的一個個地名,以及旁邊詳盡的批注。
    “廣東之富,不在田畝,而在工商。其命脈有二,一為手工業,二為海外貿易……”
    盧象升的手指,最終停在了“佛山”二字之上。
    他回想起臨行前,年輕的皇帝在文華殿中的那番話,聲音猶在耳畔:
    “建鬥,勿信其言,信其行,更要信朕為你指的路。去佛山看看,那裏有我大明北拒強敵的根基之一。”
    當時,他雖口稱遵旨,心中卻不免存疑。
    佛山不過一鎮,其冶鐵雖有名,又怎能與“北拒強敵”這等軍國大事聯係起來?
    但此刻,經曆了種種,他對皇帝的洞察力已完全信了九分。
    剩下的一分,他要去親眼驗證。
    盧象升收起卷宗,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既然官府之路走不通,那便繞開他們,直搗黃龍!
    ……
    兩日後,盧象升一行百人皆換上尋常商賈的衣物,悄然離開了廣州城,直奔佛山鎮。
    這,便是他以“巡撫出巡、格物致知”為名,實則摸清廣東命脈係列行動的開始。
    距離佛山尚有幾裏之遙,一股混雜著煤煙與鐵腥的獨特氣味便已隨風而來鑽入鼻孔,刺得人喉嚨發幹。
    越是靠近,這股味道便越是濃烈。
    待到夜幕降臨,他們登上了一處高坡。
    放眼望去,遠方地平線上,一片廣闊的區域被映得一片赤紅,無數個光點在夜色中閃爍跳躍,仿佛一片燃燒的星海,又宛如一場綿延不絕的巨大戰役正在進行。
    那通天的火光,將天邊的雲靄都染成了瑰麗的赫色。
    “那便是佛山?”周朝先看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語。
    盧象升沒有回答,他的心中同樣充滿了震撼。
    這等景象,他在邊關督戰時,也隻在數萬大軍圍城,火炮齊發之時才見過。
    而眼前,僅僅是一個鎮!
    進入佛山鎮,仿佛踏入了另一個世界。
    耳邊不再有南國的絲竹軟語,隨之而來的是萬千鐵錘敲擊砧座匯成的,震耳欲聾的交響。
    鐺!鐺!鐺!
    那聲音密集雄渾充滿了力量,仿佛是大地的心跳。
    撲麵而來的是滾滾的熱浪,即使是在夜晚也足以讓人汗流浹背。
    空氣中,無數細小的火星隨風飛舞,如同夏夜的螢火,卻帶著灼人的溫度。
    街道兩旁盡是前店後廠的鐵器鋪。
    店鋪裏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鐵器,從農具到炊具,琳琅滿目。
    而店鋪的後麵便是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冶煉爐,爐火熊熊,鐵水奔流。
    盧象升一行人微服走訪,深入其中。
    他看到,在那些巨大的工場裏,數以百計的工匠赤著上身,古銅色的皮膚在火光下閃爍著油亮的光澤。
    他們有的奮力拉著風箱,讓爐火燒得更旺;有的手持長長的鐵鉗,小心翼翼地從爐中夾出燒得通紅的鐵胚;有的則數人一組,揮舞著沉重的大錘,極有節奏地捶打著鐵胚,火星四濺中,鐵胚被鍛造成各種形狀。
    更讓他感到心驚的是其組織效率。
    這裏早已不是傳統的小作坊。
    在一個巨大的工場內,他看到數百名“傭工”在管事們的指揮下協同作業。
    從原礦的粗煉,到鐵水的澆鑄,再到成品的鍛打、淬火、打磨,每一道工序都有專門的區域和專門的工匠負責,彼此銜接,井然有序,其效率之高,竟隱隱有幾分行軍布陣的章法,令他這個宿將也為之咋舌。
    他走進一間號稱“老字號”的鑄鍋廠,老板是個精明的矮胖商人,見他們衣著不凡,便極力推銷。
    “幾位客官,可是從北邊來的?看看咱們佛山的廣鍋!您瞧瞧,這鍋壁,薄如紙;您再敲敲,這聲音,清如磬!韌而不脆,薄而不裂,傳熱又快,整個大明,您找不出第二家!”
    老板抓起一口鐵鍋,遞到盧象升手中。
    盧象升掂了掂,果然分量極輕,鍋體勻稱,內壁光滑如鏡,他用指關節輕輕一彈,發出的聲音清越悠長,竟非凡鐵可比。
    老板見他識貨,更是自豪地說道:“不瞞客官,咱這廣鍋,不止行銷兩京十三省,就連南洋的那些番邦,都搶著要!每年從廣州港出去的船,哪一艘不裝著上千口咱們的廣鍋?這可是朝廷的緊俏貨!”
    盧象升默然頷首,將鍋放下,皇帝批注中的“廣鍋獨步天下”,誠不我欺。
    辭別了鑄鍋廠,盧象升憑著皇帝禦賜的一塊玄鐵腰牌,七拐八繞,進入了一處戒備森嚴的院落。
    這裏,便是“官督商辦”的軍械工坊。
    迎接他的是一位錦衣衛百戶,見到腰牌,二話不說躬身便拜。
    進入工坊深處,一股更加熾烈的高溫撲麵而來,在一處廠房內,盧象升看到了讓他此行最為震撼的一幕。
    數門體型巨大、炮身粗壯的嶄新炮胚正靜靜地躺在巨大的沙模之中。
    這些火炮的形製,與孫元化操練的“紅夷大炮”極為相似。
    幾十名經驗最豐富的老師傅,正圍繞著其中一門炮胚忙碌著。
    他們將一桶桶熔化成金紅色液體的生鐵,通過特殊的陶製管道,小心翼翼地均勻地澆淋在炮胚的內壁之上。
    “大人,這便是‘生鐵淋口’之術。”錦衣百戶王飛鴻在一旁低聲解釋道,“此法可使炮膛內壁形成一層堅硬無比的表層,硬逾精鋼,韌性卻不減。如此鑄出的炮,不僅膛壓更高,打得更遠,且不易炸膛,可反複使用。”
    他頓了頓,語氣中充滿了自豪:“陛下在登萊、南昌、佛山等多地,皆設有炮坊試製新炮。一開始,各處皆有優劣。然經過摸索,唯我佛山工匠,將這‘生鐵淋口’之法掌握得最為純熟。”
    盧象升緩緩走上前,伸出手輕輕撫摸著那門剛剛完成淬火,尚帶著餘溫的炮身。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遼東的戰場。
    他仿佛看到了後金的鐵騎排成密集的陣型,如黑色的潮水般洶湧而來。
    而在這潮水麵前,一排排嶄新的火炮發出震天的怒吼,赤紅的炮彈撕裂空氣,在敵陣中炸開一團團血肉橫飛的死亡之花……
    一個鎮,竟能孕育出如此磅礴、如此精湛的造物之力。
    這股力量,源自民間,卻足以撼動國運。
    站在熊熊的爐火之前,感受著這股近乎蠻橫的,源自百工技藝的偉力,盧象升想起了皇帝關於廣東經濟的詳盡分析,想起了皇帝對佛山軍工潛力的斷言。
    直到此刻,他心中最後一絲疑慮也徹底煙消雲散。
    天下之大,何事能逃過陛下的雙眼?
    盧象升在心中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目光是前所未有的堅定。
    他喃喃自語,聲音輕得隻有自己能聽見:
    “陛下端坐紫禁城,竟能洞察萬裏之外的嶺南虛實至此……非人哉!真乃……天授之君!”
    在離開佛山之後,盧象升並未返回廣州,而是繼續著他的“格物”之旅。
    將皇帝方略圖上的一個個紅圈,用自己的腳步和雙眼一一印證,最終在腦海中拚湊出了一副完整而震撼的南粵拚圖,並徹底洞悉了皇帝派他南下,名為巡閱、實為刮骨的真正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