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再起波瀾
字數:3346 加入書籤
日軍第11軍司令部內。
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麵前巨大的作戰地圖上,代表第106師團的箭頭已消失不見。
電台裏傳來的不再是鬆浦淳六郎時斷時續的求援,而是華夏軍隊頻道裏清晰可聞的歡呼聲。
“萬家嶺大捷,全殲倭寇第106師團!”
一股寒氣毫無征兆地從他的尾椎骨直衝天靈蓋。不是冷,是那種骨頭縫裏滲出來的驚懼,讓他的血液都仿佛凝固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納尼......這怎麽可能……”
他幾乎是咬著牙,從齒縫裏擠出這幾個字,眼神之中充滿了難以置信之色。
就在片刻之前,他還在全力調兵遣將,命令第27師團不惜代價向西突進;勒令第101師團加強攻勢予以策應;他甚至前所未有地動用了空投軍官這種極端方式,試圖為106師團注入一劑強心劑。
他計算了所有的可能,認為即便無法徹底解圍,至少也能幫106師團撕開一個口子,讓師團本部核心力量得以脫身。帝國一個整師團,擁有萬餘精銳,即便陷入重圍,又怎會……怎可能在這短短數日內,就被他們一向輕視的華夏軍隊全殲?
“廢物....蠢貨.....鬆浦這個馬鹿(ばか).......無能的蠢貨!”
短暫的呆滯過後,是火山噴發般的極致憤怒。他額角青筋暴跳,平日裏極力維持的“儒將”風度和職業修養此刻蕩然無存。
恥辱,這是日本陸軍自建軍以來從未曾有過的奇恥大辱,一個師團被全殲……這已經不是一場普通的失利,而是足以寫入戰史、讓整個第11軍、讓他岡村寧次本人永遠蒙羞的汙點。
憤怒之餘,一絲連他自己都不願承認的恐懼開始悄然蔓延。他想起了不久前的富金山之戰,裝備精良的第13師團在顧家生榮六師的頑強阻擊下損失慘重,被打的“頭破血流”......傷亡數字更是觸目驚心;還有第16師團,在漫長戰線上同樣不斷的付出代價。
如今,再加上第106師團的徹底覆滅,這些接連不斷的損失,使得他原本光輝的前途都蒙上了一層陰影,更砸碎了他內心深處“速戰速決”、“皇軍無敵”的美夢。
他仿佛已經看到東京大本營那幫政敵嘲諷的嘴臉,聽到板垣征四郎(傾向北進派)的責難。
而這一切的責任,最終都將無可推卸地落到他這個前線司令官的頭上。“檢討書”是不得不寫了,他要承認自己的指揮失當和用人不明之責。
極度的憤怒、羞恥、挫敗感以及對前途的憂慮,在這個驕傲的日本將領心中不斷交織、翻滾。
他死死盯著地圖上萬家嶺的位置,眼神陰鷙得可怕。司令部內所有參謀人員都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聲響,生怕成為司令官盛怒之下的犧牲品。
良久,岡村寧次才用一種近乎壓抑到極致的聲音,對參謀長下達了命令:
“立刻……向大本營詳細報告……第106師團……玉碎之詳情。所有責任,由我岡村寧次一人承擔。”
“命令各部,重新評估當麵之敵,尤其是薛躍所部之戰鬥力……今後作戰,務必謹慎,絕不能再給支那軍任何可乘之機!”
他的話語依舊保持著冷硬,但其中蘊含的沉重與屈辱,卻讓在場的每一個軍官都感到不寒而栗。
萬家嶺,這個地名從此像一根刺,深深紮進了岡村寧次的心裏,成為他軍事生涯中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和驅之不散的夢魘。
在極度的震怒與不得不接受的慘痛現實麵前,岡村寧次及其參謀團隊展現了其作為職業軍人的冷酷與效率。他們將個人情緒強行壓下,目光重新聚焦於作戰地圖之上。
萬家嶺的失敗必須被消化,而攻占武漢的終極目標是堅決不能動搖的。基於現實的挫折過後,很快一套更為狠辣和務實的全新進攻方案被迅速製定了出來,其核心在於:避實擊虛,轉移重心,雙鉗合擊。
在贛北方向,麵對薛躍指揮的第9戰區所部在萬家嶺表現出的強悍戰鬥力與複雜山地帶來的巨大威脅,岡村寧次做出了痛苦但理智的決定:
那就是徹底放棄在贛北地區尋求決戰或大規模突破的幻想。讓損失慘重的第101師團(雖經緊急補充,但戰鬥力與士氣已大不如前)轉入戰略防禦,負責牽製作用。
第101師團的任務不再是進攻,而是盡最大可能粘住和襲擾薛躍之兵團主力,使其無法抽調兵力去支援其他方向。贛北戰線,從此前誌在必得的主攻方向,降級為次要的牽製戰場。
將真正的殺招轉向了南線戰場。岡村寧次命令其麾下最精銳的部隊——第6師團,從嶽陽地區沿粵漢鐵路全力南下。
第6師團憑借其強大的火力和機動能力,開始向國府軍第20軍防守的新牆河防線發起了猛攻,其戰略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迅速突新牆河破防線,不顧一切地向南疾進,直撲鹹寧。
鹹寧是武漢南麵的戰略門戶和交通樞紐,一旦被日軍占領,必將嚴重威脅甚至切斷武漢地區華夏軍隊主力向南撤退的退路和補給線。
這是一記意圖關緊南大門的凶狠勾拳。
此外,在長江北岸。已經得到充分補充和加強的第13師團,承擔起了最為關鍵的主攻任務。
13師團強渡淮河後,攻潢川,走信陽一線。意圖執行一次大規模的北麵迂回戰術,為的就是截斷平漢鐵路,徹底關閉武漢的北大門。
因為一旦信陽失守,日軍就可以從北麵完成對武漢的戰略大包圍,實現與南線的第6師團形成南北並進、夾擊合圍之態勢,一舉將華夏第五戰區之主力聚殲於武漢周邊。
總而言之,萬家嶺的慘敗迫使日軍放棄了在贛北山區與華夏軍隊繼續硬碰硬的消耗戰。
岡村寧次,這一次采取了一個更為宏大的戰略,那就是在贛北采取守勢,然後集中其最強大的機動兵力,於南北兩翼(長江北岸與鄂南)的開闊地帶發動一場快速迂回、切斷退路、合圍決戰的鉗形攻勢。
這套新部署,既是對106師團覆滅的被迫反應,也體現了日軍試圖以更大範圍的機動作戰來挽回敗局、最終達成占領武漢之決心。
戰火的重心,已然從贛北的山嶺轉移至了南北兩線的交通命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