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樟城保衛戰(終)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至6月初,鄂北的槍炮聲最終歸於沉寂。持續月餘的隨棗會戰,最終以日軍的戰略失敗告終。
硝煙緩緩散去,露出飽經蹂躪的大地。曾經麥浪翻滾的原野,如今卻布滿了焦黑的彈坑、扭曲的鐵絲網和燒成空殼的車輛殘骸。
空氣之中彌漫著濃烈的火藥味、屍骸的腐臭和草木燒成灰燼的氣息,這是一種戰爭所特有的、令人作嘔的氣息。
青天白日旗,再次被插回了曾被日軍短暫占領的陣地之上。棗陽、隨縣等要地,陸續被第五戰區的華夏軍隊收複。士兵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在斷壁殘垣間搜索著殘敵,收殮著戰友的屍體。
擔架隊穿梭不息,將最後的傷員抬下火線。每個人的臉上都混雜著勝利後的些許欣慰、劫後餘生的茫然,以及深入骨髓的疲憊。
勝利的代價,同樣是刻骨銘心的。無數忠魂埋骨鄂北,是他們用犧牲換來了這條戰線的穩定。
從戰略上看,第五戰區雖然丟失了部分外圍的前沿陣地,地圖上的邊界線或許向後彎曲了那麽一丟丟,但他們卻成功粉碎了岡村寧次圍殲第五戰區華夏軍主力的企圖,並予敵以重創。日軍的攻勢被徹底遏製,其“速戰速決”的戰略再次破產。
湯恩博部在關鍵時刻的側翼突擊和後續的全麵反擊,對扭轉戰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充分證明了精銳機動兵團在防禦反擊戰中的巨大價值。
而這一切的基石,卻在於李棕人將軍的運籌帷幄。他精準地判斷了敵我之態勢,果斷采取了“誘敵深入”的大膽策略,頂住了初期防線被日軍突破的巨大壓力,成功將日軍引入了他的預設戰場。
並恰到好處地投入了手中的預備隊,最終導演了這場驚心動魄的逆轉。他的冷靜與謀略,是第五戰區不至崩盤的核心要素。
當然,勝利更歸於無數前線將士的浴血奮戰。從桐柏山的節節抵抗,到襄花公路沿線的慘烈廝殺,再到張自中將軍強渡襄河的決死一擊,每一個陣地、每一條戰壕、每一次衝鋒,都灑滿了華夏兒女的熱血。
正因為有他們的堅韌、勇敢和犧牲,才能最終挫敗侵略者的鋒芒。
隨棗會戰的結局,再次向世人證明,華中戰場,絕非是日寇可以肆意馳騁的平原。在這裏,山川河流、城鎮村莊,都可能成為華夏軍隊頑強抵抗侵略者的堡壘。
岡村寧次雖然握有強大的武力,卻也無法輕易叩開這扇通往中原腹地的門戶。
大戰暫時落幕,但烽火並未熄滅。雙方都在舔舐傷口,重整旗鼓。日軍全線退回了戰前的勢力範圍,舔舐著失敗的恥辱,並積極醞釀著下一次的進攻;華夏軍隊則抓緊時間休整補充,加固防線,警惕著未來的風暴。
鄂北的田野,在鮮血的浸染後,終將生出新的綠意。但1939年這個夏天發生的慘烈搏殺,以及其中華夏軍人所展現出的勇氣、智慧與犧牲,已然深深地鐫刻在了這片土地的記憶之中,成為華夏民族抗戰史詩中又一頁沉重而輝煌的篇章。
樟城,第五軍軍部。
電台裏關於隨棗會戰最終勝利的消息,並未讓指揮部內洋溢過多的喜悅,反而帶來了一種新的、更為深沉的緊迫感。地圖前,顧家生的目光從隨棗戰線,緩緩移回至樟城這個孤懸的點上。
“軍座,隨棗一戰,岡村寧次雖然再次碰得頭破血流,但他在武漢的實力猶存。”
副軍長郭翼雲麵色凝重地分析道:
“進攻第五戰區的日軍野戰精銳師團雖也受損,但其根基未失,現正陸續撤回武漢休整。一旦他們完成補充,下一個目標,要麽是報複第五戰區,要麽……就是回過頭來,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拔掉我們這顆紮在他眼皮底下的眼中釘!”
參謀長張定邦也點頭附和。
“樟城位置雖重要,但如今已過於突出。日軍絕不會容忍我們長期占據此處。一旦其主力回師,筱塚義男和伊東政喜這兩個師團必然從困守轉為強攻,屆時內外夾擊,我軍處境危矣!”
顧家生沉默地點了點頭,他完全同意兩位搭檔的判斷。隨棗大捷是全局的勝利,但卻讓樟城陷入了戰略上的被動。第五軍在此地的戰略目標就是牽製日軍兵力、策應主戰場,現在已經超額完成任務。如今,是時候功成身退了,絕不能貪功戀戰,將這支精銳部隊置於險境。
“立刻給重慶發電,直接呈報校長,並密送陳長官。”
顧家生態度堅決。
“電文要點:一、呈報我軍已完成牽製敵軍的重任;二、研判隨棗戰後敵情變化,樟城已成孤地,危如累卵;三、懇請校長暨長官部速定決策,令第九戰區薛長官派有力部隊接應,助我第五軍跳出險地,以保全我第五軍,用於未來更為關鍵的作戰。”
電報發出後,重慶方麵反應極為迅速。總裁也深知第五軍的價值,這是絕不能讓其陷入重圍的。他親自致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躍,語氣嚴厲而明確:
“伯陵,隨棗已勝,樟城之第五軍久懸敵後,態勢極危。茲令你部,不惜一切代價,即刻組織有力攻勢,向樟城方向突擊,務必將顧家生及其第五軍全體將士,安全接應歸來!此令,不得有誤!”
薛躍將軍接令後,毫不遲疑。他也知此任務關係重大,立刻開始了調兵遣將:
“命令!第74軍作為攻擊箭頭,向樟城西南方向日軍防線發起猛攻;”
“命令!騎兵第五軍(馬家軍) 利用其機動性,進行大範圍迂回穿插,擾亂日軍後方;”
“命令第8軍,第78軍,向當麵的日軍發起牽製性進攻,使日軍無法判斷我軍主攻方向,更無法從容調兵增援樟城;”
一場聲勢浩大、目的明確的“撈人”行動,在第九戰區迅速展開!薛嶽的第九戰區精銳部隊攻勢淩厲,擺出了一副不惜與日軍決戰也要打通與樟城聯係的態勢。
而此時,在樟城外圍的日軍第10師團指揮部裏,師團長筱塚義男中將也剛剛獲悉了隨棗會戰失利的詳細戰報,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八嘎……司令官閣下的作戰計劃……竟然失敗了。”
他喃喃自語,隨即,薛躍發起的凶猛攻勢的情報也擺在了他的麵前。
參謀長在一旁憂慮地說:
“師團長閣下,支那軍第九戰區主力大舉出動,其攻勢之猛烈,意圖已十分明顯,就是要接應樟城內的第五軍突圍。我軍經過月餘圍困和小規模交戰,雖無大損,但也頗為疲憊。若此時與支那生力軍,尤其是其精銳第74軍等部硬拚,即便能勝,也必然損失慘重……”
筱塚義男的腦海中瞬間閃過磯穀廉介被當作替罪羊、身敗名裂、前途盡毀的淒慘下場。
他是絕對不能讓第10師團在自己手裏再遭重創,困住第五軍是功勞,但若為了全殲這支已經完成戰略任務、急於撤退的敵軍,而賠上第10師團,導致自己成為“第二個磯穀廉介”,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愚蠢了。
他與第101師團長伊東政喜中將緊急溝通後,兩人迅速達成了共識。
筱塚義男冷著臉,做出了一個“明智”卻略顯憋屈的決定。
“命令各部,收縮防線,避敵鋒芒。對第九戰區來的支那軍,進行節節抵抗,遲緩其推進速度即可,不必死戰。對樟城內的第五軍……他們若出來,就放他們走,以小股部隊襲擾其後衛,做做樣子即可。一切以保全帝國陸軍實力為重!”
於是,戰場上出現了奇特的一幕,薛躍的部隊“拚命”往前打,日軍的抵抗卻“恰到好處”地逐步後撤;樟城內的第五軍則開始了有序的撤離,而日軍也隻是遠遠地用炮火“送行”,偶爾發起小規模的試探性追擊,一旦遭遇反擊便立刻縮回。
顧家生心領神會,指揮部隊保持高度警戒,全軍交替掩護,沿著薛躍打開的生命通道,迅速而安全地撤出了樟城,與接應的第74軍部隊勝利會師。
至此,樟城保衛戰以第五軍成功達成戰略目標並全身而退告終。
顧家生帶著曆經戰火淬煉、繳獲頗豐的第五軍,安全的返回了第九戰區。而筱塚義男,也“成功”地“收複”了樟城這座空城,保住了第10師團的主力,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結果。
隻有岡村寧次,在武漢得知第五軍竟安然無恙地撤走,氣得又砸碎了一套心愛的茶具,卻也隻能無可奈何地接受這個事實。
華中戰場的局勢,進入了短暫的平靜期,但所有人都知道,下一次更大規模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第六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