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無聲
字數:3464 加入書籤
大雪封門時,軋鋼廠接到特殊任務:為邊境部隊生產一批耐寒彈殼。技術指標苛刻到荒謬,要求在零下五十度保持強度。
會議室煙霧繚繞。新任總工敲著蘇聯標準手冊:“需要添加稀土元素,國內隻有包鋼有庫存。”
采購科電話打遍全國,回複都一樣:稀土屬於戰略物資,需軍委批條。
鄭幹事突然出現——他從五七幹校調回來了,臂章換成了“技術革新辦公室”。他帶來個牛皮紙袋:“天津港扣批進口貨,正好是鎳鎘合金。”
化驗報告讓人心驚:合金成分波動極大,雜質標號混亂。老趙用鑷子夾起樣品:“這玩意熔了會炸爐。”
任務壓得緊。軍工代表天天坐辦公室催貨,暖水瓶結冰都不走。鄭幹事拍板:“用!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熔煉組悄悄做了小樣試驗。合金入爐就噴濺,爐壁蝕出麻點。三車間主任記錄數據時,筆記本被鄭幹事沒收:“泄露軍工機密。”
深夜,何雨柱帶人查庫房。那批“進口合金”的包裝箱上,海運標簽是手寫的,英文拚寫錯誤百出。
真相水落石出:這是沿海小廠走私的劣質料,被海關扣壓後本該回爐,卻被鄭幹事通過關係調撥而來。
沒有時間揭發。邊境已經飄雪,電報措辭越來越急。
小李被從養豬場召回。他盯著合金樣品看很久,突然跑向廢料場。眾人在積雪裏挖出半噸鏽蝕的炮管——是抗美援朝時退役的老貨。
“高鎳鋼。”小李擦去炮管上的冰碴,“雖然舊,成分穩。”
回爐試驗連夜進行。炮管熔出的鋼水泛著青光,澆鑄時煙氣都帶甜味。樣件送檢,低溫衝擊值超標通過。
軍工代表露出半年第一個笑容。鄭幹事卻召開評功會,把自己報成頭功。
生產全麵鋪開。老炮管很快用完,新料跟不上進度。有人發現廢料堆少了些鋁合金窗框——那是去年蓋辦公樓剩的。
悄悄摻料試驗成功了。鋁合金提升流動性,彈殼表麵光潔度反而提高。但新問題來了:鋁含量超標的彈殼,在低溫會脆化。
解決方案出自食堂。老王熬粥時隨口說:“摻點糯米就不碎。”小李連夜查資料,發現添加微量錫可改善低溫韌性。
錫料比稀土還難搞。廠裏唯一的錫錠藏在榮譽室,是當年蘇聯專家贈的紀念品。
鄭幹事堅決不同意:“這是外交禮物!”他派人日夜看守榮譽室。
雪越下越大。鐵路局通知:通往邊境的線路可能中斷。最後一批彈殼卡在鍍錫工序,工人盯著空料桶發呆。
淩晨,榮譽室報警器大作。保衛科衝進去,發現錫錠完好,但展櫃玻璃被割開圓洞——隻少了指甲蓋大的一塊。
調查組封鎖廠區。所有工具房被搜查,熔煉組更是重點。老趙的衣櫃裏找到錫屑,他辯稱是焊錫殘留。
僵持中,鐵路局最後通牒:裝車截止今日中午。
鍍錫槽突然開始工作——不知誰往槽裏投了料,錫液濃度正好。生產線全開,合格彈殼源源不斷下線。
裝車時發現個怪現象:每箱彈殼都混著幾個顏色發暗的。抽檢卻顯示性能全部達標。
火車鳴笛離去時,廠區響起刺耳的警報聲。榮譽室那塊錫錠被搬出來稱重——輕了整整三公斤。
鄭幹事帶人直撲電鍍車間。小李正在清洗槽壁,工作服沾滿錫灰。
“盜竊國家財產!”鄭幹事怒吼。
小李平靜地伸出雙手。銬上時,他指尖漏下些亮晶晶的粉末。
審訊持續三天。小李始終沉默,隻在紙上畫分子式:Sn+Cu=Bronze(錫+銅=青銅)。
第四天邊境傳來捷報:該批彈殼在零下五十三度性能優異,特別適合連續射擊。部隊請求追加生產。
慶功會上,鄭幹事披紅戴花。他念稿時念錯化學式,把Sn讀成“屎恩”。
小李還在禁閉室。窗外飄來烤紅薯香,他在地上畫了條拋物線——彈道軌跡。
轉機來自一批捐贈物資。海外華僑送來精密儀器,開箱發現配件全是錫製。捐贈代表正是小李的俄文老師伊萬諾維奇之子。
備注欄寫著:替父歸還五十年代所借實驗材料。
鄭幹事親自給小李解手銬。年輕人第一句話是:“該修熔煉爐了,爐襯蝕穿了。”
生產繼續,但錫料危機未解。新到的錫錠純度不夠,鍍槽總是析出雜質。
老周看守倉庫時發現蹊蹺:廢料場總在半夜冒煙。他帶人蹲守,逮住幾個附近村民——他們在熔化牙膏皮。
“城裏收廢品的教的辦法。”村民交代,“熔成錫塊能賣高價。”
調查組順藤摸瓜,在城裏廢品站查出成噸錫塊。站長供出上線:某軍工配套廠采購科長。
案子移交給安全部門。鄭幹事卻突然病休,他辦公室的花盆裏挖出燒剩的賬本。
生產恢複正常時,廠區多了條標語:節約一厘錢精神。收集廢舊牙膏皮成了新任務,工人們下班都捏著癟牙膏管。
小李設計出回收裝置,用餘熱熔化牙膏皮。錫煙嗆人,但鍍槽再沒斷過料。
年終表彰會上,小李被評為“節約標兵”。獎狀是他用錫箔紙燙的字,陽光下亮得刺眼。
雪化時,榮譽室那塊錫錠被請進博物館。替代品是工人用牙膏皮熔鑄的新錠,表麵刻著八百個職工姓名。
開春後訂單更多了。電鍍車間卻突然停產——錫槽出現詭異結晶,像冰冷的白色珊瑚。
小李查遍資料,在伊萬諾維奇的筆記角落找到小字:低溫電鍍需防錫疫。
解決方案簡單到可笑:加根銅棒進槽。結晶慢慢消失時,全廠都鬆了口氣。
隻有老趙盯著那根銅棒發呆——那是從退役高射炮上拆下的瞄準具。
生產線重新轟鳴。彈殼鍍著均勻的錫層,像邊境線上沉默的白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