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餘波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A+A-


    驚蟄的雷聲滾過軋鋼廠上空時,新栽的白楊已經抽出了嫩芽。何雨柱站在廠辦公室窗前,手裏捏著一份剛送達的文件。墨水是新鮮的,蓋章處的紅色還帶著濕潤感。
    “鈾蓬技術應用試點單位”。他把這行字又讀了一遍,紙張在指尖微微顫動。窗外,工人們正在拆除舊設備,鋼架倒塌的轟鳴聲與雷聲混在一起。
    老趙敲門進來,工作服上沾著油汙:“新設備的基礎坑挖好了,就是地下水位太高,施工隊說需要排水設備。”
    “用廠裏那台老抽水機。”
    “那台機器,”老趙猶豫了一下,“去年就報廢了。”
    何雨柱走到牆邊的檔案櫃,抽出一本泛黃的設備登記冊。手指在“1978年報廢設備”一欄劃過,停在一台德國造抽水機的編號上。
    “讓小李去看看,能不能修。”
    車間後麵的廢料堆裏,小李正帶著幾個青年工人翻找零件。雨水把鐵鏽衝成褐紅色的溪流,淌進新挖的基礎坑裏。許大茂蹲在坑邊看熱鬧,手裏擺弄著一個破舊的半導體。
    “修什麽修,”他大聲說,“直接買新的多好。聽說鄭幹事在的時候,早就打了購買報告。”
    小李沒搭理他,從廢鐵堆裏抽出一根曲軸:“這個還能用。”
    何雨柱走到坑邊,雨水順著他的雨衣帽簷滴落。坑底已經積了半米深的水,倒映著灰蒙蒙的天空。
    “三天內必須排水,”他說,“否則混凝土澆築要延誤。”
    深夜的車間裏,隻有維修區域還亮著燈。老抽水機的零件鋪了一地,小李的手在油汙中摸索著。何雨柱遞過一把扳手,發現年輕人的手指在微微發抖。
    “緊張?”
    “有點。”小李抬起頭,眼睛裏布滿血絲,“這是廠裏第一台用鈾蓬能源的設備。”
    何雨柱看向窗外。新建的鈾蓬能源站散發著柔和的藍光,像一顆巨大的心髒在雨中搏動。
    第二天早晨,抽水機終於響了起來。聲音嘶啞,但確實在運轉。渾濁的泥水從基礎坑裏抽出來,匯入廠區的排水溝。
    許大茂不知從哪弄來一台照相機,對著抽水機啪啪地拍。“留個紀念,”他笑著說,“這可是曆史性時刻。”
    中午時分,抽水機突然停了。老趙檢查後發現,進水管被雜物堵住了。清理的時候,他撈出一團破布,裏麵裹著幾顆生鏽的螺絲釘。
    “人為的。”老趙把破布扔在地上,“有人故意塞進去的。”
    何雨柱沒說話。他注意到破布的顏色和質地——和鄭幹事以前用的手帕很像。但鄭幹事已經調走半個月了。
    基礎坑終於排幹是在第三天下午。工人們開始澆築混凝土時,廠辦來了通知:上級檢查組提前到達,一小時後進廠。
    何雨柱看著剛澆下去的混凝土,又看了看表:“繼續施工,我去接待。”
    檢查組帶隊的是個陌生麵孔,介紹時隻說是“王主任”。他檢查得很仔細,特別是在鈾蓬能源站前停留了很久。
    “安全措施都到位了?”王主任問,手指輕輕敲擊著防護罩。
    “完全按照規程操作。”何雨柱回答。
    檢查結束前,王主任突然說:“聽說你們修好了一台報廢多年的抽水機?”
    “是的,為了趕工期。”
    “有意思。”王主任笑了笑,“那台機器,我記得是特殊時期進口的,配件早就停產了。”
    何雨柱感到後背一陣發涼。他想起設備登記冊上,那台抽水機確實有個特殊的標記,但他一直沒在意。
    送走檢查組,他立刻去了檔案室。在落滿灰塵的架子上,他找到了那台抽水機的原始檔案。附件裏有一份泛黃的說明書,德文,但配圖很清晰:這是一台用於特殊液體輸送的設備,原本用途是化工原料轉運。
    “怎麽了?”跟進來的小李問。
    何雨柱把說明書指給他看。年輕人的臉色瞬間變了:“也就是說,我們用它排水,可能造成汙染?”
    雨水還在下。兩人站在檔案室窗前,看著廠區的排水溝。水流正匯入市政管網,通向遠處的河流。
    “立即停用抽水機,”何雨柱說,“取樣送檢。”
    檢測結果出來得很快:排水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十七倍。環保局的罰單緊隨而至,同時下達的還有停產整頓通知。
    全廠大會上,工人們沉默地聽著通報。許大茂在角落裏竊竊私語,被老趙瞪了一眼後縮了回去。
    “責任在我。”何雨柱站起來,“我同意使用報廢設備,願意接受處分。”
    令他意外的是,小李也站了起來:“設備是我修的,我該負主要責任。”
    會後,老趙找到何雨柱:“這事有蹊蹺。那台抽水機在廢料堆放了五年,怎麽偏偏這時候被想起來了?”
    調查悄悄展開。抽水機是設備科清理倉庫時翻出來的,當時負責登記的是個新來的幹事。而提議使用它的,是許大茂。
    “我就是隨便說說,”許大茂麵對詢問時一臉無辜,“誰知道何科長真會采用啊。”
    更深入的調查發現,那團堵塞進水管的破布,材質確實和鄭幹事用過的手帕相同。但鄭幹事已經調往外地,有不在場證明。
    事情陷入僵局時,王主任又來了。這次他直接去了鈾蓬能源站,站在藍色的光芒中,對何雨柱說:“知道為什麽選你們做試點嗎?”
    “因為我們有技術基礎。”
    “不止。”王主任搖頭,“更因為你們敢闖敢幹。但是,”他話鋒一轉,“創新不能違反科學規律。”
    他遞給何雨柱一份文件:《鈾蓬技術安全應用規範》。扉頁上有個熟悉的簽名——王總工,日期是二十年前。
    “這是……”
    “你老師當年的研究成果。”王主任說,“他一直相信,鈾蓬技術應該用於民生。可惜,生不逢時。”
    雨水敲打著窗玻璃。何雨柱翻看著發黃的手稿,上麵的字跡他再熟悉不過。那些方程式和原理圖,與小李最近的研究不謀而合。
    “我有個建議,”王主任說,“成立一個技術安全小組,由你負責。既保證創新,又守住底線。”
    新小組第二天就成立了。第一次會議上,小李提出了抽水機事件的解決方案:利用鈾蓬技術的淨化功能,處理已經汙染的水體。
    試驗在廠區的小池塘進行。當鈾蓬裝置啟動時,渾濁的水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清。檢測顯示,重金屬含量在半小時內降至安全標準以下。
    “成功了!”年輕人難得地露出笑容。
    何雨柱卻沒有那麽樂觀。他注意到,裝置運行時的能量波動,與檔案中記載的某種異常模式很像。
    當晚,他獨自留在辦公室,翻看王總工的手稿。在最後一頁的角落裏,有一行小字:“能量反轉可能導致鏈式反應,必須嚴格控製輸出功率。”
    窗外,鈾蓬能源站的光芒似乎比平時更亮了一些。何雨柱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就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他拿起電話,想打給王主任,又放下了。或許隻是自己多慮了。畢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但當他準備離開時,發現辦公室門上貼著一張紙條。沒有署名,隻有一行打印的字:“小心能量過載。”
    字跡很新,墨粉還沾在他的手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