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驚人相似

字數:3968   加入書籤

A+A-


    返回金江基地,海風的鹹腥氣息尚未完全從作戰服上散去,徐岩小隊便直接來到了那座由廢棄倉庫改造的“繭室”實驗室。
    厚重的鉛板隔絕了外界雜音,空氣裏彌漫著臭氧與冷卻液特有的金屬味。
    中央,經過數次升級的“繭室”原型機靜靜矗立,其外殼上新增的能量導流紋路在昏暗的光線下泛著幽藍的微光。
    第七次環境恒定測試,即將開始。
    徐岩站在主控台前,眼神專注。
    屏幕上,複雜的能量流圖譜如同活物般蜿蜒流動,卻總是在幾個關鍵節點出現細微的滯澀和波動,導致整體穩定性無法突破95%的閾值。
    ‘能量循環效率無法進一步提升,現有線性模型存在固有損耗。’覬覦冷靜地分析著數據,‘建議嚐試非對稱雙螺旋能量閉環結構。理論計算可提升效率7.3%,穩定性預期增加4.1%。’
    一副極其複雜、由兩條相互纏繞、能量流向相反的能量流構成的立體模型瞬間投射在徐岩的意識中,那是典型的拉姆星高階能量拓撲學應用。
    徐岩沒有立刻執行。
    他凝視著那精妙的雙螺旋結構,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另一幅圖景——父親那本泛黃的筆記上,用藍星鋼筆繪製的、看似雜亂無章的人體經脈穴位圖,旁邊還有祖父用更老舊的筆跡標注的“氣機流轉,循環往複”的字樣。
    “雙螺旋閉環……很像藍星傳統醫學中,‘任督二脈’的概念,氣息循環,陰陽相濟。”
    徐岩沉吟道,手指無意識地在控製台上劃過,“或許……不需要完全遵循拉姆星的絕對對稱,可以借鑒經脈理論,在能量流轉的關鍵‘穴位’設置微小的不對稱脈衝節點,模擬‘針剌’效應,激發能量活性,疏通滯澀。”
    ‘“針剌”效應?’覬覦的數據流出現一絲好奇的波動,‘非對稱能量刺激以激活整體……數據庫無此應用記錄。需要進行模擬演算……’
    “大家先過來,”徐岩召集幾個人過來,把自己的設想結合覬覦的理論,闡述一番之後,各自開始搭建模型與數據。
    一台龐大的算力設備帶動著數萬份算力芯片開始運轉,將徐岩提出的、帶著濃厚藍星古老智慧的設想納入模型。
    一天之後,結果呈現。
    優化後預期效率提升8.9%,穩定性增加5.7%。優於原始雙螺旋模型。開始重構能量流路徑。
    徐岩眼中閃過一絲光彩,雙手飛快地在控製台上操作,將算力優化後的新模型輸入“繭室”控製係統。
    能量流開始按照全新的、融合了雙螺旋理論與經脈概念的路徑運轉,屏幕上的數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平穩、高效。
    就在新的能量場逐漸穩定,即將達到峰值時——
    “嗡——!”
    一聲突兀的、並非來自設備的悶響傳來!
    隻見站在不遠處負責監控外部能源供應的段鵬,身體猛地一顫,手中的檢測儀“啪”地掉在地上。
    他臉色瞬間煞白,瞳孔微微放大,仿佛看到了什麽極其恐怖的景象,整個人僵在原地,呼吸急促。
    “段鵬!”歐陽楠第一時間發現異常,驚呼道。
    測試被迫中斷。
    徐岩立刻切斷主能源,和歐陽楠一起衝到段鵬身邊。
    “怎麽了?”徐岩扶住段鵬的肩膀,能感覺到他肌肉的緊繃。
    “剛才……能量場峰值的時候……”段鵬的聲音有些發飄,帶著驚魂未定的嘶啞,“我好像……好像又看到那個基地爆炸的光……還有……還有小時候我爹的機床失控,鐵屑差點崩到我眼睛裏的場景……混在一起了……”
    能量場的劇烈變化,意外地觸發了他深層的記憶閃回,將不同時期的恐懼體驗疊加在了一起。
    吳明傑迅速檢查了段鵬的生命體征:“隻是短暫的精神衝擊,沒有生理損傷。”
    為了緩和氣氛,也為了讓段鵬分散注意力,吳明傑從自己的工具包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手工製作的透明容器。
    裏麵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微型的生態係統——底部鋪著細碎的、閃爍著微弱星光的來自之前訓練艙破損處的收集特種合金碎屑,上方,幾隻藍星特有的螢火蟲正悠然飛舞,發出柔和的綠色熒光。
    星塵的冷光與螢火蟲的生命之光在瓶中交織、輝映,形成一種奇異而和諧的美感。
    “這是……”歐陽楠有些驚訝。
    “沒事瞎琢磨的。”吳明傑有些不好意思地低聲道,“這些收集到的金屬碎屑能量特征很穩定,和螢火蟲的光好像……能處得來。看著挺安心。”
    這小小的“星空瓶”,仿佛一個微縮的象征,代表著兩個截然不同文明的特質,在此刻此地,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合共存,散發出寧靜的力量。
    段鵬的目光也被吸引過去,緊繃的呼吸漸漸平複。
    徐岩看著那星空瓶,又看向已然恢複穩定、效率大增的能量場模型,心中一動。
    他走到資料查詢的電腦中,憑借記憶找出了一本掃描的手工筆記記錄。
    錄入人員或許是為了保留它存在的曆史意義,並沒有調整掃描時原件泛黃的歲月痕跡。
    筆記的紙張看上去已經泛黃,上麵滿是鋼筆繪製的複雜機械結構圖、演算公式,以及密密麻麻的注解。
    那是一位並非聲名顯赫,卻一生癡迷於機械與能源的工程師——留下的工作筆記。
    徐岩快速點擊翻閱著,目光突然定格在某一頁。
    那上麵繪製著一個簡陋卻結構清晰的環形裝置草圖,旁邊標注著“環境恒定設想”的字樣,其核心思路,竟然是通過內部能量流的循環共振,來抵消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
    雖然粗糙,但其最根本的原理,與眼前這座凝聚了拉姆星科技和藍星智慧的“繭室”,有著驚人的神似!
    “這是……”歐陽楠也湊過來看,眼中充滿震驚。
    “前輩的筆記。”徐岩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感慨,“他隻是一個普通的工程師……從未接觸過星際科技……但這份古老的設想,竟然……”
    這一刻,“繭室”不再是純粹的外來科技造物。
    它仿佛成了一座橋梁,連接著精密計算、基於藍星經驗的樸素設想、以及現在徐岩和覬覦融合兩家之長的創新。
    科技的蝶變,在這座廢棄倉庫改造的繭房中悄然發生,其根源卻深深紮在不同的曆史文明中。
    “看來,我們的路,比想象中更早就有人鋪墊了。”他輕聲說道,語氣中多了幾分沉甸甸的宿命感。
    這時,他的個人終端亮起,是景致閔的信息,語氣似乎與往常不同:“測試結果已知悉,進步顯著。明日中秋,月相正好,都來古茶寮一趟吧,泡茶,看月亮,放鬆一下。”
    月相,茶寮,舊事。
    徐岩抬起頭,仿佛能透過厚重的鉛板,望見窗外漸圓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