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丈夫的轉變
字數:3275 加入書籤
1. 閣樓上的發現
李強站在搖晃的木梯上,頭頂是一方昏暗的閣樓入口。母親去老年大學報名繪畫班了,他想著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堆積多年的舊物。
“咳咳——“揚起的灰塵讓他忍不住咳嗽。閣樓裏堆滿了泛黃的紙箱和蒙著白布的家具,像一座被時間凍結的迷宮。角落裏,一個漆成紅色的鐵皮箱格外醒目——那是母親的嫁妝,他小時候被嚴厲禁止觸碰的“百寶箱“。
鬼使神差地,李強走了過去。箱鎖已經生鏽,輕輕一碰就開了。裏麵整齊碼放著幾本筆記本、一疊黑白照片,還有用紅綢小心包裹的物件。
他解開紅綢,一塊暗金色的獎牌滑入手心——“1975年度三八紅旗手 紅星紡織廠委員會“。獎牌下麵壓著一本藍色筆記本,扉頁寫著“紡織技術筆記 王鳳娟“。
李強盤腿坐在灰塵中,一頁頁翻看起母親的筆記。工整的鋼筆字記錄著各種紡織技術參數、機器操作要領,甚至還有幾頁英文術語對照表,字跡娟秀得幾乎不像出自母親之手。
最後一頁夾著一張剪報,1976年的《工人日報》,標題是《紡織女工王鳳娟創造全市接線新紀錄》。報道旁邊是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站在紡織機前微笑,眼裏有光。
2. 記憶的碎片
李強的手指輕輕撫過報紙上母親的笑臉,一段模糊的記憶突然浮現——五歲那年,他發高燒,母親背著他跑去廠醫院。路上經過車間,巨大的機器轟鳴聲嚇得他大哭。
“強子不怕,那是媽媽的機器。“年輕的母親擦著他的眼淚,“等媽媽掙夠錢,給你買小汽車。“
後來呢?後來父親調去外地,母親辭了工作,帶著他跟去。記憶中隻剩下母親在狹小廚房裏忙碌的背影,和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好好讀書,別像媽一樣...“
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是周梅從青島打來的視頻電話。李強手忙腳亂地接通,屏幕上周梅的背景是酒店房間,她看起來疲憊但幹練。
“在幹嘛呢?臉這麽髒。“周梅笑著問。
李強這才注意到自己臉上可能蹭了灰塵。他翻轉攝像頭,對準手中的剪報:“我在整理閣樓,找到了媽年輕時的報道。“
“天啊!“周梅驚呼,“媽那時候真精神!等等...這是《工人日報》?媽上過全國性報紙?“
兩人隔著屏幕沉默了一會兒。李強突然說:“梅梅,我好像從沒真正了解過我媽。“
3. 遲來的對話
傍晚,李強坐在陽台上等母親回來。老年大學報名處的王阿姨已經打過電話,說母親填表時在“曾獲榮譽“一欄發了很久的呆,最後什麽也沒寫。
鑰匙轉動的聲音傳來,李強深吸一口氣,拿起茶幾上擺著的剪報和獎牌。
“強子?這麽早就回來了?“母親的聲音從玄關傳來。
“媽,我們聊聊。“李強盡量讓自己的聲音平靜。
婆婆走進客廳,看到茶幾上的物品時,整個人僵在了原地。她蒼老的手指顫抖著觸碰那張剪報,像在觸碰一個遙遠的夢。
“哪...哪找到的?“
“閣樓上。“李強遞過那本技術筆記,“媽,您從來沒告訴我您這麽...厲害。“
婆婆接過筆記本,輕輕摩挲著封麵,眼神飄向遠方:“告訴你有什麽用...都過去了。“
“有用。“李強坐到母親身邊,這是他成年後第一次主動離她這麽近,“我想知道...您後悔嗎?為了我和弟弟放棄工作?“
4. 母親的眼淚
婆婆的眼淚突然掉了下來,砸在泛黃的紙頁上。她慌忙用袖子去擦,卻越擦越多。
“說什麽傻話...“她的聲音哽咽,“當媽的哪能後悔這個...“
“那您為什麽總反對周梅工作?“李強輕聲問,“您明明知道那對她多重要。“
婆婆攥緊了手中的獎牌,指節發白:“我就是...就是看不得她那麽理直氣壯!我當年但凡有她一半的勇氣...“
話沒說完,老人已經泣不成聲。李強笨拙地摟住母親瘦削的肩膀,第一次感受到這個總是強勢的女人在微微發抖。
“媽,時代不一樣了。“他輕聲說,“周梅不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做選擇,婷婷也不需要。“
婆婆抬起淚眼:“可女人總要...“
“沒有什麽"總要"。“李強堅定地說,“就像您當年創造紀錄一樣,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活法。“
5. 深夜的長談
那晚,李強和周梅視頻通話到很晚。他把母親的剪報和談話內容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屏幕那頭的周梅早已淚流滿麵。
“所以你終於理解我了?“周梅擦著眼淚問。
李強點點頭,又搖搖頭:“不隻是理解你...我是重新認識了我媽,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他告訴周梅,從小到大,母親對他的教育都充滿了矛盾——一邊強調讀書改變命運,一邊又說“男人養家是天經地義“;一邊為他的每一點成就驕傲,一邊又對周梅的職場進步嗤之以鼻。
“我今天才明白,媽是把所有未完成的夢想和遺憾,都扭曲成了對兒媳的要求。“李強的聲音低沉,“她不是不認可你,她是不認可當年的自己。“
周梅沉默了很久,最後輕聲說:“等你媽願意的時候...我想聽聽她當年的故事。“
掛斷電話後,李強走到女兒房間。婷婷睡得正香,床頭貼著那張獲獎的《我的媽媽》。畫中的周梅神采飛揚,就像剪報上年輕的母親。
他輕輕吻了吻女兒的額頭,在心裏許下一個承諾:絕不讓婷婷將來也麵臨這樣的兩難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