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對抗賽!摧枯拉朽的勝利!(三章合一)
字數:12138 加入書籤
清晨,薄霧如同輕紗般籠罩著西點戰術訓練基地的複雜地域。
紅軍指揮中心,拉爾森頭戴耳機,麵前是巨大的電子沙盤,上麵清晰地標注著己方部隊的推進路線和預設的偵察節點。
“各單位注意,按計劃A執行!裝甲前鋒沿一號、三號穀地快速突進,占領L1、L3高地,建立觀察所!”
“無人機分隊升空,對A區、B區進行地毯式偵察!”
“步兵分隊搭乘步戰車,沿側翼伴隨掩護,警惕小股敵人滲透!”
命令下達,紅軍的鋼鐵洪流開始啟動。
坦克和步戰車的引擎轟鳴聲打破了山穀的寧靜,揚起陣陣塵土。
無人機如同蜂群般升空,將實時畫麵傳回指揮中心。
拉爾森看著沙盤上代表己方的藍色箭頭穩步推進,嘴角露出勝券在握的笑容。“蘇寒,我看你能躲到哪裏去!”
然而,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預想中藍軍的抵抗並未出現。
前方偵察單位回報:“L1高地安全,未發現敵情。”
“L3高地安全,未發現敵情。”
一切順利得有些詭異。
“擴大偵察範圍!向縱深搜索!”拉爾森下令。
就在這時,異變陡生!
“報告!紅軍後勤補給點遭遇襲擊!守衛小隊全員‘陣亡’!部分模擬補給被毀!”通訊頻道裏傳來急促的呼叫。
“什麽?!”拉爾森猛地站起,看向沙盤。
後勤補給點位於他們後方相對安全的位置,怎麽可能被襲擊?藍軍是怎麽繞過去的?
幾乎同時,另一個壞消息傳來:
“報告!紅軍前線指揮所外圍預警哨兵遭到無聲‘狙殺’,敵人蹤跡不明!”
“報告!無人機控製車附近發現可疑紅外信號,疑似敵滲透小組!”
“報告!三號穀地步戰車車隊觸發模擬IED(簡易爆炸裝置),首車‘癱瘓’,阻塞道路!”
壞消息接踵而至,仿佛四麵八方都是敵人,卻又找不到明確的主力。藍軍就像幽靈一樣,神出鬼沒,專挑紅軍脆弱的後勤、指揮節點和落單單位下手。
拉爾森又驚又怒,試圖調動部隊圍剿,但藍軍一擊即走,絕不戀戰。等他派出的增援趕到時,往往隻剩下“陣亡”的紅軍士兵和模擬爆炸後的痕跡。
“收縮防線!加強警戒!無人機重點掃描這些區域!”拉爾森被迫改變策略,放緩了推進速度,試圖穩住陣腳。
**觀察室內,西點高層和眾多觀摩教官齊聚。**
巨大的屏幕上分格顯示著戰場實時動態、雙方戰損比和關鍵節點畫麵。
起初,看到紅軍勢如破竹的推進,不少教官點頭認可:“標準的合成營推進,節奏控製得不錯。”
“兵力裝備絕對優勢,藍軍很難正麵抗衡。”
但當藍軍的襲擊如雨點般從意想不到的方向落下時,觀察室內的氣氛變了。
“漂亮!這手敵後破襲,時機、路線選擇都恰到好處!完全利用了紅軍推進時後方空虛的弱點!”一位研究非對稱作戰的教官忍不住讚歎。
“看這裏!他們利用了一條地圖上沒有明確標注的季節性溪流河道進行滲透!蘇寒對地形的熟悉程度令人吃驚!”
“還有這些IED和陷阱的設置,不僅造成了直接戰損,更重要的是嚴重遲滯了紅軍的機動,打擊了其士氣。”
約翰遜少校緊盯著屏幕,看著代表紅軍的單位不斷出現“損失”或“癱瘓”,而藍軍的標誌卻如同鬼魅般閃爍不定,他沉聲道:“他完全貫徹了課堂上的理論。不爭一城一地,專攻七寸。紅軍的節奏已經亂了。”
戰場上,蘇寒的指揮如臂使指。
他並沒有固定的指揮所,而是帶著一個精幹的通訊小組在密林中不斷轉移。
他通過加密的單兵通訊係統,向各個分散的小組下達指令,指令簡潔明確:
“獵隼1組,騷擾紅軍右翼偵察隊,製造主力假象,完畢後向C7區轉移。”
“暗影2組,按預定路線,潛入敵炮兵陣地附近,等待指令。”
“遊騎3組,在F4岔路口設置障礙,延緩敵裝甲部隊回援速度。”
他實時分析著各方傳回的信息,預判著拉爾森的每一步反應。
他充分利用了地形帶來的隱蔽性和紅軍重型裝備的局限性,將戰場分割成無數個小塊.
讓拉爾森空有強大的兵力卻無處發力,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反而被無數細小的針刺得遍體鱗傷。
拉爾森的推進計劃徹底破產,部隊被零星卻持續的襲擊搞得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演練進入第二天。
拉爾森吸取了教訓,不再盲目突進,轉而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構築臨時防線,利用技術優勢進行拉網式清剿。
他相信,隻要壓縮藍軍的活動空間,總能找到並消滅他們。
“把所有可疑區域給我犁一遍!炮兵,對A區、B區、D區進行覆蓋式打擊!”
拉爾森紅著眼睛下令。
他就不信,在絕對的火力覆蓋下,藍軍還能躲藏。
炮火轟鳴,硝煙彌漫。
然而,炮擊過後,偵察單位匯報:“未發現大規模敵群活動痕跡。”
藍軍仿佛提前預知了炮擊區域,早已轉移。
而紅軍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他們的通訊開始受到不明幹擾,時斷時續;
派出的巡邏小隊頻頻觸發詭雷和陷阱,非戰鬥減員持續增加;
更讓他們崩潰的是,藍軍似乎無處不在,又無處可尋。
夜間,紅軍陣地周圍總是響起零星的槍聲和爆炸聲,讓他們無法安寧,精神高度緊張。
蘇寒指揮的藍軍,就像附骨之疽,緊緊纏繞著紅軍。
他們不追求殲滅,而是追求最大程度的疲憊、消耗和擾亂。
一次,拉爾森根據無人機捕捉到的熱源信號,鎖定了一股“藍軍主力”,立即調動一個加強排包圍上去。
結果卻發現,那隻是幾台藍軍設置的、模擬人體熱源的簡易裝置,旁邊還留下了嘲諷的字條:“你們來晚了。”
真正的藍軍主力,此刻正在襲擊他們兵力相對空虛的側翼指揮節點。
“混蛋!”拉爾森在指揮車裏氣得砸了一下控製台。
他感覺自己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空有力量卻無處發泄。
蘇寒的戰術靈活得令人發指,虛實結合,真假難辨。
午後,紅軍一支由兩輛步戰車和一個步兵班組成的巡邏隊,在峽穀地帶再次發現了清晰的藍軍活動痕跡,並且通過無人機確認了一支約七八人的藍軍小隊正在向山林深處“逃竄”。
“發現老鼠洞了!請求追擊!”巡邏隊隊長興奮地報告。
拉爾森精神一振,終於抓到尾巴了!“批準追擊!咬住他們!附近單位向該區域靠攏,務必把這股敵人吃掉!”
他仿佛看到了扭轉戰局的希望。
紅軍巡邏隊立刻開足馬力,沿著峽穀追擊。
步戰車上的機槍手警惕地掃視著兩側的山坡,步兵們則下車呈戰鬥隊形快速跟進。
那支藍軍小隊似乎十分驚慌,利用樹木和岩石掩護,頭也不回地向後“逃逸”,速度極快。
“他們跑不了!加快速度!”紅軍隊長催促著。
追了將近二十分鍾,深入山林,藍軍小隊的身影在密林中若隱若離,紅軍士兵們氣喘籲籲,步戰車也在複雜地形中速度受限。
就在紅軍隊長準備呼叫前方單位進行堵截時,那支藍軍小隊卻仿佛融入了森林一般,突然失去了蹤跡。
“怎麽回事?人呢?”紅軍隊長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分散搜索。
士兵們剛剛經曆了一段急行軍,此刻停下來,都不由得拄著槍大口喘息,警惕地觀察著周圍過於安靜的環境,心中湧起不安。
然而,就在紅軍隊伍停下腳步,隊形略顯鬆散,士兵疲憊初顯的這一刻——
“打!”
一聲短促而清晰的指令通過加密頻道,在原本“逃竄”的藍軍小隊,以及早已悄然迂回至紅軍側翼、潛藏在灌木叢中的另一個藍軍小組耳邊響起。
刹那間,槍聲從紅軍隊伍的側後方和側翼猛然響起!
密集的激光模擬射擊如同死神的鐮刀,精準地覆蓋了正在休息的紅軍士兵。
紅軍士兵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反應,身上的激光接收器就紛紛冒起了代表“陣亡”的濃煙。
步戰車試圖調轉槍口,但埋伏在側翼的藍軍反裝甲手早已瞄準多時,模擬火箭彈呼嘯而出,準確命中了步戰車的側麵裝甲。
“敵襲!我們中埋伏了!”
紅軍隊長隻來得及在通訊器裏喊出一句,就被一發精準的“狙擊”判定“爆頭”。
戰鬥在短短一兩分鍾內就結束了。
這支紅軍巡邏隊,連同兩輛步戰車,在完全停頓、最為鬆懈的時刻,被看似“逃亡”的藍軍殺了個回馬槍,全軍覆沒。
觀察室內,一位來自軍事曆史係的老教授猛地瞪大了眼睛,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
“這…這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經典的遊擊戰術精髓!他不僅用了,還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精準地抓住了敵人追擊後停頓、精神與體力鬆懈的那一瞬間!完美!太完美了!”
其他教官們也紛紛動容。
他們或許在書本上學過這些原則,但如此直觀、如此精準地在現代模擬戰場上看到其應用並取得輝煌戰果,還是第一次。
蘇寒的戰術如同教科書般經典,又一次給西點的教官和學員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拉爾森試圖清剿的策略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在不斷損兵折將。
紅軍的劣勢越來越明顯。
由於後勤屢遭襲擊,前線部隊的油料、彈藥開始緊張;因為持續的精神壓力和零星傷亡,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指揮體係因為通訊幹擾和節點被襲,效率大打折扣。
反觀藍軍,在蘇寒的指揮下,雖然兵力處於絕對劣勢,卻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和靈活的機動性。
他們就像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不斷消耗著紅軍的戰爭潛力。
拉爾森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不等找到藍軍主力,他的部隊就要被拖垮了。
他決定孤注一擲,集中所有剩餘的裝甲力量和預備隊,向他認為的藍軍可能藏匿的核心區域發動總攻。
“所有單位,向我靠攏!目標,H9區域!不惜一切代價,碾碎他們!”拉爾森在通訊頻道裏嘶吼。
拉爾森將剩餘的所有力量——兩個殘缺的坦克排、四輛步戰車以及能夠集結的所有步兵,擰成一股繩,形成一支鋼鐵拳頭,直撲地圖上標注為H9的山穀區域。
這是他根據多方情報和直覺判斷出的、藍軍最後可能盤踞的“巢穴”。
“所有單位!不計代價!火力全開!把H9給我犁平!”拉爾森在指揮車裏,眼睛布滿血絲,聲音因激動和疲憊而嘶啞。
他放棄了複雜的戰術,隻剩下最原始的碾壓欲望。
紅軍的炮火和陸航模擬攻擊,對著H9區域進行了開戰以來最猛烈的覆蓋。
觀察室內,氣氛凝重。
所有人都明白,這是紅軍的最後一搏。
“拉爾森選擇了最直接,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一位教官評論道,“在無法捕捉幽靈的情況下,摧毀幽靈可能藏身的所有陰影。”
“但H9區域地形複雜,山穀交錯,植被茂密,藍軍如果真在那裏,也不會坐以待斃。”
約翰遜少校緊盯著屏幕,“蘇寒……他會如何應對這種純粹的、以力破巧的攻擊?”
屏幕上,紅軍的鋼鐵洪流攜帶著碾壓一切的氣勢,湧入了H9山穀的入口。
藍軍臨時指揮點,位於H9區域側翼一處極難被偵察到的岩縫之下。
蘇寒聽著通訊器裏各小組匯報的紅軍動向,臉上沒有任何波瀾。
拉爾森的決策,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甚至是他通過一係列佯動和信息誘導,促使拉爾森做出了這個“正確”的判斷。
“獵隼小組,按計劃A1,遲滯敵先鋒,誘其深入。”
“暗影小組,準備切斷其退路。”
“遊騎小組,盯住側翼步戰車,聽我指令。”
“所有伏擊單位,保持靜默,等待信號。”
他的指令清晰而冷靜,仿佛在布置一場早已排練嫻熟的舞台劇。
H9山穀,不是他的巢穴,而是他精心為拉爾森準備的……墳墓。
紅軍先鋒坦克部隊小心翼翼地進入山穀,機槍手緊張地掃視著兩側陡峭的山坡。
預想中的激烈抵抗並未出現,隻有零星的、來自“獵隼小組”的冷槍,打在坦克厚重的正麵裝甲上不痛不癢,反而像是在確認他們的到來,並“引導”他們繼續深入。
“敵人火力微弱!他們在撤退!加速前進!別讓他們跑了!”先鋒指揮官興奮地報告。
拉爾森心中閃過一絲疑慮,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命令後續部隊快速跟進,務必咬住這“最後”的藍軍主力。
整個紅軍攻擊集群,如同被無形絲線牽引的巨獸,一步步深入H9山穀的腹地。
山穀內部空間相對開闊,但出口狹窄,兩側是密林和崎嶇的岩壁。
就在紅軍大部分單位進入山穀,隊形因地形而略微拉長,最前方的坦克即將抵達山穀另一端出口時——
“轟!轟!轟!”
一連串巨大的模擬爆炸聲,從山穀入口處和側後方傳來!
早已埋設的大量模擬炸藥被同時引爆,巨大的滾石和預設的障礙物瞬間傾瀉而下,不僅將紅軍的退路徹底堵死,更將他們的隊伍從中截斷!
“報告!退路被斷!”
“報告!我部與後隊失去聯係!”
“我們中計了!”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紅軍通訊頻道中蔓延。
拉爾森臉色劇變,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不是獵人,而是闖入了陷阱的獵物!
“突圍!向前突圍!衝出山穀!”他聲嘶力竭地吼道。
然而,為時已晚。
蘇寒等待的,就是這個陣型已亂、進退維穀的完美時機。
他站在岩縫邊緣,目光如鷹隼般掃過下方混亂的紅軍隊伍,對著麥克風,隻下達了一個簡短的指令:
“總攻。收割。”
刹那間,原本死寂的山穀兩側,仿佛瞬間複活!
密林中、岩石後、甚至偽裝成地衣的散兵坑裏,冒出了無數藍軍士兵的身影。
他們如同從地獄歸來的幽靈,沉默而高效地傾瀉著激光模擬火力。
這些伏擊點,是蘇寒耗費大量時間親自選定和構築的,完美避開了紅軍之前的地毯式偵察和火力覆蓋。
每一個火力點都形成了交叉射擊,覆蓋了紅軍裝甲車輛的觀察盲區和薄弱側後裝甲,以及步兵的藏身之地。
紅軍坦克試圖轉動炮塔,卻發現射界被陡峭的山壁和茂密的樹木嚴重限製。
步戰車想要尋找掩體,卻被精準的“反裝甲火力”點名“摧毀”。
步兵們更是無處可躲,在來自四麵八方的精準射擊下,成片地“倒下”。
這不再是遊擊騷擾,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教科書般的伏擊殲滅戰!
藍軍將非對稱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前期所有看似零散的襲擊、騷擾、誘敵,都是為了此刻將強大的敵人引入預設的絕地,然後集中優勢火力,予以毀滅性打擊。
“漂亮!完美的口袋陣!時機把握得妙到毫巔!”
觀察室內,那位軍事曆史係老教授再次激動得拍案而起,“誘敵深入,斷其退路,分割包圍,聚而殲之!這是老祖宗的智慧!被他用現代裝備和戰術演繹得淋漓盡致!”
約翰遜少校看著屏幕上紅軍單位如同被收割的麥子般快速“消失”,代表藍軍的信號則如同燎原之火般遍布山穀四周,他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喃喃道:
“我們輸了……不是輸在裝備和兵力,是輸在了戰術思想和指揮藝術上。他讓我們親眼見證了,智慧如何戰勝蠻力。”
戰場上,紅軍的抵抗迅速瓦解。
通訊徹底癱瘓,指揮體係崩潰,士兵們陷入絕望。
拉爾森所在的指揮車,也被藍軍特種小組“重點關照”,在嚐試突圍時被模擬火箭彈“擊毀”。
拉爾森看著屏幕上己方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慘狀,無力地癱坐在椅子上,臉上失去了所有血色。
他輸了,輸得一敗塗地,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對方以極小的代價徹底殲滅。
演練結束的哨聲,淒厲地響徹山穀。
戰損統計很快呈現在觀察室的大屏幕上:
紅軍(拉爾森部):
參戰兵力:120人(加強機械化步兵連)
幸存/未被判定陣亡:0人
裝備損失:坦克、步戰車、指揮車、後勤車輛等,模擬損毀率98%
戰損比:120 : 7
藍軍(蘇寒部):
參戰兵力:40人(加強輕步兵排)
幸存/未被判定陣亡:33人
裝備損失:輕微(主要為單兵裝備消耗)
戰損比:7 : 120
那懸殊的戰損比,像一記無聲的驚雷,震撼了在場每一位西點教官和觀摩人員。
整個觀察室鴉雀無聲,隻剩下粗重的呼吸聲和儀器運行的微弱嗡鳴。
演練結束後的講評會,氣氛異常複雜。
拉爾森、威廉姆斯、金成瑉、鬆本健一郎等人,如同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地坐在台下。
他們甚至不敢抬頭與站在講台上的蘇寒對視。
蘇寒依舊穿著那身筆挺的華夏軍裝,神情平靜,仿佛剛剛指揮了一場微不足道的日常訓練。
他沒有炫耀勝利,也沒有指責對手,而是以純粹學術探討的態度,結合實戰錄像,複盤了整個演練過程。
他從紅軍初始的推進策略開始分析,指出其過於依賴技術偵察和線性思維的弊端;
到中期如何通過多點襲擾和後勤破襲,打亂其節奏,消耗其潛力;
最後重點講解了H9山穀伏擊戰的構思、準備和執行細節,如何利用地形、心理和精確的時機把握,將戰術優勢轉化為徹底的勝利。
他的分析客觀、冷靜,邏輯嚴密,每一處決策都有其背後的戰術考量。
聽得台下的西點學員們如癡如醉,又汗顏無比。
他們這才意識到,自己與這位年輕華夏教官在戰術素養和思維層次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現代戰爭,裝備和技術固然重要,但決定勝負的,永遠是使用它們的人,以及指揮他們的大腦。”
蘇寒以一句總結結束了複盤,他向台下微微頷首,“我的分享完畢,謝謝大家。”
短暫的寂靜後,教室裏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掌聲,超越了國籍和立場,是對於卓越軍事才能和深厚理論功底最純粹的敬意。
約翰遜少校走上前,神色複雜地看著蘇寒,最終鄭重地伸出手:“蘇寒少校,我必須承認,這是一場……令人印象極其深刻的戰術教學。你讓我們看到了戰術思維的另一種可能性和高度。西點……受益匪淺。”
“互相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