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請客吃飯

字數:3203   加入書籤

A+A-


    2007年的深冬,凜冽寒風裹挾著細碎雪花,輕輕叩打著校園的窗欞。李毅飛倚在宿舍窗邊,望著窗外銀裝素裹的景致,呼出的白霧在玻璃上凝成霜花。
    時間如同指尖的流水,無論怎樣緊握,終究從指縫間悄然流逝,這一學期的點點滴滴,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在他的腦海中徐徐鋪展。
    初入校園時的李毅飛,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卻也夾雜著一絲迷茫。而當真正踏入係統的專業學習殿堂,他才真切體會到與自學截然不同的學術天地。
    經濟學課堂上,路國才教授用詳實的案例與前沿理論,將宏觀經濟的運行規律剖析得深入淺出;法學課上,宗教授通過一樁樁經典案例的辯論推演,讓枯燥的法條化作鮮活的法治實踐;
    中醫藥課堂裏,夏教授手持藥草標本,邊講解藥理邊演示脈診,將千年傳承的醫學智慧娓娓道來。
    課後,圖書館浩如煙海的學術資源、實驗室裏緊張有序的研究氛圍,還有與同學們思想碰撞的熱烈討論,都讓李毅飛的思維如海綿般瘋狂汲取知識。
    憑借過目不忘的天賦與每日泡在圖書館、實驗室直至深夜的堅持,他的學習進度如離弦之箭,讓同期學生望塵莫及。
    三位風格迥異的教授,在日常教學中逐漸將目光聚焦在這個特別的學生身上。路國才教授批改李毅飛的《區域經濟發展報告》時,發現他不僅精準運用計量模型,還創新性地提出結合地方文化特色的產業升級方案;
    宗教授在模擬法庭上,看著李毅飛從證據鏈邏輯到法條援引,將複雜案件剖析得絲絲入扣;夏教授指導藥材鑒別實驗時,驚歎於他僅憑氣味與紋理就能準確分辨二十餘種易混淆藥材。
    他們漸漸意識到,這個年輕人不僅對知識有著近乎偏執的渴求,更能將不同學科的思維融會貫通——用經濟學模型分析醫患資源分配,借法學邏輯梳理中醫藥專利保護困境,讓看似割裂的知識在他手中交織成全新的認知網絡。
    當期末成績揭曉,李毅飛在經濟學、法學、中醫藥三門專業均以年級前三的成績脫穎而出。
    這個消息如驚雷般在教研室炸開。路國才教授反複核對成績單,推了推眼鏡感歎:“我從教二十年,見過跨專業輔修的學生,但同時在三個跨度如此之大的領域都達到頂尖水平,簡直是教育奇跡!”
    宗教授翻閱著李毅飛的論文集,忍不住向同事展示:“你們看這篇《中醫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研究》,把三個專業的核心知識運用得渾然天成。”夏教授則拿著李毅飛整理的《中西醫結合診療經濟學分析》手稿,連連搖頭:“這哪裏像大一學生的作品,分明是成熟學者的研究雛形。”
    三位教授聯名向校方提交了關於李毅飛學業情況的特別報告。伊院長召集學術委員會連夜研討,最終給出了前所未有的培養方案:讓李毅飛四年完成本碩博學習,畢業時直接進行博士論文答辯。
    學術委員會主任在會議上強調:“這既是對天才的破格培養,也是對學術嚴謹性的考驗——若四年後達不到博士水準,仍按本科畢業處理。”
    這個決定如同高懸的明燈,既照亮了李毅飛追逐學術巔峰的道路,也時刻提醒著他前方荊棘密布。
    放假前一天,李毅飛特意換上熨燙平整的藏青色毛衣,懷揣著精心準備的禮物敲響三位教授的辦公室。
    推開路國才教授的門,撲麵而來的是濃鬱的茶香與滿牆的經濟學著作。“路老師,您講授的計量經濟學方法,讓我打開了數據分析的新世界。”
    李毅飛雙手遞上親手抄寫的《區域經濟學經典案例集》,扉頁上密密麻麻標注著自己的思考筆記。宗教授辦公室裏堆滿卷宗,李毅飛恭敬呈上整理的《近十年中醫藥司法判例匯編》:“感謝您教會我用法律思維守護傳統文化。”
    最後來到夏教授的實驗室,草藥清香縈繞,他捧出用古法裝訂的《常見中藥材顯微圖譜》:“夏老師,您教的望聞問切,讓我真正觸摸到中醫的靈魂。”三位教授撫摸著這些飽含心意的禮物,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反複叮囑他戒驕戒躁,在學術道路上踏實前行。
    傍晚,李毅飛提前兩小時抵達“杏林雅舍”飯店。這家以中式庭院為主題的餐廳,曲徑通幽處點綴著假山流水,包間內掛著《黃帝內經》竹簡與法槌裝飾畫,巧妙融合了三個專業的元素。
    他親手在餐桌上擺放插著石斛、薰衣草的青瓷瓶——前者是夏教授最愛的藥材,後者是宗教授提及過的安神植物,卡片上用小楷寫著“承蒙指教,感恩同行”。
    隨著熟悉的腳步聲響起,二十一位師兄師姐陸續到來。法學專業的師姐一眼認出卡片上的《唐律疏議》字體,驚喜道:“毅飛,你連這都記得!”
    經濟學的師兄則被石斛吸引:“這藥材品質上乘,你從哪兒淘來的?”中醫藥專業的學長撫摸著竹簡裝飾,笑道:“咱們三個專業的人聚在一起,倒像場跨界學術沙龍。”
    酒過三巡,李毅飛舉杯起身,聲音微微發顫:“這半年,若沒有師兄師姐幫我借閱絕版典籍、帶我熟悉實驗室儀器、陪我模擬法庭辯論,我絕不可能走到今天。”
    說罷一飲而盡。法學博士張雲生率先響應,杯中紅酒映著他堅毅的麵龐:“小師弟,我打算考檢察院,這些年研讀的法律條文,就是為了能站在公訴席上,讓正義不再缺席。”經濟學的王師姐推了推眼鏡:“我想進投行,用數據分析為實體企業打通融資血脈。”
    中醫藥專業的趙師兄放下酒杯,展示著手機裏山區義診的照片:“我畢業後要去基層醫院,把中醫的普惠醫療帶到最需要的地方。”
    窗外的雪愈下愈大,屋內的討論卻愈發熱烈。李毅飛凝視著這些或激昂、或沉靜的麵孔,突然意識到這場聚會不僅是情誼的聯結,更是理想的接力。
    他悄悄摸了摸口袋裏的筆記本,那裏早已寫滿未來規劃:用經濟學構建中醫藥產業模型,以法學完善傳統醫學保護體係,借學術之力讓古老智慧煥發新生。
    離席時,夏教授的關門弟子塞給他一包自製的驅寒藥茶,宗教授的學生遞來最新的司法解釋匯編,路國才教授的高徒則分享了獨家的行業分析數據庫。
    李毅飛抱著這些沉甸甸的“禮物”走進風雪中,路燈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他知道,前方等待的不僅是四年後的博士答辯,更是用豐富的知識鑄就前進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