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8 章 一切向好
字數:8296 加入書籤
縣委會的辦公室裏,李毅飛坐在沙發上,麵前玻璃茶幾上的水杯裏,濃茶正冒著熱氣。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徐誌國帶著一身風塵走了進來,西裝褲腳沾著些許泥點。
他沒顧上脫外套,就一屁股坐在對麵,把磨舊了的黑色筆記本往茶幾上一放,發出“啪”的輕響。
“老徐,下麵情況怎麽樣?”李毅飛開門見山,目光如炬。
徐誌國揉了揉太陽穴,歎了口氣,聲音裏帶著疲憊:“不太妙啊。
鄉鎮幹部還沒從楊江棟那事兒緩過來,一個個縮手縮腳,不敢幹事,就會議論。
我去了幾個村,看到農民種的玉米小麥,除了低價賣給糧販子,根本沒別的出路。
最揪心的是,去年有戶人家的土豆爛了一半在地裏,老兩口蹲在地頭抹眼淚,看著真心疼。”
李毅飛的手指在茶幾上敲擊著,發出沉悶的聲響。
“楊江棟搞壞的不隻是他自己,是把整個白水的風氣都帶歪了。
要治白水,先治根――幹部作風要正,農民腰包要鼓。”
徐誌國身體前傾,眼睛裏閃過一抹光:“有具體想法?”
“兩步走。”李毅飛伸出兩根手指,關節分明,“第一,狠抓黨風廉政,有問題的一個不漏;第二,搞農業合作社,讓農民抱團增收。”
徐誌國皺起眉頭,手指在筆記本封麵上摩挲:“合作社好是好,但農民不信啊。去年有人借合作社名頭騙了一筆錢跑了,現在一提‘組織起來’,大家就覺得是個坑。”
“正因為如此,更要先試點。”李毅飛語氣堅決,“找個基礎好的村,咱們親自盯,做出樣子來。
至於幹部作風...”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我下周就下去調研,不打招呼,直接看他們真麵目。”
徐誌國拿起茶杯,與李毅飛的杯子輕輕一碰:“行,我跟你一起。你前頭衝,我後頭托底,就不信白水起不來!”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白水的變革,就從這杯茶開始了。
此時的楊江棟覺得自己這輩子從沒這麽煎熬過。
自從上次被紀委談過話,楊江棟就知道再不交待就完了,回去後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決定主動交代問題,況且自己也沒貪汙多少。
但當楊江棟來到縣紀委辦公室門外時,還是有點害怕,以至於手裏的牛皮紙信封都被汗水浸濕。
裏麵裝著他這兩年來所有“好處費”的詳細清單和一張存有十五萬八千元的銀行卡。
他在樓下轉了整整二十分鍾,腦海裏不斷閃現李毅飛和徐誌國近日忙碌的身影。
今天開作風整頓會,明天下鄉調研,這兩個人像是不知道疲倦似的。特別是昨天,他聽說李毅飛在幹部大會上直接點名“某些幹部還在搞小動作”,當時他就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他喃喃自語,終於鼓起勇氣敲響了門。
“進來。”周天宇的聲音平靜無波。
楊江棟推門進去,低著頭不敢直視,將信封和銀行卡放在辦公桌上:“周書記,我...我來交代問題。”
周天宇指了指對麵的椅子,語氣平和:“坐吧,慢慢說。”
楊江棟的手指不自覺地絞著衣角,斷斷續續地道出這些年的違紀行為:“有幾個企業老板找我辦事,我收了錢和購物卡......總共十五萬八,都在這卡裏。還有...在項目審批上給我親戚行了方便......”
他越說越慌,額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不敢看周天宇的眼睛。此刻他腸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周天宇一邊記錄一邊說:“你能主動交代是好事,但黨紀國法不是兒戲,該有的處分不會少。”
三天後,縣委常委會上氣氛凝重。李毅飛將材料放在桌上,神情嚴肅:“楊江棟身為縣委副書記,知法犯法,必須嚴肅處理。
但鑒於其主動交代、退贓,根據規定,建議給予記大過處分,大家有意見嗎?”
會議室裏無人反對。徐誌國補充道:“處理結果要上報市裏,既遵守程序,也讓市裏放心,證明咱們白水能自己解決問題。”
市裏的批複很快下來,同意了縣委的處理決定。楊江棟拿著處分決定書,心中五味雜陳。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毅飛在會議結束時還說了句:“楊江棟這事恐怕不是個案,他身邊那幾個經常在一起的,也得好好查查。”這話像一把無形的鉤子,懸在每個幹部心上。
李毅飛的第一次暗訪選在了離縣城最遠的大店鎮。
車子在破路上顛簸了兩個小時才到達。鎮政府大院牆上,“廉潔自律”的標語紅底黃字,格外醒目。
李毅飛冷笑一聲,徑直走向鎮黨委書記辦公室。門虛掩著,裏麵傳出悠閑的喝茶聲。推開門,張建軍正翹著二郎腿,手裏端著紫砂杯,茶幾上放著一盒包裝精美的茶葉。
“張書記,忙呢?”李毅飛的目光落在茶葉上。
張建軍嚇了一跳,慌忙起身,紫砂杯裏的茶水灑了出來:“李書記?您怎麽來了?
也不提前說一聲,我好去接您啊!”他邊說邊挪向茶幾,試圖把茶葉藏起來。
“別藏了,我都看見了。”李毅飛拿起茶葉仔細端詳,“‘雲霧尖’吧?市場價一斤一千二。張書記一個月工資多少,喝得起這個?”
張建軍臉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說:“這,這是朋友送的,沒花錢,就是普通茶葉......”
“朋友送的?”李毅飛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紙條遞過去,“上周三下午四點,建材老板劉總是不是給你送了同款茶葉?你以為神不知鬼不覺?”
張建軍接過紙條一看,手開始發抖:“李書記,我錯了,這茶我沒喝,馬上退回去!”
“退是該退,但不是退了就完事。”李毅飛平靜地坐下,“張書記,牆上標語寫得再好,不如實際做得好。你把心思放在收禮上,大店鎮能好得了嗎?”
張建軍低頭認錯:“我知道錯了,一定改!”
李毅飛當即讓把所有幹部召集到會議室開警示教育會。會上他沒有點名批評,而是講了幾個近期發生的貪腐案例,最後嚴肅道:“咱們手中的權力是老百姓給的,不是用來謀私利的。誰還想搞小動作,別以為能蒙混過關,我這裏的舉報電話天天有人打。”
散會後,一個年輕幹部偷偷對同事說:“李書記這次來真的了,以後可不敢瞎來。”
接下來的半個月,李毅飛跑遍了全縣所有鄉鎮,查處了三個“搞小動作”的幹部,全都按規定嚴肅處理。消息傳開,全縣幹部都繃緊了神經。
李毅飛清楚這隻是開始。他看著手中一封舉報信,上麵寫著某科長借審批項目之機索要“好處費”,他將信折好放進抽屜,喃喃自語:“下一個就是你。”
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裏,王建國忐忑不安地走進來。他是外地來白水投資食品廠的,半年前辦手續跑了一個月都沒批下來。
“王總,手續辦得怎樣了?”工作人員小張主動迎上來,笑容可掬。
王建國有些驚訝,上次來可沒這待遇。“我想辦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變更。”他遞過材料,已經做好了再跑幾趟的準備。
小張仔細看了看材料,笑著說:“王總,材料都齊了,現在不用跑各個部門,在我們這兒就能一站式辦理。
材料放這兒,明天我們就可以電話通知您來取證。”
“這麽快?”王建國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上次來說要等一個月啊!”
小張不好意思地笑笑:“之前我們工作沒到位,流程太繁瑣。
這陣子李書記和徐縣長狠抓營商環境,簡化審批流程,要求‘最多跑一次’。”
王建國將信將疑,第二天果然接到電話。拿著嶄新的許可證,他在休息區遇到幾個企業老板,大家都在誇讚新變化。
“我之前辦稅務登記跑了兩趟,現在手機上就能操作,太方便了。” “是啊,之前總有人來廠裏‘檢查’想撈好處,這陣子再沒見來了。” “聽說李書記成立了營商環境監督小組,誰刁難企業一舉報一個準。”
王建國心裏踏實了,當即給總部打電話:“我覺得白水投資環境真的變好了,建議追加兩百萬投資!”
消息傳到縣委會,徐誌國笑著對李毅飛說:“看來營商環境好了,企業自然願意來。這才一個月,就有三家外地企業來考察,兩家已經簽了投資協議。”
李毅飛點頭:“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建企業服務群,有問題隨時解決。不能讓企業來了又走。”
政務服務中心的角落裏,一個以前總愛刁難企業的工作人員正低頭認真整理材料。他聽說之前有個同事因故意拖延企業手續,被李書記查到後直接調往偏遠鄉鎮,再也不敢有半點馬虎。
解決幹部作風和營商環境問題後,李毅飛將重心轉到農民增收上。與徐誌國深入研究後,決定在張莊村搞合作社試點。
張莊村支書張老根是位近六十歲的老黨員,為人實在但思想保守。李毅飛第一次開村民大會,院子裏擠滿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李毅飛等大家安靜下來,搬了個小馬紮坐在人群中間:“鄉親們,咱們先算筆賬。種玉米一斤能賣多少錢?”
“一塊二!”有人喊道。
“自己拉去鎮上賣,扣除油錢路費,一斤也就賺一塊錢。”李毅飛接著說,“要是成立合作社,統一賣給縣食品廠,一斤一塊五,還不用自己跑運輸,你們說劃算不?”
人群安靜了片刻,有人質疑:“真能給一塊五?要是壓價怎麽辦?”
問話的是老農戶王大爺,種了一輩子地,最怕賣不上價。
李毅飛笑了:“王大爺放心,我跟縣裏幾家食品廠都談好了,跟合作社簽長期合同,價格保證不低於一塊五。誰敢壓價,我親自去找他們!”
雖然還有猶豫,但看李毅飛和張老根說得實在,不少人動了心。最後二十多戶報名加入合作社,王大爺也報了名:“我先試試,真能多賺錢,明年我讓全村都加入!”
合作社剛成立就遇到麻煩。張老根帶人收完第一批玉米,聯係好的加工廠突然變卦:“現在行情跌了,隻能給一塊三,不要就拉回去。”
張老根急了,趕緊給李毅飛打電話:“李書記,這可咋辦?都說好一塊五,現在壓價不是坑人嗎?”
李毅飛正在開會,當即散會直奔加工廠。劉總見李毅飛來了,趕緊笑臉相迎。
“劉總,說好合作社玉米一塊五,怎麽變卦了?”李毅飛直接問道。
劉總搓著手,一臉為難:“李書記,您不知道,現在外地玉米都降價,按一塊五收我得虧本啊。”
“虧本?”李毅飛拿出手機打開一個文檔,“我剛查了市場數據,玉米價格確實跌了點,但沒到一塊三。而且你們廠和市裏超市簽的供貨合同價格是固定的,怎麽會虧本?”
劉總沒想到李毅飛連這都知道,臉一下子紅了:“李書記,我...我就是想多賺點。”
“劉總,你在白水辦廠享受著優惠政策,合作社幫你解決原材料問題,你卻壓價坑農民,合適嗎?”李毅飛語氣加重,“今天不按說好的價格收,以後的優惠政策就別想了,我還會讓其他企業都知道你是怎麽對待農民的。”
劉總趕緊點頭:“李書記我錯了,馬上按一塊五收,再也不壓價了!”
當天下午,加工廠按一塊五的價格收了玉米,農戶們拿到錢樂開了花。
王大爺拿著厚厚一遝鈔票,找到李毅飛:“李書記真為農民辦實事!我回去就跟村裏人說,都加入合作社!”
解決收購價問題後,李毅飛給合作社派了技術員小林。小林是剛畢業的農大學生,戴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
小林到張莊村第一天就去王大爺地裏。王大爺正在澆玉米,瞥了眼小林:“你這小夥子細皮嫩肉的,會種地嗎?”
小林不氣不惱,微笑著說:“王大爺,我是沒種過地,但我學的是農作物種植。要不咱們比比,看誰種的玉米長得好?”
王大爺來勁了:“行啊!我按老方法種,你在旁邊開塊地按新方法種,到時候看誰產量高!”
接下來的日子,小林天天往地裏跑,教農戶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
王大爺根本不聽,仍然按自己的老方法種:“我種一輩子地還能不如你個毛頭小子?”
結果沒多久,王大爺的玉米就出了問題――葉子長黃斑生蟲子,又瘦又小。而小林的玉米綠油油的,比王大爺的高出一大截。
王大爺急了,跑到小林地裏拉著他的手:“小夥子快幫幫我,我的玉米咋變這樣了?之前還好好的啊!”
小林忍著笑拿出一個小瓶子:“王大爺,這是專治玉米螟的藥,按比例稀釋噴葉子上,三天就能好。您之前施肥太多,燒根了,以後要按這個量施。”
王大爺連連點頭:“好好好,都聽你的,以後你說怎麽種就怎麽種!”
旁邊的農戶笑了:“王大爺,之前不是說人家不會種地嗎?現在服軟了?”
王大爺臉紅道:“我老糊塗了!人家小林是大學生,懂科學,比我強!”
從此,王大爺成了小林的“跟屁蟲”,走到哪跟到哪,還幫著小林給其他農戶講課:“都聽小林的準沒錯!我之前不聽,玉米差點廢了!”
小林也沒閑著,除了教種玉米,還引進了新品種西紅柿和黃瓜。他跟合作社商量,讓農戶在玉米地裏套種西紅柿,這樣一畝地能多賺兩千多塊。
有農戶擔心:“西紅柿不好賣啊,賣不出去不就虧了?”
小林說:“大家放心,我跟縣裏超市和電商平台都聯係好了,他們上門收購,價格比市場價還高。”
秋天,張莊村的玉米豐收了,套種的西紅柿也賣了好價錢。王大爺算了一下,一畝地比去年多賺了三千多塊。他拿著錢跑到村委會,當著全村人的麵說:“我現在信了,合作社就是好!李書記和小林都是咱們農民的貴人!”
此時,李毅飛正在縣裏開會,聽徐誌國匯報全縣合作社發展情況:“現在已經有十個村成立了合作社,還有五個村在籌備,預計明年能覆蓋全縣所有村。農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三成。”
李毅飛笑了:“好,繼續加油。下一步要引進更多新品種、新技術,讓白水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白水的發展,就像這秋天的莊稼一樣,充滿了希望。
而誰也不知道,李毅飛心裏還有個更大的計劃――在白水建一個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讓農民種出來的東西能在本地加工,賣出更高的價錢。
這個計劃會給白水帶來怎樣的變化?所有人都在期待著。而白水的這場變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