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 縣長的醒悟
字數:7832 加入書籤
縣府大樓三層,縣長辦公室的空氣凝滯而沉重。
煙灰缸裏堆滿了煙蒂,徐誌國背著手在辦公室裏來回踱步,鞋跟敲擊地麵的聲音急促而淩亂。
他從窗口走到辦公桌,又從辦公桌踱回窗口,第三圈了。
“王秘書!”他突然停住腳步,猛地轉向門口,聲音裏帶著不易察覺的緊繃,“楊副書記那邊……有消息沒有?”
秘書小王正端著新沏的茶進來,被這突然一問驚得手一抖,熱水濺出來幾滴,落在徐誌國深色西褲的褲腳上。
“哎呀!對不起縣長!”小王慌忙掏紙巾。
徐誌國卻像是沒感覺到燙,擺擺手,目光死死盯著窗外——越過幾棵梧桐樹的樹梢,就是縣委大樓,那間辦公室的主人,如今正握著白水縣的命脈。
“沒消息……”徐誌國喃喃道,接過紙巾機械地擦著褲腳,指尖微微發抖,“沒消息就是最壞的消息。”
他想起之前,城管局的丁萬鬆被李毅飛叫去談話時也是這般光景。
進去前還拍著胸脯跟同僚保證“沒事,走個過場”,結果下午就被紀委的人帶走了。
那會兒他還和楊江棟在小館子裏喝酒,說李毅飛“年輕氣盛,三板斧掄完就得歇菜”,現在想來,這話簡直像巴掌一樣抽在自己臉上。
“縣長,您先喝口茶。”小王小心地把茶杯放在桌上,壓低聲音,“樓下辦公室的人都在傳,說楊副書記這次怕是……”
“胡說八道!”徐誌國猛地提高聲音,又趕緊壓低,“楊副書記是老同誌,能有什麽問題?
都是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話雖如此,他卻沒去碰那杯茶,轉身又踱起步來。
楊江棟是他的老搭檔,在縣裏經營多年,兩人一唱一和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要是楊江棟倒了,他在常委會上連個幫腔的人都難找。
這時,手機震動了一下。他掏出來看,是縣委辦一個熟人發來的短信:「李書記辦公室沒人,剛看他上樓了,好像在等您。」
徐誌國心裏一沉。他根本沒預約,李毅飛怎麽會知道他要來?除非……楊江棟那邊已經交代了什麽?他不敢再想,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到門口又停住,對著鏡子扯了扯領帶,用力搓了把臉,擠出一個熱情而謙卑的笑容,這才深吸一口氣。
“去縣委大樓。”他對小王說,腳步卻有些沉重。
縣委大樓,走廊鋪著厚地毯,吸走了所有聲音。
隻有盡頭那間辦公室的門虛掩著,透出燈光,裏麵傳來規律的“篤、篤”聲,像是筆尖敲擊桌麵的聲音。
徐誌國站在門前,做了兩次深呼吸,才抬手叩門:“毅飛書記,我是誌國。”
“進。”裏麵的聲音平淡。
徐誌國推門而入。李毅飛坐在辦公桌後低頭看文件,指尖的中性筆有節奏地敲著紅木桌麵。
那一聲聲“篤篤”響,像是敲在徐誌國心上。
徐誌國帶上門,臉上堆起笑容:“毅飛書記,您來白水這些天,我一直想來找您匯報工作。
看您天天不是談話就是下鄉,實在不忍打擾。今天估摸著您可能有點空,就過來了……”
他一邊說,一邊快步走到辦公桌前,眼神飛快地掃過李毅飛。
這位年輕的書記不過才26歲的年紀。可那雙眼睛偶爾抬起,目光銳利,讓徐誌國心裏發虛。
李毅飛沒抬頭,筆尖的敲擊慢了片刻:“誌國縣長有心了,坐。”
徐誌國趕緊拉過椅子,隻坐半個屁股,腰杆挺得筆直。
原本準備好的腹稿,從經濟增長說到項目引進,此刻在這沉默的壓力下,全都忘了,隻能幹笑著搓手:“您為縣裏操心,千萬保重身體。
辦公室要缺什麽或者生活上有什麽不便,您直接跟我說,我馬上辦。”
“這些都好說。”李毅飛終於抬頭,目光平靜地看著他,“今天你既然來了,那麽就談談縣裏的環境治理問題。”
來了!徐誌國心裏咯噔一下。上次環保督察,縣裏幾家化工廠因排汙被亮黃牌,當時楊江棟還說“先應付過去,風頭一過就沒事”。
現在李毅飛舊事重提,分明是敲打他。他立刻坐直身子,表情嚴肅:“環境治理是大事!縣政府高度重視!已經讓環保局排查了相關企業,下了整改通知。
隻是……有些企業顧慮大,說整改成本高,怕影響生產……”
他熟練地把責任推給“企業”,卻見李毅飛從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推過來。
“這是環保局昨天報上來的方案,你看看。”
徐誌國雙手接過,翻了幾頁就額頭冒汗。
報告詳細列出了每家企業的汙染源、超標數據、整改方案和預估投入,連能申請多少補貼、如何對接銀行貸款都分析得清清楚楚,比他掌握的還詳細。
更讓他難堪的是,後麵附了一頁表格,列出近半年縣裏收到的汙染投訴,足足十七件,每條後麵都寫著“已轉辦,未反饋”。
“這些群眾反映的問題,之前了解嗎?”李毅飛的聲音依然平淡,卻帶著重量。
徐誌國手指捏著紙張,指節發白。他當然知道,不少還是他批示“請環保局酌情處理”的,但當時楊江棟說“老百姓不懂,別聽風就是雨”,他就沒再跟進。
此刻被當麵點出,尷尬又狼狽。“這…確實是我工作不夠深入!”他立刻認錯,“我回去就親自督辦!
讓環保局限期核查反饋,確保每個訴求都落實!整改方案也加快推進!”
李毅飛看著他,心下了然。這老狐狸,見風使舵倒快。
李毅飛麵上不顯,手指點了點文件上的補貼政策:“上級對我們白水的環境問題很關注,批評之餘也給了政策。
隻要企業真心整改,最高能申請三成補貼。剩下的,縣裏可以協調銀行提供低息貸款。”
徐誌國眼睛一亮!他之前最頭疼的就是整改資金,怕影響縣裏財政和GDP,沒想到李毅飛已經鋪好了路。
他趕緊拿筆在文件上標記:“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回去就召集環保局、企業和銀行開會,成立專班,倒排工期,保證月內讓所有企業動起來!”
“光動起來不夠。”李毅飛向後靠近椅背,“整改的核心是讓企業煥發新生,既要經濟效益,也要環境效益。
如果敷衍了事,不如直接關停,騰出空間給更綠色的產業。”
徐誌國連連點頭:“您說得對!我們一定高標準嚴要求!絕不容許敷衍!”他心裏鬆了口氣,看來李毅飛不是要追究責任,而是指明方向。
李毅飛看他放鬆下來,話鋒一轉:“環境問題要治本,還得靠發展。
誌國縣長,白水是農業縣,你覺得下一步該怎麽挖掘農業潛力?”
徐誌國沒料到話題轉到農業,怔了下,隨即笑道:“我有些想法正好向您匯報。我們縣糧食產量穩定,我想招幾家大型糧食加工企業,提升附加值,帶動就業。
另外興盛鎮有些老建築,我想包裝成古鎮旅遊項目,就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開發方……”
他說得自得,覺得這思路穩妥又能出政績,卻見李毅飛微微搖頭。
“引進大企業沒錯,但不能隻盯大塊頭。你知道我們縣雜糧年產量多少嗎?
小米、綠豆、紅小豆,都是無公害的。但現在農戶散賣,被二道販子低價收走,好東西賣不出價。
如果能引進幾家中小型雜糧加工企業,開發成高端產品,打造‘白水雜糧’品牌,價格能翻幾番,直接帶動農戶增收。
這比招一個大工廠更實在。”
徐誌國筆停在半空,一時語塞。他從沒想過這方向。過去總覺得大投資大項目才叫政績,卻忽視了本地特色。
“還有興盛鎮的旅遊,”李毅飛繼續道,“單靠老房子吸引力有限,遊客拍拍照就走。
我們縣的蘋果基地大部分在興盛鎮吧?可以把蘋果種植和古村旅遊結合,搞‘春季賞花、秋季摘果’的線路,讓遊客參與農事,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走時帶點雜糧產品。
這樣才能留住遊客,把消費留在白水。”
徐誌國聽得點頭,趕緊記錄。他原先對李毅飛的輕視沒了,隻剩佩服。這年輕書記的眼光確實更接地氣。
“還有個基礎問題,”李毅飛語氣轉沉,“全縣的灌溉設施,現在能正常用的有多少?效率如何?”
徐誌國一愣,想了想:“大部分應該還能用吧?去年還撥錢修了幾個鎮的泵站和水渠。”
李毅飛又遞過一份文件:“這是我讓農業局做的統計。全縣十二座泵站,八座癱瘓或半癱瘓,剩下的四座出水量不到一半。
去年修的那幾處,隻是表麵工程,管子換一小段,閘閥刷層漆,核心機組根本沒動。今年春灌一試水,又壞了,老百姓罵得很。”
徐誌國臉漲得通紅。去年那筆錢是他批的,當時楊江棟說“意思到了就行,別太較真”,他就沒嚴格督辦。沒想到底下人如此欺上瞞下。
“這…太荒唐!是我的失職!”他猛地站起,“我回去就讓農業局、水利局全麵排查!所有問題泵站水渠限期修好!建立長效管護機製!”
李毅飛擺手讓他坐下:“認識到問題就好,關鍵是如何解決。
灌溉是農業的命脈,命脈不通,農民怎麽安心生產?怎麽相信政府?”他語氣緩和些,“我已經讓農業局聯係了省農科院專家,下周就來幫我們做全麵診斷,製定修複升級方案。
這方麵也能申請省級資金。到時候,咱們一起去鄉鎮看看,聽聽農民的想法。”
徐誌國聽著,心裏既愧疚又折服。
李毅飛不僅點出他的問題,連解決方案、專家資源、資金渠道都安排好了,沒一句斥責,卻比任何批評都有力,既給他留了麵子,又推動了工作。
他望著李毅飛,之前的戒備、猜疑都沒了,隻剩信服。
“毅飛書記,您這真是幫了大忙!”他由衷地說,“您放心!
下周我一定全程陪同專家團,現場辦公,把灌溉這件事辦好!以後縣裏工作,您指哪兒我打哪兒!”
李毅飛笑了:“誌國縣長言重了。咱們是同一條船上的人,目標都是為了白水發展,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齊心協力就好。”
徐誌國重重點頭,心裏豁然開朗。他之前總擔心權力格局,怕被架空,現在才明白,隻有把工作幹好,贏得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接下來一個多小時,兩人就白水的農業、環境、招商、民生深入交流。
窗外日頭西斜,橙紅的光透過玻璃灑進來,將兩人身影拉長。
徐誌國離開時,天已黃昏。坐進車裏,看著窗外路燈亮起,心中久違地充滿幹勁。
小王見他眉頭舒展,試探問:“縣長,和李書記談得順利?”
“何止順利!”徐誌國振奮道,“李書記年輕有為,思路清,辦法實!白水有盼頭了!”
小王笑說:“是啊,大家都感覺李書記一來,風氣新了。
以前拖遝推諉的少了,今天下午環保局副局長還主動找我,說要重新上報整改時間表。”
徐誌國點頭,心中篤定。他知道接下來工作不會輕鬆,可能觸動更多利益,但隻要和李毅飛同心,就有信心啃硬骨頭。
回辦公室後,徐誌國沒下班,打開燈仔細翻閱李毅飛給的文件,不時勾畫記錄。
第二天一早,徐誌國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傳達李毅飛關於農業和環境治理的思路方案。
起初有人嘀咕“雜糧加工太小,沒政績”、“灌溉翻新資金缺口大”,但徐誌國把李毅飛的分析、政策、資源對接說明後,雜音沒了,大家都表態堅決執行。
散會後,徐誌國親自帶環保局長去汙染企業。
老板起初還擺困難、講條件,暗示“大不了停產”。
徐誌國這次底氣足,毫不退讓,亮明補貼政策、貸款渠道和執法底線,態度堅決:“整改是唯一出路,縣裏支持真心整改的企業,但絕不容忍敷衍塞責!”老板們麵麵相覷,最終軟化,承諾立即請專業機構製定方案,確保達標。
接下來幾天,徐誌國忙得腳不沾地,一會兒去農業局督促灌溉修複,一會兒去興盛鎮考察旅遊項目,一會兒去雜糧種植戶家了解情況。
雖然累,但充實,臉上笑容多了。
一周後,省農科院專家來了。徐誌國陪李毅飛下鄉鎮,考察灌溉設施,聽農民意見。
專家製定詳細方案,分享新技術。農民看著徐誌國和李毅飛,臉上笑容洋溢:“這兩位領導是真心為咱們辦事的。”
看著農民笑容,徐誌國心裏暖洋洋的。他知道這隻是開始,後麵還有很多工作,但他有信心和李毅飛一起,讓白水越來越好。
這天晚上,徐誌國又去李毅飛辦公室。兩人喝茶聊工作。
“毅飛書記,雜糧加工企業有三家有意向了,下周就來考察。”徐誌國笑道,“興盛鎮旅遊項目也和幾家旅遊公司談了,他們對‘蘋果采摘+古村體驗’很感興趣,想盡快簽約。”
李毅飛點頭微笑:“很好。咱們一步一個腳印,做紮實,不急功近利。”
“您說得對。”徐誌國讚同,“之前我太浮躁,總想出頭彩,以後一定改。”
李毅飛拍拍他肩:“能認識到就好。咱們都是為了縣裏發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徐誌國點頭,心裏充滿感激。遇到李毅飛這樣的搭檔,是他的幸運,也是白水百姓的幸運。
